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讲与不讲之间

讲与不讲之间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如果不顾客观实际,一味地强调“少讲”,势必会违背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上出现问题。我们在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把课堂还给教师”,该多讲时就多讲,该少讲时就少讲,该不讲时就不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介乎“讲与不讲之间”。

讲与不讲之间

自20世纪90年代始,山东泰安的“目标教学法”、江苏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的“10+35”等教学模式,先后成为教育界争相学习的典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课堂教学注重“少讲多练”。可是一些学校在学习时却出了偏差,教师课堂讲课时间的长短成了衡量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有的明文规定教师课堂讲课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更有甚者某些领导在评课时拿着跑表,累加教师的讲课时间,将教师的讲话进行分类汇总:哪句话是讲解知识,哪句话是启发引导,哪句话是可说可不说,哪句话是说了也白说……

出现上述偏差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形式主义在作怪。“少讲多练”没有错,它在某种程度上杜绝了“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出现,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但是如果不顾客观实际,一味地强调“少讲”,势必会违背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上出现问题。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介于讲与不讲之间。

首先,讲多讲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如果学生基础好,教师就可以少讲,因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如果学生基础差,教师不讲还真不行,因为这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很难掌握知识,更不要说灵活运用知识了,只有教师讲清了、讲透了,他们才可能有所收获。

其次,讲多讲少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来确定。知识的难易是存在差异的。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的知识,教师就没有必要喋喋不休,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完全可以掌握并熟练运用,教师少讲或者不讲不仅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有的知识概况性较强、逻辑性较强,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很难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必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再让学生去苦思冥想,要抓住时机讲清讲透,多说几句也未尝不可。

再次,讲多讲少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来确定。教师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有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在语言表达上有优势,有的教师则不然。同样一个问题,表达得好,学生就易于理解,容易掌握,教师多讲也无益;有的教师表达得不好,学生就难以理解,不容易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多重复一遍,或者换个角度加以表述也是完全可取的,关键是看学生理解不理解,明白不明白。

最后,讲多讲少还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授课类型来确定。学科之间存在着差异,课型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科在授课时讲多讲少应该有所区别,比如化学学科与历史学科在讲解时就应该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的课型也应区别对待,像试卷讲评课教师就应该多讲些,把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到位,而动手操作课就可以少讲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规律、找寻乐趣。

综上所述,教师讲得多或少,没有必要硬性规定时间的长短,更没有必要千篇一律、搞一刀切。我们在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把课堂还给教师”,该多讲时就多讲,该少讲时就少讲,该不讲时就不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介乎“讲与不讲之间”。

2007年12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