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忘了,你也当过小孩

别忘了,你也当过小孩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的成长历程所遇到过的问题,也是现在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时空背景不同,表现出来的状况不同,但问题的本质却是相同的。

【作者自序】 别忘了,你也当过小孩

随着我们的孩子渐渐长大,开始上幼儿园、上小学,不再像小宝宝那样整天缠在身边,他们的想法慢慢地也会开始变得不一样,只是大人们通常不会发现,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补习、请家教,规定这个、规定那个,却从来不问孩子:“你觉得怎么样才好?”

进入课外辅导界之后,我所看到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不好,当然,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最有可能被家长逼着去补习。就算孩子心里老大不愿意,也不得不应付爸妈的要求。其实大部分的孩子都不笨,他们只是有些问题想问、有些话想说,他们有时候很聪明、反应又快,但是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父母、老师眼中的“问题”。功课不好?不想上学?不听话?早恋?看着他们看似叛逆的行径,再对应自己以往摸索着学习、成长的经验,我发现,孩子们其实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搞”,他们只是需要家长了解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有可以敞开心扉讨论各种问题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其实应该是自己的爸妈。

但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不会是孩子倾吐心声的对象呢?

我们的成长历程所遇到过的问题,也是现在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时空背景不同,表现出来的状况不同,但问题的本质却是相同的。所以别忘了,我们都曾经是个孩子!

回想我自己的成长过程,父母的学历都不高,但是也因此给了我很大的空间让我自由发挥,虽然一路上还算顺遂,总是让我有“好运”考进很不错的学校,但回头看看自己求学的路,有时也不免向父母小小的抱怨一下:“那个时候如果你们可以……也许我现在会更好一点。”再怎样独立、坚强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大人的陪伴。

当然,我的父母已经尽量给我最好的资源了,只是当他们发现我对读书这件事情好像很有天分的时候,就算想帮也帮不了我,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帮助。当我高中遇到求学生涯的瓶颈,他们也不知道要如何帮助我渡过难关,父母只能维持温饱,更不可能花很多钱让我每一科都补习或者请家教,于是我只得一个人去摸索。

在求学的路上,我曾经是资优班的“好学生”,也曾经是一个成绩排名居后的“坏学生”;我曾经是受万众瞩目的校园风云人物,也曾经属于被同学冷落的弱势边缘族群;个性叛逆,理直气壮地和老师、爸妈顶嘴是家常便饭,但也曾有过个性温驯乖巧的时期;当穿着“重点中学校服”走在街上,很多人投来欣羡的眼光,但我只觉得这身校服对我来说是天大的包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人家十几岁的花样年华,我的脸比校服还绿得惨。

等我比长大一点之后,从高中第一次打工开始就混在课外辅导界,大学时期开始当家教,就算正式进入职场,还是在课外辅导界,这么长的时间以来,看过的、照顾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年纪最大的已经研究生毕业了,这些我所“经手”过的孩子们,都曾经在学习的路上有过疑惑,我何其有幸参与到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他们一起为成绩和抱着书本奋斗。

我经常与孩子分享和讨论他们的疑惑,当他们的问题获得解答之后,对于读书求学以及未来人生的规划这件事,也像吃了一颗定心丸,通常就会开始认真地面对与思考,甚至他们不再为反对而反对,他们开始了解父母亲对他们的一片苦心。我通常也鼓励他们直接和父母沟通,毕竟父母才是他们最亲密的人。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发现孩子的另一面。

因为自己有过这些摸索的经历,所以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懂他们。我也曾经像他们一样有过困惑,期待自己的父母可以对我的问题有所解答,但孩子们通常对于向爸妈问问题感到害怕,原因只是“怕被骂”。我心有所感,于是把这些经验、案例加上查阅印证的一些理论和数据,以及自己的想法与各位为人父母、老师者分享,希望各位回想自己曾经有过的童年,对于孩子的状况尽量的理解,让孩子们不再孤独困惑,也希望各位家长从这本书里获得一些帮助孩子学习、成长的灵感,并且以此书纪念我的而立之年、我的母亲和我所遇过的老师们 (台南 永福小学陈修彬老师、北一女中黄金美老师)。

亲子教育专家 苏晓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