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抒情的技巧

抒情的技巧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我”的感情,送烟给大娘,和对战士关切的心情,对朝鲜人民的赞美之情。而“例2”说明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并以极大的热情赞美了蚕的奉献精神,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例1”是描写洞庭湖的景色,但景色的描写是依照特定的感情进行描写的。借景抒情的关键是以抒情占主导地位。上面二段是运用叙事抒情法的典型例子。由上例可见,一般抒情都离不开具体、充分的描述这个基础。以描写为基础才能使抒情抒发更充分。

第二十九讲 抒情的技巧

方法1:因人抒情法

通过对特定人物的勾画,以抒发感情,也就是说抓住人物的某些具有感情特征的行动、语言、神态等细节把作者感情抒发出来,或把人物的内在感情揭示出来。

如下例通过这件事的描述,写出三个人的感情。一是老大娘救护志愿军战士的感情,当志愿军战士没烟抽时向“我”要烟给他。二是志愿军战士的感情,当他急需烟抽时,大娘送他烟,但他感情变化表现为先“眼睛亮了亮”,后又“黯淡下去”,又推手连说:“不行,不行”,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在战争中艰苦生活的同情,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三是“我”的感情,送烟给大娘,和对战士关切的心情,对朝鲜人民的赞美之情。

例:《平常人》

“朝鲜的住屋,进门就是铺地炕,铺着席子,厨房在旁屋,特别洼,烧水做饭,热气通进地炕,烧得挺暖。我们脱了鞋进去。朝鲜老大娘也跟进来,跪着坐在那志愿军面前,掏出刚从我这要去的烟递给他。那战士的眼亮了亮,又暗淡下去,推着对方的手说:‘不行,不行,怎能让你破费钱买烟给我抽?’”

方法2:因事抒情法

以事件发生、发展为材料,通过作者记叙事件经过,来抒发作者自己与事件中的人物感情,叫因事抒情法。作者在文中写“我”和闺土见面的情景,想不到童年的朋友,竟当面喊起“老爷”来,作者就这句话及自己感情上掀起的风暴抒发出来,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农民挚爱和与人民结合的伟大感情。

例:《故乡》

“他站住了,脸上出现了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眼看,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地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方法3:因物抒情法

状写某种物件来抒发感情叫因物抒情,或叫托物言志。“例1”是于谦在《石灰吟》中借石灰烧炼过程的描述,以石灰为状写的对象,抒发了自己为国家甚至牺牲自己都甘心情愿的爱国之情。而“例2”说明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并以极大的热情赞美了蚕的奉献精神,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

例1:《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例2:《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诗句是蚕的一生生动的写照。……你看这小小的蚕儿,难道不是世界上一宝吗?……而它们却只是默默无闻的辛苦一辈子,并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人类做出出色的贡献。”

方法4: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叫借景抒情法。

“例1”是描写洞庭湖的景色,但景色的描写是依照特定的感情进行描写的。如一段在“忧馋畏讥”感极而悲的情感的规定下只有写出了“霪雨”,“阴风”,“浊浪”,“薄暮”之景,才能抒发感极而悲的情感。二是在春和景明之下使人心旷神怡,可以宠辱皆忘,在喜气洋洋的情感规定下才能写出“春和景明”,“上下天光”,“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之美景。借景抒情的关键是以抒情占主导地位。

抒情要抒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要精炼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创造一种优美意境。要自然、含蓄,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显示文章的感情基调。

例1:《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薄雾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欧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例2”这首词,以“枯藤”,“瘦马”,“西风”,“古道”,“夕阳”等景物勾画的一幅惨淡的风景画中流露出“断肠人”的愁苦之感。

例2:《天诌行·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方法5:叙事抒情法

叙事抒情法就是通过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叙述语言来抒发情感。

例:《为了忘却的记念》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失,说柔石和其他23人,已于2月7日夜或8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10弹。原来如此!……”

上面二段是运用叙事抒情法的典型例子。可分为两层。第一段第一层中“天气愈冷了”,“有被褥不”,“洋铁碗可曾收到”的事儿,渗透对狱中战友的体贴入微,丝丝挂念之情。第二层又揭露敌人的残暴、卑鄙。第二段只用4个字,一个感叹号,一个删节号,却饱含作者对敌人卑鄙、凶残的暴行引起的极大震惊和愤怒。这样的叙述抒情和不加具体叙述相比,具有真实性,感人性,更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方法6:议论抒情法

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在议论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它与一般议论不一样,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进行论证,只是用一个判断来作为抒情工具而已。

例1:《记念刘和珍君》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段文字在议论的同时就抒发强烈的感情:由极度的悲愤转向热烈的期待——期待着觉醒,烧起熊熊的革命烈火。议论抒情常说某种道理,但更多的是强烈的感情震撼读者,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当然议论抒情法也应以具体充分的描述为基础,然后再议论抒情。

例2:《记念刘和珍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了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在遇害之列……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有令,说他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他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由上例可见,一般抒情都离不开具体、充分的描述这个基础。第一层是描述“惨象”,第二层是作者对敌人的奸诈、残暴的愤怒,对遇害者的无比同情和悼念。

方法7:描写抒情法

描写抒情法就是通过描写人、事、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作者的感情色彩均在文字中流露出来,溢于言表。有的在描写中抒情,有的在具体描写后抒情,但总的说是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旨。

例1:《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描写了一幅秋夜寒江图:远有残月,霜花,古寺;近有惊鸟,枫林,渔火;一叶孤舟和不眠的游子。渲染了一个“愁”字,“愁”字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例2:《荔枝蜜》

“……(广东)从前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那蜜蜂忘记早晚,有时趁着月色还采花酿蜜。

……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很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蜜,够它们吃的就行了。

……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地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上例节选五段,其中第一、二段是具体描写,第四段是对话,第三段和第五段是抒情。以描写为基础才能使抒情抒发更充分。如果没有一、二段的具体描写,对话就不会使读者获得深刻印象:蜜蜂的生命如此短促,但终日辛劳,酿蜜很多却吃的有限。在这样描写的基础上,读者印象深刻,赞美之感油然升腾,对作者最后一段的议论有深刻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