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给孩子留有逃避的空间

不要给孩子留有逃避的空间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会孩子遇事不逃避。人生有许多突发状况,既然发生了就要有勇气去面对它,有智慧去处理它,家长必须教会孩子遇事不逃避,当然,要养成这个态度,大人不可以动辄打骂,让孩子心生恐惧而不说。既然鼓励孩子要多做,从做中学习,就要有接纳犯错的胸襟,不要让孩子养成一出错就是大难临头,宁死不承认,把责任都推给别人的心态。

不要给孩子留有逃避的空间

勇敢尝试,从做中学,让孩子更能自我掌握。

有个小朋友去溪边玩水,一年级的弟弟不慎落水,四年级的哥哥怕被父母骂,不敢告诉家人,偷偷把弟弟留下的衣服掩埋起来,还懂得插一个汤匙做记号,等到家人发现去打捞已回天乏术,令人扼腕叹息。记得不久以前,也发生过一件女童为了救另一个同学而落水,想不到其他三个人也是害怕挨骂,竟然不去求救反而跑回家去蒙头大睡,错失了救人的最佳时机。

知错能改,经验最宝贵。这种悲剧一再发生,不得不引起家长们的反思了,为什么孩子犯错不敢跟大人讲?为什么家长的观念里,不犯错的才是好孩子?正确的观念应该是知错能改的就是好孩子。家长不准许孩子犯错,一犯错就是重惩,使得孩子学会蒙蔽欺骗,以求眼前过关,不管后果如何,这种孩子长大后无法成为国家的栋梁,因为遇事畏缩,让错误变大,是一个无用之人,难道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无用之人吗?

教会孩子遇事不逃避。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孩子有事敢来找你求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孩子就不会变坏,因为他事事都告诉你,你自然就能防患于未然。

家长要教孩子不能有侥幸的心理,事情发生了,就勇敢地面对它,是自己的错,就去付代价,不是自己的错,厘清责任。人生有许多突发状况,既然发生了就要有勇气去面对它,有智慧去处理它,家长必须教会孩子遇事不逃避,当然,要养成这个态度,大人不可以动辄打骂,让孩子心生恐惧而不说。

我曾在餐厅看过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一不小心打破了碗,立刻从椅子上下来想收拾,但手惊恐地一直抖,拾不起碎片,我看了非常不忍。人有失常,马有失蹄。孔子曾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家长为什么这么苛责孩子,不准他们犯错呢?那天更离谱的是,她的母亲没有生气打骂小孩,因为打破的是餐厅的碗,她不心疼。

父母放手,别过度呵护。中国的父母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也不准他们犯错,我们常看到孩子在学步时,父母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生怕孩子摔着;反观美国的父母很少这样小心翼翼,美国孩子可能多摔了几次跤,但是他们对自己身体感觉的掌握比我们孩子好,这也是乡下孩子没人教就自己学会了骑脚踏车,而城里父母扶着车跟在孩子后面跑了许久,孩子还学不会的原因。如果不曾摔过,肌肉关节怎么知道该怎么调整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呢?这种知觉叫“体动感知觉”。

尝试错误,从做中学习。家长都知道从做中学习很有用,因为通过实践才会知道出手的轻重,光靠眼睛是不够的,同时动手去做所带来的感觉也是记忆的一种,将来回忆多一条可提取的线索。既然鼓励孩子要多做,从做中学习,就要有接纳犯错的胸襟,不要让孩子养成一出错就是大难临头,宁死不承认,把责任都推给别人的心态。孔子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请父母鼓励孩子多做多学,也请父母先问理由再决定惩罚,一定要教孩子犯错不可怕,死不认错才可怕。连续看到二则选择逃避酿成大祸的新闻很是忧心,父母亲必须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教好他品德及做人做事的态度,让他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