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学校“有效教学”的管理

浅谈学校“有效教学”的管理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可以说它也是一只不小的“虫蚁”。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浅谈学校“有效教学”的管理

白鹏程

(吴起县庙沟中心小学,陕西 吴起 718400)

【摘要】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倡导“有效教学”的理念,努力实施“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形成“自主、发展、多元”的评价体系,落实“四清到位”的质量管理手段,让所有学生“想学、会学、学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 管理 有效 策略

一、重视教学思想的管理,倡导“有效”的教学理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益,不只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更重要的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学思想的管理,积极倡导和研究“有效教学”,并以此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①让学生“想学”,②让学生“会学”,③让学生“学好”。

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来说,必须通过专家引领、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等形式引导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关注学生成长。“没有什么比学生本身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目中有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学科的发展。同时,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2)树立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花最少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最多的内容”应该成为一种共识,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合理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来源于“题海战术”“疲劳战术”。

(3)形成“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教学才能够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重视教学策略的管理,倡导“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

教学准备的核心环节是备课,如何达到高效率?这是教学管理必须关注的问题。备课到位就是要把“教材”“学情”都备到位。教学管理者只强调个体的思考或只强调集体的智慧都是不全面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提倡“个性化的集体备课”。要求学科备课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拿出“统一课时划分;统一学习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预习指导;统一教学流程;统一课堂作业”的集体教案,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彰显个性”的备课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并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可以说它也是一只不小的“虫蚁”。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笔者认为,教学管理者应把抓好学生的预习工作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切入点,积极倡导“先学后教、过程前移”的课堂教学策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的策略上,笔者认为可以建构以下模式:自学展示(交流预习,发现问题)——探究学习(目标互动,研究问题)——课堂盘点(总结归纳,解决问题)——当堂练习(及时反馈,随机纠正)。这个模式将预习放在课前,必然把教学过程前移,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好习惯,提高了课堂效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通过“自学展示”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兴趣点所在;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同伴探讨中解决问题;通过“课堂盘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认真梳理,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当堂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并及时转化为能力。当然,任何课堂教学模型都是一个大的框架,各学科还应该针对不同课型提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重视评价的管理,倡导“自主式、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一)尊重学习个性,实施赏识教育,促使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分为九种,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所以,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出色的。如果不承认这种学习个性方面的差异,用某一种划一的方法去要求学生,那么,大多数学生将成为失败者。因此,教师应该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个性抱以赏识的态度,怀着积极、热切的期望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差异地发展。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可能建立并保持,“自我实现的能动性”才能有所发展。

(二)确立多元、动态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从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一元的分数标准只重结果,必将严重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合理性,不能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因此,必须确立多元、动态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除了学科知识目标之外,还应该包括一般性的发展目标:①知识和技能,②学习的品质和能力,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④良好的个性和情感,⑤人文关怀的精神。这几项内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表现是不同的。不仅个体间会出现不平衡,在同一个学生身上也会出现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不平衡,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同一个评价指标在他的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出现不平衡。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关心学生行为的独特性和意义,制定具有个人色彩的、有针对性的动态指标,即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或根据同一学生不同的发展时期制定能够促使他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

(三)建立学生自主、师生互动的多元评价系统

1.鼓励学生自评

①引导学生写学习周记,每周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②建立自主学习“成长记录袋”。要求他们经常将能够证明自己学习取得进步的材料搜集起来,不断强化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③写好给老师或家长的学习情况报告书,报告自己学习方面的得失。在自评中,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前进的足迹,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习,树立自信,更积极地投身到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之中去。

2.引导学生互评

从学生群体的角度出发,对学习行为的自我评价就表现为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学生间的互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对课堂学习成果的评价,②对同学学习方法、态度、能力的评价,③对学习小组学习效率、组织方法的评价。在学生的互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被认同的愉悦,产生对学习集体的归宿感。这样的互评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巩固和发展。

3.教师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

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完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应该构成一个互动的评价体系,教师积极的评价意见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作出更为积极的认识,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应该成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参考意见。这样,通过教师的参与,提高了学生自评的客观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