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行有效自学的策略

进行有效自学的策略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已成为一名学习者,是一种具有激励作用的强大力量。帮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位学习者,可主动地做出有助于激励他进行学习的希望及其他暗示。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位“学习者”的身份,这意味着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主要活动与职责。这些特征和行为对培养本身的学习兴趣,在学业上最终取得应有的成就是很重要的,有必要用学习者的价值体系去影响学生。以“学习者”而非胜利者的规范去要求学生。

第三十一讲 进行有效自学的策略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已成为一名学习者,是一种具有激励作用的强大力量。因为我们确实在告诉自己,我们是谁,我们对自己正期待着什么。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干很多事情。帮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位学习者,可主动地做出有助于激励他进行学习的希望及其他暗示。

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位“学习者”的身份,这意味着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主要活动与职责。然而现在一些老师没有重视这一身份的重要性,总想让学生成为“胜利者”。对每位胜利者来说,有许多失败者。今天是胜利者,明天也许就成为失败者。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不是追求成功,而是避免失败,这对学习动机的发展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不利的。而对每位学习者来说,他可以有许多同类的学习者,而且学习者的任务自然就是学习本身,学习者这种身份不分因为成败而改变。教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选择非常重要。

学生一旦确立了“学习者”的身份,下列特征与行为就是可以接受的:

1、与完成的结果相比,更重视学习的方式;

2、认识到努力是学习取得成就的永久伴侣;

3、了解错误是学习中一个自然进步的好机会;

4、确定和期望自己对大部分学习内容负主要责任

5、感到学习过程如同学习结果一样具有同等快乐;

6、把知识和能力看得比评分等级更重要。

这些特征和行为对培养本身的学习兴趣,在学业上最终取得应有的成就是很重要的,有必要用学习者的价值体系去影响学生。以“学习者”而非胜利者的规范去要求学生。

我们倡导学生成为学习者,应着眼于学生在学业上所取得的成就,而不仅仅以成功与否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学生自学中遵循下列策略是很有好处的。

策略1:让自己乐意接受

有些教师以为学生是自己班上的,就该听自己的话,各方面符合自己的意愿,稍不顺心,非打即骂。到头来,教师的话学生不愿意听,对学生学习的关心往往也难以引起孩子心灵的共鸣。实际上,教师要想关心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乐意接受你。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成为一种快乐的事情。例如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成功,很出色,但自己的孩子却教不好。原因何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在教育学生时能够注意遵循教育规律,而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往往不能心平气和地、诚恳地对待他们,总希望孩子一下子就明白、掌握自己所教的内容,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如意,就顿感失望而怒火中烧,斥骂孩子,弄得孩子无所适从。

因此,要想改善辅导效果,首先应检讨如何对学生作出反应。沟通方式是一个关键,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一生都会有极大的影响力。可惜,通常都没有全面注意自己的反应是传达了接受或者拒绝的意思,也没有注意到我们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例如:有两个学生的语文考试不及格。教师甲对孩子说:“老师和父母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老师乙对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以后你准不会有出息。”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甲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老师乙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是在制造问题。学生通常都实践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给学生摧毁性的预言会造成伤害。

“针对情况就事论事,不论及品性”是沟通的基原则。对学生始终充满期望和爱护,则有利于让学生乐意接受你,听从你的辅导。

策略2:适应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

鲁迅先生说得好:“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有碍于孩子的发展。”有的老师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学生,其实大都未必如此。例如,有的老师望生成龙心切,对学生严加管教,读书、写字,整天忙个不停,学生想多玩一会儿就斥之为“没出息”。这种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一味地“拔苗助长”,最终只会害了学生。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学辅导,是首要原则。

策略3: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动力。不仅如此,有兴趣的学习更有利于真正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运用它,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对学习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自觉自愿的事情,而且与快乐和胜任紧密相联,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极为有利。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学习辅导的核心内容。

策略4:设计适当的目标

为学习设置目标,有时也引来一些困惑,例如:学生往往不能完成规定的目标,结果目标形同虚设。这是为什么?问题不在于该不该设置学习目标,而是如何设置目标。

目标有两种主要功能:它们为活动提供动力并指导行为。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可以促使更努力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当前的学习结果与目标差异的比较指导学习行为,提示他是否应该更努力学习。例如,考虑晚上要写2页纸的作业这一目标,学生就会知道坐在书桌旁比看电视是更适当的行为。那么,应该设置什么样的目标?如何设置目标更有效呢?

