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帮助学生遵循记忆规律,掌握科学的识记方法

帮助学生遵循记忆规律,掌握科学的识记方法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⑩身体健康,情绪适中是记忆的基础。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体体力、情绪、智力的变化节律。依据组块律,每个人短时记住的容量是7±2个组块。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经验将孤立的知识点尽量连成更大的单元,即将信息组块化,容易扩大识记量。在具体识记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尽可能多的熟练掌握一些识记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运用下去,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帮助学生遵循记忆规律,掌握科学的识记方法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就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

保持:就是对识记过的事物通过复述或学习使之进一步巩固的过程。

回忆:指过去识记过的事物或知识,虽不在眼前,但仍能把它的映象重新回想起来,或在大脑中重现出来。

再认:就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自信心是增强记忆力的内在动力,自信心越强,记忆效果越好。

○要有记住的愿望和兴趣才能记住,心不在焉是记忆的大敌。

记忆是知识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些学生在小学时由于会背,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到了初中以后这样做就不行了,学习越来越困难,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其原因就在于一味死记硬背。

1.要有记住的愿望和兴趣才能记住

自信心是增强记忆的内在动力,心不在焉是记忆的大敌。中学里的各门课程,无论是语文、英语,还是数理化,要想学好它们,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记住,有些内容最好能够背诵下来。特别是数理化,它们是由一系列重要理论概念构成的学科,各自包含许多重要的定理、公式、法则和专业符号,只有把它们弄懂弄清、熟记于心,才能形成推理论证的能力和运算的技能技巧。有人说学文科靠记忆,学理科靠理解和做题,这其实是一种偏见和一知半解。陈景润上中学时就把数理化概念、公式、定理、定律背得滚瓜烂熟,才有了以后卓越的成就。

○毛主席晚年说《资治通鉴》他一共读了17遍。

○茅盾先生能随时向人背诵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

宋朝司马光,小时记忆力并不出色,别人念一遍能背,他就念二遍、三遍,非背熟不可。勤能补拙,时间长了,积累知识就多了,成了大学问家、宋朝宰相,晚年写了《资治通鉴》。

○记忆的十大规律

①自信心与记忆力成正比。自信心越强,记忆力越好,自信心越差,记忆力就越差。记忆的关键,是一定要树立“我能记住”的自信心。

②兴趣与记忆力成正比。令人愉快的、感兴趣的信息,会记得更快,记住的时间更持久。

③观察力与记忆力成正比。看得越仔细就记得越牢固,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是形成良好记忆力的基础。

④注意力与记忆力成正比。注意力集中,就容易记住。注意力不集中,就难记住。

⑤理解力与记忆力成正比。对要记忆的对象理解越深刻,记忆也就越深刻。

⑥联想力与记忆力成正比。通过联想和想像,将需要记忆的对象联系在一起,会记得更快更好更牢固。

⑦分阶段记忆效果更好。按照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在记忆后最初一段时间增加复习的次数有利于达到记忆的目的。

⑧分类别记比不分类别记更好。将杂乱无章的记忆对象分门别类后记忆效果好。

⑨形象比抽象更好记。

⑩身体健康,情绪适中是记忆的基础。要想记忆好,就一定要休息好,睡眠好,营养好,保证身体健康,才会记忆成功。

——摘自《中国学生学习法》(初中生版)

2.合理安排记忆时间

人们在读一篇文章,一部小说时,往往对开头和结尾记得牢,中间部分容易遗忘。大多数的学生对每一节课的听课情况同这是一样的。其原因是由于中间部分容易受到前摄和后摄两种抑制的干扰。根据这个道理,晚上睡觉前和早上学习效果较好,因为不容易受到干扰抑制,专家认为,人的体力和脑力工作能力的一个高峰是在下午4时出现,因而学生在上午和下午3—5时注意力最集中,是学习和完成作业的好时候。有的学生在复习学习内容时,放恰当地音乐会极大增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另外,识记材料的性质不同、数量不同,需要识记的时间量也就不同,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根据识记对象的实际,合理安排记忆时间,提高记忆效果。

○前苏联的吉米尔卡津在小学四年级学生中作了有关情绪对记忆过程影响的实验。

他以三个平行班为实验对象,都讲授同一历史教材内容,不同的是,对甲班儿童只作一般讲述,对乙班充实一些情绪色彩的材料,对丙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提供富有情绪的历史人物形象。实验结果发现,记忆的成绩不一样,甲班儿童能回答历史内容的54%,乙班为59%,而丙班为84%。

可见,将记忆与情绪结合,使记忆内容“情感化”是提高记忆效率的一个技巧。

生理学研究认为人一天有4个学习高效期:

①清晨起床后;

②上午8—10时;

③下午6—8时;

④入睡前1小时。

3.利用最佳时间学习

最佳时间段是指整块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时间段,整块的最佳时间段一般是在晚上或早上。因此,有些人是猫头鹰型,晚上学习效率高,有些人则属于百灵鸟型,早上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在找到自己的最佳时间段后,每天选择二至三个学科,制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把每一科的学习都安排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里,在什么时间学习什么科目,哪段时间读书,哪段时间做题,就变得很有条理。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积极的条件反射,每天打开书本或提起笔来做作业时,大脑的有关神经中枢就会兴奋起来,学习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情,而会像吃饭和玩耍一样简单和快乐,学习就会充满乐趣,学习理解、记忆的效果也会越好。

○利用人体生物节律学习

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体体力、情绪、智力的变化节律。有人研究发现了人的智力以33天作为一个周期变化的规律。在生物节律高潮期,人的思路灵活、智力发挥水平就较高,这时候学习效果最好。如果考试遇到在高潮期进行,就会发挥考出超常的成绩。

人体生物节律的计算公式:

T=365×周岁数+闰年数±X

T代表总天数,周岁数为在计算时的公元年减出生时的公元年,闰年数为出生年至计算年经过的闰年数,±为代表生日,在计算日前用加号,在计算日后用减号,X表示除周岁之外计算年的生日,到计算日的天数。

其次,算出余数,把总天数分别用33、28、23相除,得出的数就是计算日3个周期所在的具体位置,如果余数比生物钟的半周期要小,那么说明生物钟进入了高潮期;如果余数比生物钟的半周期要大,那么说明生物钟正处于低潮期;如果余数和半周期接近,或者是整周数,那么说明生物钟此时进入临界期状态。

如果人体一天24小时作为一个周期,7∶00—10∶00时人体技能进入一天中的第一次高峰期,17∶00时进入第二次高峰,23∶00时急速下降。因此,在8∶00—10∶00时,18∶00—21∶00时是最佳用脑期,复习记忆效果最好。

4.增加信息识记量

依据组块律,每个人短时记住的容量是7±2个组块。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经验将孤立的知识点尽量连成更大的单元,即将信息组块化,容易扩大识记量。记住的东西越多,识记的经验就越多,也就有助于记住更多的东西。

在具体识记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尽可能多的熟练掌握一些识记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运用下去,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是良好记忆的生命线

○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不仅记得牢固持久,也是治学之根本。

○把思考和背诵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背诵来增强记忆力。良好的记忆能力是成才的先决条件。

○人类有巨大的智力潜能,如果人们能运用自己智力潜能的50%,可以顺利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50种语言;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他们所运用的智力也不超过其全部智力潜能的30%;人脑的记忆储存量是很大的,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总量的50倍,即5亿册书的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