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你不喜欢被打断,我也不喜欢

你不喜欢被打断,我也不喜欢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为示例 东东以前是个很活泼的孩子,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都会把与小朋友们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一次东东说起幼儿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高兴时,父亲说:“说你多少次了,让你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东东一个字也不敢再说,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从这以后,东东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跟小朋友的关系也不如过去了。

03你不喜欢被打断,我也不喜欢

一些父母在听孩子说话时总是不够耐心,有的甚至不愿意听孩子讲话,总是打断孩子的倾诉。他们可能觉得这样做没什么,然而这样做给亲子关系带来的副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孩子也会因此而不愿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性格甚至会变得抑郁内向。

在一期家庭互动电视节目上,主持人把一位可爱的小朋友请上台,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认真地回答:“我要当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大西洋上空,这时飞机的燃油用完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让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背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这答案使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主持人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接下来怎么说。

观众的大笑使孩子撅起了小嘴,眼睛里也有了泪水,这才使得主持人发觉这孩子似乎有无限的委屈。于是主持人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一定要回来!”

这是一个关于倾听的经典故事,如果主持人没有耐心听小家伙把话说完,他又怎么能体会到孩子的真挚和善良呢?如果主持人打断孩子的话,并说:“好了,好了,你这个小家伙!把乘客留在飞机上,自己先逃跑真是个‘了不起’的主意啊!”那么,孩子会觉得多么委屈啊!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在孩子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故事前,就按照大人的经验大加评论和说教,结果往往是他们曲解了孩子的初衷。

请看下面这两个情景:

情景A.孩子:妈妈,我看见小偷偷钱,被警察叔叔追着跑,可小偷用一根棒子把警察叔叔打伤了。

    妈妈:胡说八道!有空儿写作业去,我没工夫听你胡说!

情景B.孩子:妈妈,我看见小偷偷钱,被警察叔叔追着跑,可小偷用一根棒子把警察叔叔打伤了。

    妈妈:是吗?那多危险啊!

    孩子:不要紧。警察叔叔带着伤继续追小偷,后来把小偷抓住了。

    妈妈:真好!你在哪儿看到的?

    孩子:卡通片里!老师说这叫“邪恶战胜不了正义。”

这真是鲜明的对比,情景A中妈妈粗暴地打断了孩子的话,可以想象孩子必定是委屈地离去,根本弄不懂妈妈为什么要指责他“胡说八道”。而情景B中,妈妈耐心地听完了孩子的话,理解了孩子的意思,这样孩子以后一定还会乐于和妈妈交谈。

孩子的倾诉欲通常都比较强烈,他们喜欢说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儿来引起家长的关注。而家长却往往没有耐心,没有兴趣听孩子的诉说,经常随随便便就打断孩子的倾诉,结果孩子逐渐失去了向家长倾诉的热情,一些孩子还因此形成孤僻的性格,变得胆小、懦弱。

☆行为示例 东东以前是个很活泼的孩子,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都会把与小朋友们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东东的父亲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觉得东东说这些话都没有用,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当东东兴高采烈地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一次东东说起幼儿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高兴时,父亲说:“说你多少次了,让你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东东一个字也不敢再说,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从这以后,东东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跟小朋友的关系也不如过去了。他总是把自己闷在房间里,渐渐地性格也得更加胆小了。

☆宝宝的想法 我很想跟他们说说话,但是好像爸爸妈妈并不喜欢听我讲话……

☆你的误区 如果家长总是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不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这样下去,家长也就再也听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听不到孩子的心声了。了解不到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出现什么小问题,家长也不会知道,问题就不会得到及时的解决,慢慢地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等到大人发现往往为时己晚。

☆解决办法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多表现自己。不仅如此,家长也可以适当与孩子谈论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中的趣事、自己的感受,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情绪体验能力,也是充分改善两代之间关系的有效方式。

现在肯耐心地听孩子讲话的大人越来越少了。一些孩子的父母不是面对孩子主动说话,而是只顾看着报纸或电视随声附和地聊上几句,很少看到父母面对面地耐心地听孩子说话的情景。

但是生活中,我们又常常听到父母叹息说:“孩子长大了,有什么话也不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孩子也抱怨说:“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讲明白。”“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话,父母都不听。”这种父子或母子情疏的现象常常困惑着父母和孩子。

用心听,但不要急于判断,这是倾听时必须注意的要点。如果父母总对孩子的倾诉缺少耐心,急于判断谁对谁错,只判断而不用心听,就会失去许多心灵沟通的机会。

一个孩子放学后很晚才回家,孩子刚要解释,假如心焦的父母不等孩子解释便开口喝道:“我不要听出了什么事!”这种反应破坏了双方的沟通气氛,更严重的是令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父母如何为他操心:“我们又担心又害怕。”然后让他说明为什么回来晚了,也许孩子有可以谅解的理由呢?

我们都渴望有人听自己说话,在大多数的情形下,人与人不能沟通,就是因为只有人说话而没有人听。如果父母们能对孩子的倾诉多一点耐心,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话,那么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会乐于向父母倾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

img27

倾听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家长只有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才能看清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