对小学学生来说,长远而空泛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应注意学习目标的具体性,例如“一天学10个生字”就比“一个月学300个生字”更具体、更有效。另一方面还应注意目标的难度,什么样的难度是合适的,这得看学生的水平和学习能力,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个原则可以帮助你:目标应该以学生作出较大的努力后可以实现为原则。太容易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不了挑战,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太难的目标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反而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这两种情况都不合适。

要达到一个目标,最基本的条件有两个,第一,学生必须意识到这个目标,并且知道他要完成的是什么;第二,学生乐意接受这一目标,也就是学生愿意打算通过必要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然而,如果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并不考虑学生是否乐意接受,而是强行施压,这是很不可取的,因为实现目标最终还得靠学生的努力。即使迫于老师的压力,学生完成了目标,那也是消极的,有害的。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学生乐意接受目标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有位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一个学习目标,为了保证目标的有效性,她和孩子一起讨论每周的空闲时间怎么过。

首先她对孩子说,“妈妈陪你每星期出去玩一次”,孩子一听就来劲了,非常高兴。然后,这位母亲接着说:“有些电视节目,像‘大风车’哪,你很有兴趣,可以看,孩子,你想每天看哪些电视节目呢?”孩子听到这里更高兴了,把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一一道来,母亲认真地记着,心中算着每天看电视所需的时间多了一些。她又对孩子说:“你看你每天还该做什么?”孩子一想,“我们还没有安排学习的时间呢。”母亲一看时机已到,就和他一起讨论起每天的学习目标了,最后孩子主动要求减去一个电视节目,并很乐意地接受了与母亲共同制定的学习目标。

这位母亲的做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如果想让学生接受一个学习目标,我们可以先和他讨论玩的目标,以引起他的兴致,再和他一起制定学习目标。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一开始就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识实现目标的意义和步骤。从而能够真正制约学生的行为,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做出必要的努力。

策略5:寻找不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正如前面所述,辅导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准确、全面、灵活、系统、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它意味着需要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知识网络。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新的知识纳入到一定的知识网络中去之后,不仅促进了理解和记忆,而且进入运转状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孤立的、死记硬背的知识对智力的发展并无多大助益。例如,计算25×3+44×2+5×5-11×4,如果把四则混合计算法则与交换律结合,将算式调整为“25×3+5×5+44×2-11×4”,便能很快算出:100+44=144。再如学生未学分数的乘法,但了解分数的含义,那么只要把分数运算与乘法和除法挂起钩来,即可解决分数乘法的规则问题。

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探讨新的问题,不仅可增强兴趣,体验到智慧的力量,更可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去启发思考,对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好处的。为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仔细研究学习的内容。

策略6:适时适度地寻找帮助

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并非越多越细越好。有些老师只要学生提出问题,不是马上给出答案,就是让学生靠一边去。这很不好。当学生向老师询问学习中的疑难时,正是学生可以取得进步的好时机,但这个时机能否抓住,还要看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辅导的方式。辅导学生学习并不是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分析学生的想法,在必要的步骤上启发学生运用适当的概念、规则或语言等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引导回忆,启发思维、点拨思路,而不应代替学生。否则,学生会产生对老师的依赖和懒于动脑的惰性,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辅导,一方面要做到适时的帮助,也就是在学生确实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不应无故拖延,对学生学习的困难置之不理,也不应该总想帮助学生解决尚未成为疑难的问题,而且应该持之以恒;另一方面,这种帮助应该适度,适可而止,不要包办代替。在友好、自由的思考气氛中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如果问题实在是解决不了,可能放下问题去复习有关的内容,或暂时放在一边去干别的事情。过了一阵子有时反而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策略7:扬长补短

