挫折教育不用刻意制造(生活本身就是练兵场)
“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舒马赫)
既然爱一个人,就要为他的幸福着想;既然明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永远呵护他,就得耐心培养他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
从古到今,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还没有一个人可以不经历风险。小时候一点应对风险的素质都没有培养起来,大了之后突然就被推进复杂的社会机器里,孩子可能遭遇的困难可想而知。父母与孩子已是隔代人,对于孩子在这个时代碰到的难题,父母未必已经积累下有效的经验,事情远远不像在孩子小时候替他写作业那么简单。
有些事孩子能做,就让他做,因为对他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他们运用智慧和心力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他们能力成长的过程。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做题的技巧,更是移除生活实际障碍的能力。
家长若出于爱心,替他们做了,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他们练习实际生存的机会,这对他们的将来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不过,有些朋友故意让孩子吃苦头,想借此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问题之一可能是这个苦太大了,损耗了孩子过多的心理能量,超出了孩子弹性恢复的限度;问题之二可能是吃完苦后孩子总结出了错误的经验,家长又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也无力引导。在这些情况下,孩子非但练不成“铁头功”,反倒可能越发懦弱退缩。
每遭受一次挫折,人现有的能量就经历了一次损耗,至于这损耗能不能换得一点有益的经验,还得看当事人的悟性和旁边人的引导,所以,能避免翻的大跟头要避免。
挫折是常态,不用特意制造;应对挫折是能力,日常生活就是练兵的好场所。让孩子好好练习,莫以爱的名义蛮横夺下他手里的战斗武器。那是他生命的装备,家长代替不了的一生随行物。
推荐阅读:
崔华芳著:《让孩子吃点苦——挫折教育的55个细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定价25元。
陈泰中著:《逆商:通向成功的挫折教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定价28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