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比”多考,何乐而不为

一“比”多考,何乐而不为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从命题角度来看,不只是形式上的比较,重要的是从“比”的实质入手,如从相同或相近的文体、文章、题材、相关知识来选材和设计考题,还可从同一作者或相关作者等不同的角度来“比”,要充分发挥以上所说的比较阅读的众多优势,如现代文还可用不同文体而相同的题材来比较阅读分析。首先,要对这类比较阅读分析题有所了解,尤其要知道其中的一些主要特点,便于在考场上应对。

10 一“比”多考,何乐而不为?

语文中考除了作文占据近乎半壁江山外,阅读便是重头戏,所以,无论是从命题的角度还是从指导复习应试的角度看,都应特别重视阅读题。在命题中,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卷面和字数自然要受到限制,这与命题要追求的覆盖面广是一对不好解决的矛盾,怎么办?不少的命题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这在古诗文阅读中更为突出。以2005年的安徽卷、南京卷、眉山卷、嘉兴卷、天水卷、黄冈卷中考语文试题为例,我们不难看出这类阅读题的主要特点。

1.突出比较,一“比”多考。比较阅读是考题提供的阅读材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带有比较性的阅读材料,更重要的是在考题中多数用比较的方法来考查,虽然只是一道比较阅读题,却能更多地考查考生的知识和能力,因为考生必须通过对考题所提供的材料比较阅读后才能较好地答题,这样就能通过比较阅读从多方面来考查。后面所举例子基本上都达到了这个效果。既可以从基础知识来考查,也可以从文章的整体感悟来考查,还可以从文章的表达等诸多方面来考查。如嘉兴卷中对“之”“以”的比较分析,又如南京卷中的第10题“[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什么?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什么?”就是较好的比较阅读分析题。

2.覆盖面广,节约版面。大家知道,作为考试命题者,总要追求卷面字数少而知识覆盖面广,这样就可能既节约版面又考查到许多知识,但要达到这种要求难度是很大的,而用这种比较阅读就可能用比较的形式而一“比”而多考,就可能达到这个效果,如眉山市试卷中的判断“甲文主要表现晏子的智慧,乙文主要表现唐雎的胆识”是否恰当就必须通过对命题所提供的两个阅读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才能准确解答。这样的比较阅读分析自然比单独一个阅读材料的分析的含量要大得多。

3.形式灵活,便于发挥。眉山卷和安徽卷都是教材内课文的比较阅读,南京卷则是教材内和教材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嘉兴卷所选的材料全出自教材外,天水卷全是古诗的比较阅读,黄冈卷是古今诗歌的比较阅读。再从命题形式来说,可全用选择题,如眉山卷全是选择题(作为命题者,虽然对选择题并不满意,但却因为受许多限制不得已而为之);也可全用表述题,如黄冈卷即是;还可选择题结合表述题,以上多数都属于这种情况。当然,若细致研究还会有很多灵活多变的形式而便于考生发挥,同时也便于命题者发挥。

正因为这种比较阅读有利于能力考查,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近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较受欢迎,创新题型发展较快,估计还会有所发展和提高。当然,根据我对今年的众多中考试题的统计来看,这种比较阅读题中,古诗文更适用,因为现代文需要用不同文体来考查,若用这种形式来考查可能有所影响,且一般的现代文篇幅较长,而文言文篇幅较短,易于比较,一般重点考查实词和虚词用法、句子翻译和文章理解等。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样应对呢?

首先,从命题角度来看,不只是形式上的比较,重要的是从“比”的实质入手,如从相同或相近的文体、文章、题材、相关知识来选材和设计考题,还可从同一作者或相关作者等不同的角度来“比”,要充分发挥以上所说的比较阅读的众多优势,如现代文还可用不同文体而相同的题材来比较阅读分析。

更重要的是,从指导应试的角度来看,这是更多的考生应重视的。首先,要对这类比较阅读分析题有所了解,尤其要知道其中的一些主要特点,便于在考场上应对。其次,平时加强这方面的阅读和训练,如多找一些带有比较性的文章来阅读,并多做练习题,如课改教材的“研讨与练习”,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些教育资源。更实在的是在考场上要善于从“比较”的特点入手来分析解答,如嘉兴卷中的“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就得用比较的方法分别从两个阅读材料中找到杀大蛇的句子才可能准确解答。又如安徽卷中的“[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则必须先找到两个阅读材料的相同处,再通过比较找出不同点来。(原载吉林《语文学习报·苏教中考版》2005·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