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对教师备好课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备好课的要求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目标设计上既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又注重学生行为的结果,做到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总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

二、新课程对教师备好课的要求

(一)体现发展之本,尊重学生差异

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外,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激发学生“我能行”的自信。

(二)体现课标要求,注重三维整合

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往往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获取。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目标设计上既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又注重学生行为的结果,做到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既要注意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更要关注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既要注意本课和本单元知识、技能等短期目标的落实,更要着力于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等长期目标的实现。只有在这种动态目标的导引下,才能承载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三维目标”的有机落实。

(三)体现教学统一,注重学习方式转变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备课要注意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应的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教师不仅要“放”,更要“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学习。

(四)凸显教学过程,体现预设与生成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这一切具有不可预定性,所以备课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需要备课不断调整,不断生成。不能让学生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教案的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五)尊重编写意图,解读并超越教材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首先,教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力图在备课时实现编写意图。其次,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