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是当今教育的未来走向。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实施分层教学,使各类学生都能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曹海宁

(陕西省子洲中学,陕西 子洲 718400)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是当今教育的未来走向。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营造自由空间,提供学生良好的创造环境三个方面谈信息课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为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问题 创新 个性化发展 自由空间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在研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出,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必需经常地、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精心创设各种创新情境,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必然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情境。

(一)教师要善于从旧知识中挖掘新知,从已学知识中提出新问题

新的知识常带有新奇或能引出新奇的内容,学生对新奇的内容通常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敢想敢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介绍(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复习并展示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标语、广告、通知、文章等。接着示范了以电子板报制作的日常文本,让学生观摩并交流,明确电子报刊的特点,最后设计了教学任务:以介绍某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创作一份作品。学生兴趣浓厚,很多学生的作品制作得很美观,而且大部分的学生作品都能清晰地反映主题。有的反映的是中秋节在月下赏月的情景,有的作品反映的是过新年看花市的场面,有的作品呈现的是端午节划龙舟的景象。但其中一些学生创作的作品画面反映的主题比较模糊,看不出作者想围绕画面上的图像表达哪个传统节日。随后我给学生提出了新问题:怎样在作品的适当位置添加相应的文字说明,解释所画画面上的内容。紧接着我让学生尝试使用“插入”菜单里的“文本框、艺术字”子菜单,给自己的作品添加相应的文字说明。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很快,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有关“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拖动文本框,设置字体、字号、字形、颜色等内容。在他们修改作品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的学生加入横排的文本框,输入横排文本内容,有的学生把文本框里的文本方向改变,配合所画图像的排版,有的学生甚至在文本框里还输入了诗词内容,配合表达的主题。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就会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引发求知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欲望,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我在讲修饰PowerPoint幻灯片时,设计了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制作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的简介,可以是自己的家乡,可以是自己的学校等,让学生分成小组完成,要求有艺术字标题以及图文混排结构。在制作作品时,学生们的情绪十分高涨,交上来展示的作品各有特色。有的把自己的标题作为艺术字标题,旁边配有该地方的相片;有的把这个地方的景色特点写到文本框内,用艺术字标题注明哪个景点值得一游,并用图片加以说明景色;甚至有学生用“画图”程序画了学校标志建筑当成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然后把学校的一些优秀成绩在文本框内输入。当在全班展示优秀作品时,看到别的学生设计的富有想象、各有特色的景点简介,学生学习制作幻灯片的兴趣就更浓了,又要求制作自己的个人简介,并保证一定会制作得更好。可见,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让学生以自己的能力来创造,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兴趣能成为求知的向导,而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活动能成为一种内驱力,继而可使它们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

二、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分化,再加上每个学生本来的起点就有可能不同,所以有时给教学带来不便。于是,就产生了分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在学习特点和个性发展需求不同的教学活动,既做到让学生吃饱,又让好的学生吃好。

我在新生刚入学的时期,就针对是否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哪些操作技能,学过哪些软件,接触过哪些软件,家里是否有计算机,能否上网等问题在学生中做过详细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实施分层教学,使各类学生都能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文字编辑时,我给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高层次的学生提出“熟练掌握”排版文章的基本方法,如段落设置、行距的更改,以及会根据文章内容插入相应图片,并对图片的环绕方式进行改变;对中层次的学生提出“掌握”排版文章的基本方法,如段落设置、行距的更改,以及会根据文章内容插入相应图片;对低层次的学生提出能对文章进行基本排版,如段落设置、行距的更改。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指导低层次的学生,而对高层次的学生要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发挥创造潜能,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在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营造自由空间,提供学生良好的创造环境

教师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创作想象。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们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要不断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尝试问题,问题设计应有点难度,但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思考又能解决。然后通过自学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钻透原理,尝试自己解答问题,这样,问题解决了,学生可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创新。

总之,中学时期是学生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时期,因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善于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脚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