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眼晴”光彩夺目

让“眼晴”光彩夺目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人,哪一部分最引人注目呢?是骨碌碌直打转的眼睛。对于眼睛,有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有谁知道吗?”到了二年级,东西增加了一倍,重量也增加了一倍。还没写完,学生们一致认为第四个标题好。我问有没有作业,老师说:“等你病好了再说。”

让“眼晴”光彩夺目

一个爱思索的女生提了个问题:“老师,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学生们一般很少考虑标题对文章的作用,老师也很少讲到标题与文章的关系以及取标题的艺术或技巧,等等。我决定花一点时间,和学生们一起探讨。

“一个人,哪一部分最引人注目呢?是骨碌碌直打转的眼睛。对于眼睛,有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有谁知道吗?”我问大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窥见他的内心。他的喜怒哀乐,都通过他的一双眼睛告诉了我们。可见,观察眼睛对于了解一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的道理,一篇文章,先不说它写得如何,首先吸引读者的是什么呢?不是开头,不是结尾,更不是文章里的比喻句或排比句,而是这篇文章的标题。所以,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中第一重要的部分。”

我继续说:“一个好的文章标题,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吸引读者。因为读者总是首先看标题,然后才阅读内容,而好的标题,往往会自动地跃入读者眼帘,会使读者顿时产生新奇感,于是就有了阅读兴趣。反之,文章写得再好、再精彩,而标题很一般,读者以为是一篇很一般的东西,于是一翻而过,谁来欣赏精彩的内容呢?如同一盆菜肴,色香俱全,人们才会产生食欲;倘若色香全无,人们连筷子也不想动,怎么知道它的味道很鲜美呢?”

“这么说,标题往往能决定文章的命运呀!”

“对!往往能。当然不是全部。”接着,我介绍了标题的分类,以及一般取标题的规律。

写物为主:《田螺》《家乡的甘蔗》;

写事为主:《身边的故事》《一件新鲜事》;

写人为主:《我的爷爷》《我爱钱老师》;

突出时间:《快乐的星期天》《难忘的时刻》;

揭示主题:《纯朴的友谊》《我爱集体》;

提出问题:《为啥哭了》《我做错了吗》。

这些标题好不好?生动、形象、别致吗?我没让学生们下结论。我只是让学生了解,有各种各样的标题以及各类标题的功能。

我先讲述了两篇作文的内容梗概,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内容该取怎样的标题呢?

我读一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只绿色的小书包,书包里只有两本书、两本练习簿和一只铅笔盒。这些东西装在里面空荡荡的,背在肩上轻轻的。到了二年级,东西增加了一倍,重量也增加了一倍。到了三年级,绿书包胀破了,爸爸又给我买了一只牛津包,背在肩上沉甸甸了……如今,读五年级了,我的第三只书包就仿佛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的登山包,称一称足足10公斤!每天背着它还要挤车子,好累呀!……我多么想让书包轻一点,再轻一点。

介绍完内容,我说:“这样一篇作文,一般可以取怎样的标题呢?我取了几个,请同学们比较一下——”

我写下:《书包的故事》《我的三只书包》《越来越沉的书包》《书包呀,快快减肥》……还没写完,学生们一致认为第四个标题好。

“因为它生动形象。本文主要是呼吁减轻学生负担。”有位学生说。

显然,学生们对这组标题的优劣有了一定的辨别力。

我又讲了另一篇作文的内容梗概:

升入毕业班后,功课就一天天增多,每天要做到晚上10点,有时更晚。妈妈表扬我吗?没有。相反还板着脸说:“瞧隔壁张家的孩子,和你同龄,每天晚上做到10点半呢!”有一次我得了流感,高烧烧到39℃,我足足在家躺了三天。看病、打针、吃药,除此以外,我就在家里看电视。妈妈还请了三天假陪我,天天买零食给我吃。到了第三天,连班主任老师也来看我。我问有没有作业,老师说:“等你病好了再说。”还按住我不让我起床……这三天简直比过年还开心!床头上堆满食品,天天可以看电视,而且还可以不做作业!

学生们议论开了。

一个说:“《记一次生病》。”大伙都反对:“太一般了!”

另一个说:“《放假》。”又被否定了:“不行不行。不够明确。”

再一个说:“《谢谢您,妈妈》。”还是不满意:“意思说对了。本文的中心主要是突出妈妈在‘我’生病时对‘我’的关怀,但标题仍然太直露了。”

一共取了十几个标题。最后,有个男生冲口而出:“《我喜欢生病》!”

“好!”大伙一致赞同。

“好在哪里?”我问。

“很别致,”一个女生说,“一般人是不喜欢生病的。但是如果生了一点小病,就可以不做作业,还可以吃各种零食、看电视,比起生病时头疼肚子疼来,还是合算的。”

“我同意取《我喜欢生病》,”又一个补充道,“它让读者产生一个问号,觉得奇怪:谁会喜欢生病呢?于是就有兴趣看了。而看完后也会产生和文章作者相同的感受——生病的好处真不少,所以‘我’喜欢生病。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学习负担太重了。”

“我也同意取这个标题。”我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