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极分化的开始

两极分化的开始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高原现象。待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是学习的突进,克服了高原现象后的突进。要说明的是,学习高原现象对任何学习者都会产生,然而表现的时间、表现时间的长短却不一样。三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当高原现象发生时,学生往往产生自怯自馁,失去学习的信心,出现“习得无力感”现象,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

三、两极分化的开始——高原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开始时进步很快,连自己都似乎能听到进步的脚步声。可是到了某一阶段,学习似乎停滞不前了,甚至成绩还略有下降。此时学生会出现沮丧,感到不是学习的料。经过学习方法的改进和思索,学生似乎突然感悟,学习成绩会突然上升,达到一个柳暗花明的境界。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高原现象。

用诗的语言来说明高原现象的,是我国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他在《人间词话》中总结出治学的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此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实际是学习者的努力。然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实际上是出现了学习的高原现象。为了探索,人瘦得连原来的衣服都嫌肥了,可惜还没有结果,还没有进步,这不是典型的学习高原现象吗?待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是学习的突进,克服了高原现象后的突进。

科学的角度研究高原现象的心理学家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麦克唐纳,他仔细研究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他将各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各种不同的学习条件总结成一个综合模式。他认为,实际的学习曲线是学习过程的量变,分为六个阶段:A为无进步阶段;B为迅速进步阶段;C为学习速度逐渐减慢阶段;D为高原阶段;E为再次缓慢进步阶段;F为进步再次减慢并临近极限阶段。

非运动技能的学习,尽管和运动型技能学习有较大区别,例如起始进步很快,最后不存在极限阶段,但都存在学习高原现象。

要说明的是,学习高原现象对任何学习者都会产生,然而表现的时间、表现时间的长短却不一样。在中学学习过程中,初二和高一的学生最容易出现高原现象,相对而言,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学习高原现象?

出现学习高原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学习的不适应造成的。我们知道,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识是分阶段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材编写就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编写,教学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对小学生,我们重点培养的是直觉思维;对初中生,我们重点培养的是逻辑思维;对高中生,我们着重培养的是发散思维。由于各种思维的方式不一样,由于“惯性”,学生对新的思维方式往往不适应,因而总是按老办法办事,按老思路思考,按老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成绩当然难以上去,从而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

有时候,学生的不适应是由于教师更换频繁造成的。教学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它包含着教师的创造性。有的教师喜欢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有的教师喜欢把将要学习的材料,归纳为具有抽象化的、一般化高度的材料。通过抽象和提高,产生一种先导作用,把学习材料适当地归入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关联的一定概念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有的教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有的教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正因为教师教学风格各异,才使教育成为艺术,使教育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由于教师的更换,使得学生不适应他们的教学方法,就会出现学习高原现象。

初二和高一为什么最容易出现高原现象?

对初二学生来说,造成不适应的因素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多的,一是课程增加,增开了物理,数学除代数外,增加了平面几何等;二是学习已不再主要靠直觉思维,而主要靠逻辑思维,即不但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三是升学压力开始产生,所谓“一松二紧三拼命”,初中二年级,已是“紧”的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焦虑,又尤以女生为甚,这样就造成初二学生的多个不适应,因而产生学习的高原现象。由于学习高原现象的产生,让学生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出现“习得无力感”,不再努力,从而出现两极分化。这就是我们教师经常讲的初二学生不掉队,初三问题就不大的原因了。高一学生学习容易出现高原现象,原因和初二相仿。

怎样避免学习高原现象?

从学习高原效应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不适应是产生的原因。因而,就要从让学生由不适应转化为适应入手,通常采取“三导”的办法解决:

一是加强学法指导。尤其对初二和高一要尽量开设学法指导课。

二是加强课后辅导。学习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不适应的原因不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让其适应。可以说高原现象是对教育辅导的一大挑战,如能善加利用,根据每个学生的问题具体辅导,就可以转弊为利,使学生成绩突进。

三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当高原现象发生时,学生往往产生自怯自馁,失去学习的信心,出现“习得无力感”现象,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要告诉学生,出现高原现象并不可怕,高原现象不代表进步的极限,尤其是文化课的学习,我们完全可以将高原的到来看作是由学习的一个阶段跃进到另一个较高级阶段出现的小小波折,意味着更上一层楼的开始,是进步的征兆,是为进一步的前进奠定基础,从而不自怯,不自馁,坚定信心,调整情绪,顺利地越过失望的高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