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与学生玩在一起

教师与学生玩在一起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万竹小学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于是,狭小的图书馆中,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中道理的情景成了万竹小学又一道温馨的风景线。曾经质疑“贫儿教育”的那些教育人士们,当他们再次走进万竹的校园,无不被眼前教师“于学生最为亲密授课之外,游戏也,休息也,皆与学生共处”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彼此尊重所感动。万竹小学的经验告诉我们“与孩子玩在一起”就是一条具体的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儿童心理的成功教育策略。

教师与学生玩在一起

万竹小学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当老师们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时候,他们却笑不起来了——孩子们均来自于贫困家庭。由于家庭经济的拮据,父母文化的缺失,孩子们大多衣衫不整,举止莽撞。清早他们都是自己来学校的,由于年龄小,有的连脸都没有洗干净就到学校了……

这样的孩子也能教好?当时社会上很多文化人,甚至是有些教育人士都认为“贫儿之不可教也”!

万竹小学的校长与老师,以一颗火热的心,希望把学校办好,把孩子教好。可是这样的孩子能教好吗?怎样把别人眼中教不好的孩子教好?如何让“铁”成“钢”,让不服教的顽童能成为人人称赞的优等生?校长与老师们为此展开了讨论。

李校长第一个说道:“孩子们来自贫民家庭,生活环境的窘迫,父母长辈为谋生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教育本来就是教化人的工作,所以我们的工作对这些孩子而言意义是巨大的。想想我自己,也是因为有了教育才知书达礼的。”

另一个老师立刻接着说道:“对的,我也是贫儿家的子弟,深知教育的重要,所以我来到这里工作,我更知道贫儿外表顽劣,可内心自卑,不能用过重的语言刺激他,否则他们会惧怕学校的。”

一位女老师接下去说:“贫儿孩子少了很多爱,我们要先让他们喜欢老师,再听老师的话,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感化他们。”

……

最后老师们达成了共识:走近学生,与他们玩在一起,不只做他们的尊师,更成为他们的良友;像母亲一样地爱他们,让他们发现学校比家更有吸引力;学校实施的训育从就坐、起立、步行、作业、说话这些基本的举止要求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老师要把最好的行为展现给学生看,做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模仿中培养文明举止。

很快,万竹的校园出现了显著变化:

早晨的校门口,细致的温柔代替了严肃的指正。老师们用阳光般的笑容迎接着每一位学生的到来。衣冠不整了,老师们俯下身亲自为他们整理;匆忙进校忘了问候的礼仪了,耳边却传来了老师们亲切的问候,“同学,早上好!”学生们羞愧了。于是言行随意的学生会在进校前自觉或不自觉地拉拉衣领,擦擦小脸,整理整理头发,进校后毕恭毕正地向老师大声地道一句问候。

早操时间,学生们惊讶地发现操场的一边多了一排队伍,老师们居然和他们共做一套早操。音乐响起,伸臂、弯腰、踢腿,甚至蹦跳,老师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做得那么认真,那么规范,丝毫没有因为年龄的原因而懈怠,学生们惊讶了。于是全校的早操有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整齐度。

校园里,紫藤架下,老师们神采飞扬地为学生们讲述国内外科学家的故事,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电灯、电话、飞机的诞生,一个个科学家的梦想在学生们的心中播种、发芽;为他们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的美德,于是爱国的情怀在学生们的心底荡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品质成就了他们一生做人的标准,一个个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们在不经意间成长了。

课堂上,语文老师的每一个板书都写得端端正正;数学老师每一个等号都用尺画,一样长,一样宽;自然老师每一次实验都做得清楚正确。办公室里,老师们都把办公桌整理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老师的勤勉耕耘,使孩子们如株株翠竹,蓬勃向上。老师们又想,仅仅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是不够的,要让贫儿学得更多,就要让孩子有自己学习的可能,贫儿家里买不起书,如果能为孩子建一个图书馆,那么学校就会真正成为吸引孩子们的“圣地”了。

大胆的设想,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很快上海第一所小学图书馆在万竹的六亩七分地上毅然地建成了。图书馆是学校为学生提供足够学习资源追求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丰富的书籍,在孩子心目中就是知识的世界,广阔的阅读就是孩子快乐地穿行。此时,学校是小溪,学生就是快乐的小鱼,而老师们又成了保驾护航的启明灯。于是,狭小的图书馆中,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中道理的情景成了万竹小学又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学习时,老师是良师,活动中老师又是最好的伙伴。小社团的合唱队里,老师的歌声悠扬荡漾,赢得阵阵掌声;篮球社里,老师精彩过人的投篮,引来阵阵欢呼尖叫;屋顶写生时,老师和学生共同描绘万竹的一草一木。

校园外,老师们还精心组织各类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他们亲自带领学生参观物种改良所、电车发电厂、动物园等,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写生、一起动手作业。老师们的睿智、老师们的多才多艺、老师们的刻苦勤奋、老师们的风趣幽默、平易近人,让学生们感动了,打心底佩服自己的老师。于是活动时更积极了,学习时更主动了,作业时更认真了。

褪却了教师以往惯有的严肃和不可违背,师生之间反而多了一份信任与尊敬,心与心更近了,话与话更多了,谈论的内容也更广了,老师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成了他们的朋友。

曾经质疑“贫儿教育”的那些教育人士们,当他们再次走进万竹的校园,无不被眼前教师“于学生最为亲密授课之外,游戏也,休息也,皆与学生共处”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彼此尊重所感动。更惊讶于昔日人们眼中“不可教”的贫儿,此时衣冠端正,言行举止仿佛脱胎换骨,无异于其他学生。

万竹的老师们用他们炙热的师爱诠释着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呵护着每一株万竹幼苗的成长,也向世人证明着唯有爱,才是教育的原动力。源自这些生动的教育实践,在首任校长李廷翰先生的《训育谈》中,就有这样的经验表述:“怒,教师之大忌也。善怒者,无教师之资格,况言训育乎?譬如草木,遇雨露则欣欣向荣,遭霜雪则生机殆尽矣。”

当每个教师都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孩子为伴,伴孩子游戏,伴孩子学习,伴孩子成长。孩子在高尚的玩伴陪伴下成长,校园自然就成为儿童心目最有吸引力的乐园,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幸福、最神圣、最值得眷恋的地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历来就是人们处事原则之一,但教师从成为教师这一天起,就必须与所有的孩子成为忘年之交。这种相交不受社会地位影响,不为天资外貌干扰,只是出于对孩子未来负责的职业良知,尽力去做,这就是教师的天性。

李廷翰先生的母亲所说,“人没有教不好的。不懂的,教他,他自然懂了。不教他,只说他坏,叫他怎么办得好。弄僵了,索性教他,他也不肯学,后悔也来不及。”万竹小学的经验告诉我们“与孩子玩在一起”就是一条具体的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儿童心理的成功教育策略。

——周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