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灵停泊的港湾

心灵停泊的港湾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当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谐,能正常的、友好的与别人交往,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规范,是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于1956年提出力相互作用中的宇宙不守恒原理,后经吴健雄证实。总之,科技人员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心理适应性强,有助于团结合作,有利于创造性的激发。

第一讲 心灵停泊的港湾——人际关系的奥秘

本节概要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体现

科学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从诞生起,要经历一个由“自然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的复杂过程。将陆续接受社会影响和经验,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显示出个性的积极性。作为学生,在这种社会适应过程中,既会表现出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一面,又可能存在不相协调的另一面。那么,因此而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应如何分析解决呢?

人的社会化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人不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体,而是生活在各种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中。人在生理、智力、精神各方面的成长都离不开外部社会的帮助。人离开了与周围人的联系,非但不能生活,就连做一个正常人也不可能。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这个环境,人的发育和成长就会出现异常。

例如,某重点中学一名高中三年级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自卑感很强,怯于与他人交往,除上课、睡觉与同学在一起外,其他时间都是独自一个人待着;即使在宿舍或课间休息时,也很少与同学交谈;他没有朋友,没有业余爱好;对集体活动不热心、不参加;自己的心事从不向同学说起,总是闷在心里,这样,他享受不到愉悦的气氛,情绪得不到感染,心情忧郁日盛,加上缺乏体育锻炼,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状况明显下降,终于积郁成疾,导致神经失常,无法坚持正常的学习,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令人惋惜!

重要警示

封闭自我就是慢性自杀!

可见,一个人如果不同其他人交往,脱离了社会,即使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也将会丧失驾驭生活的勇气和能力,成为生活的弱者,最终被生活所淘汰,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不仅要求生存和发育,还要求不断的完善。成长的过程,就是人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学校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接受到各种严格的培养和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但无论是高尚的道德品质,还是良好的文化修养,都不可能在集体之外培养出来,而只有在与他人的接触和交往中形成。每一个成功,都离不开社会、集体的土壤以及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总而言之,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任何一个人都是社会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离开了社会、离开了同他人的联系都不可能存在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世外桃源供某个人去独处。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实出发,以社会为基础,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设计自己的未来。人的一生,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会在学业、人际交往、理想等方面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面对它们,充满信心,以勇敢的姿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挫折和困难就一定会被战胜。

名人名言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的自由。

——马克思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你们应当了解,在适应社会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人际关系又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人生旅途中,谁不希望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心理呢?因此,我们有必要一起来探索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

什么是人际关系呢?人际关系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接触、作用,构成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人际关系主要体现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彼此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现在人们常讲,人的亲和力的提升和下降即是人际关系好坏的反映。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影响着人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良好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疏离感及无助感,从而获得安全感、有助感和亲密感。应当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谐,能正常的、友好的与别人交往,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规范,是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

金玉良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正处在迅速成长变化时期的你们,应当如何加强个人修养,积极创造密切人际交往的主观条件呢?让我们从两方面看:第一,着眼于未来;第二,着眼于眼前。下面先谈谈未来社会对人际关系的要求。“今天播种”为的是“明天的开花结果”,“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的长期性决定了教育事业是为“尚不存在的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你们应当意识到自己是被当作新世纪的未来人才培养的,而未来世纪对人才的人际关系的要求是很高的。即使进入信息时代,人机对话、多媒体应用、信息高速公路建立、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也依然无法取代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与对话,人仍不能满足于通过电脑网络进行对话,相反,科技越发达,人类越无法放弃对完美人际关系的向往与追求。人类呼唤群体意识,人类呼唤真情,过去,我们一直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现在我们则宣传团队意识、群体意识。

在这里我们先不谈人类在精神、感情上对人际交往的永恒需要,只谈科技发展本身对人际交往和合作的需求。

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集团化,表明对科学群体有效合作的需求增加。事实证明,群体研究已成为当代进行科学创造活动的首要的基本的形式。科技工作者的精诚协作,在科学创造的总体心理效应上,远远大于两者或三者的简单相加。由此可见,科技人才的合作是科技人才智力效应的放大器。其合作产生的总体心理效应之大,在科学史上有不少先例。

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于1956年提出力相互作用中的宇宙不守恒原理,后经吴健雄证实。由于这一重大理论的发现,李政道与杨振宁共同荣获1957年诺贝尔奖的物理奖,吴健雄因实验技术高超,也获得世界物理学界的好评。

金玉良言

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国家批准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研究等等,均需科学群体的通力合作,单枪匹马,独自作战是难于取得成功的,未来社会的许多事业都离不开团结合作。

在这里我还想介绍一个概念,即科学创造群体心理相容。所谓科学创造群体心理相容,是指科研群体成员在理想、信念、观点上的一致性。有了这个基础,成员彼此相互尊重、协调融洽、同心同德、风雨同舟;有了这个基础,成员的智能可以得到发挥,可以使成员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操作灵活、成效显著。总之,科技人员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心理适应性强,有助于团结合作,有利于创造性的激发。反之,冲突产生,内耗增加,将会给科学事业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再谈眼前的人际关系,你们要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大家面对的人际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与学校各级领导、教师的关系(纵向);与家长(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监护人、抚养人)的关系(纵向);与校外影星、歌星、球星、球迷等直接间接的关系(交叉);与兄弟姐妹、同学(包括同班、同年级、同校、外校同学)的关系(横向)。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加,媒体种类的增加,还会衍生出许多复杂的多层次的人际关系。

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初中升入高中,多数学生都会感到不适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上的明显变化,由于客观环境的突然改变,由于主观条件不适应客观环境,接踵而来的问题往往会令大家困惑不解,应接不暇。

从小学升入初中,最大的变化是:课目增多,老师增加。教师集体代替了班主任独当一面式的管理,被无微不至关心惯了的学生,突然觉得“无依无靠”;习惯于小学班主任一个人的管理,如今面对着七八位任课教师,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分辨力、自制力差的学生来说,如果处理不好与教师集体的关系,那么在学业、品德诸方面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和影响。

从初中升入高中,学业负担加重了,尤其对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多方面的竞争更为激烈,原先名列前茅的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很难保持不败记录。成绩的下降,会使某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由自负变成自卑,由乐观变成悲观,由期望变成失望,由开朗变成抑郁,由积极变成消极,这种种失落感和挫折感如果得不到消除,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老师、同学疏远,与家长关系紧张,而人际关系的不正常往往会使学生陷入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

小秘诀

感到失落时,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大喊几声,或者听几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自然会变得心平气和。

以上我们是以中学阶段两个重要转换期(初一、高一)为例,说明孩子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人际关系比较差,轻者有自身焦虑、苦闷、自卑、忧伤、恐惧、孤独之感;重者猜忌、嫉妒,甚至有敌对之举。

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如产生心情愉悦、舒畅或苦闷、忧伤等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一般比较持久,将会影响人生的某个阶段,以至人的整个一生。正因如此,有意识地密切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你至少可以知道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

心理不健康的人大多数都人际关系欠佳。

科学群体之间需要有效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