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扬长补短。学生有兴趣的长项,在学习中一定要保持并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因为,长项可能就代表着学生的智慧优势;而且长项也可增强信心,挖掘潜在的智慧能量。但与此同时,切不可避短,而要正视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刻苦努力去补短,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但目前竞争激烈,学生只有全面地、扎实地掌握所有学科的内容,才有可能在这种竞争中获胜。小学还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在小学就偏科会造成智慧发展中的先天不良,这是很不可取的。只有扬长补短才会获得全面的发展与积极健康的成长。

策略8:与教学相配合

辅导如果能有效配合好教学,就可以提高辅导和教学的效率。这种配合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合教学,辅导学生充分掌握当天学习的新内容;

2、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的内容,为后面学习内容提供知识背景;

3、预习新课,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和疑难点,启发思维,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和效率;

4、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训练心理能力;

5、引导思考、解答疑难,提高必要的资料,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

6、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消除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有多余的精力,怎么办呢?一方面可以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同学或低年级伙伴,这对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水平都有好处。另外,不应忘记,对小学生说来,玩耍还是十分重要的。玩耍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力,而且也是学生掌握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能给予学生一生最大的礼物,便是展示给学生学习规律并让学生把握这些规律。如果已经完成作业或没留家庭作业,可以找些该读的作业,如:读此与学业有关的课外读物,写些家信,以锻炼写作能力,做些原课程的笔记,预习明天的课程等等。

制定学习计划。一定要坚持做出学习时刻表,表中除以学业为主外,还要列入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如:音乐课、球类课等。但要特别防止对这类内容有兴趣,而忘记了课后作业或故意逃避课后作业。

当面对一个难题或一个答案时,一定要给出一个正确答案及演算过程。课后作业的结果也是给老师提供一个参考,即学生是否达到了同等教学标准。一定要记住,你不一定能懂得每一件事情。一些老师因不能马上解析一些数学难题,或无法与学生共同讨论莎士比亚剧作,而在指导学习中感到很沮丧。但是,这些都是老师的工作,要促进和加强学习辅导的质量。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将帮助学生建立起责任感及自信心。

策略9:订阅一些报纸杂志

如果教材是课堂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的话,报刊杂志则可以说是课外学习的核心了。

当然,在课后应阅读一些参考书和小说之类的读物。

报纸:可以订阅一份合适的报纸,对其中的某篇文章提出问题:“你看过今天报纸上有关……的文章吗?”“觉得报纸对比赛描述的情况如何?”“报上关于……的文章难道不是十分有趣吗?”学会仅仅通过阅读标题,第一段或一两句就能知道文章的大致内容是什么。

儿童杂志:每个学生都喜欢收到以自己名字登记订阅并是自己所喜欢的杂志。应根据自己的年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方向订阅一种或几种。

可以考虑以下几类杂志:

故事类:其中包括适于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等,看后讲述一二听听。

文学类:包括一些儿童文学之类的作品,有儿童自己创作的,也有成人为孩子写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爱好。

艺术类:如果在艺术方面具有某种天赋,并且正在进行一种艺术课程的学习训练,你可以订阅一本有关的杂志。这将对你有很大的辅导作用。

科技类:如果喜欢进行某种科技小制作、试验等,可以订阅一本此类杂志,增长知识,并参与其中的某些活动。

棋类:果从小喜欢下棋,可以接受杂志上的某些指导,提高技术水平。

青少年杂志:对十几岁的学生来说,阅读的杂志将更加专业化——如汽车、户外生活、时装、美容等。有些情况下,可以监督学生正在看些什么。某些杂志的文章或插图可能不大适于青少年学生去看,应引导他们,避免他们接触。

所有这些报刊杂志都可以增强的阅读能力,从中可以读到一些学校里无法接触的主题和内容。这些读物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在校学习的功课与实际的生活经验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