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讲最生动的,

第二讲最生动的,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次观察的准确性对记忆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宋徽宗的细心观察,是很难纠正这一错误的。心理学把记忆分四种类型,即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运动型记忆和混合型记忆。我们在发展自己的记忆能力时,既要善于选择一种得心应手的方法,又要学习其他类型的长处,以提高记忆的效率。这里讲的“心”,就是现在说的大脑。

第二讲 最生动的, 也是最难忘的——积极观察,加速记忆法

本讲概要

★观察是记忆的前提

★观察是记忆的加速剂

★观察是记忆的保证

记忆的前提

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可能记住那些本身感官还没有接收的信息。观察力对记忆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是记忆的前提。日本社会心理学家南博教授在《记忆的秘诀》中写道:“我们脑海中所存在的记忆,好像银行里的存款一般,假如银行里没有款项存着,无论怎样的努力设法,也不可能有现金提取出来。这就等于我们所经过的事物,不把它储存在记忆中,即如要向银行提出现金而没有存款一样的道理。因此,我们要把在经过的事物像银行存款似的储存起来,以备应用时提取。”而观察的过程,就是将信息储存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观察是记忆的前提,而记忆则是观察的结果。

记忆的加速剂

★有助于加强对事物的了解

俗话说的“一回生二回熟”。经过认真观察的事物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在大脑中留下了很深的痕迹,利于信息的储存。比如,五代的时候,有位画家叫厉归真,他善于画各种山水、林木、禽兽画,在历史上享有盛名。他的高超的绘画艺术都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细心观察。据说,他画的牛栩栩如生,“远观其牛如活”。这是因为他经常观察牛的原因。可是他最初画的虎却被人称为“死老虎”,画不出老虎威武雄壮的神态,这是因为没看见过真老虎,对老虎不熟悉的缘故,只能凭借模仿和想象来绘画,自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后来他亲自到深山老林去细心观察老虎的坐、卧、跑、跳、捕捉小动物的动作神态,最后他画出的老虎就成“活虎了”,“毛色明润,其视眈眈,有威加百兽之意”,这都归于他的实地直接观察,增强了对虎“形象”的记忆。

★有助于产生对事物的兴趣

兴趣是有助于记忆的,兴趣又能引导人们去观察,而观察反过来又能增进兴趣。比如,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吸引着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观察各类昆虫。有一次他在观察蚂蚁王国抢夺苍蝇而展开的争斗盛况时,竟然三四个小时蹲在那里一动不动,正因为他善于由此看出观察。在他的头脑中储存了“昆虫世界”的很多图像,才使他写成了轰动世界的《昆虫记》。

★有助于信息编码的条理性

只要是有意识的观察,都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这样输入大脑中的各种信息也是条理化的,便于记忆。比如你观察一座古城堡。先观察会整体轮廓,然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地观察局部特征。观察完之后,当你回忆的时候,呈现在你头脑中的图像也是有一定顺序性的。

记忆的保证

◆有助于加深印象

人们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事物的印象,使信息形象化、具体化。特别是在最初观察阶段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极其深刻的。如果开始观察时记忆出现了错误,以后改正就难了。首次观察的准确性对记忆有很重要的作用。

◆有助于发现问题

在观察中由于自始至终有思维伴随,经过分析比较就能够发现问题,并且纠正错误。例如,擅长绘画的宋徽宗赵佶,在观看画院里画师画的孔雀荔枝图时,对画面的生动予以赞美,但又指出了一处细节上的错误:孔雀上土堆是先举左脚的,而画师却画成举右脚了。如果没有宋徽宗的细心观察,是很难纠正这一错误的。在观察中认真分析,不但能正确认识事物,而且也能增强人们的记忆。

◆观察能增进记忆的持久性

对事物观察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过程,理解过程。深刻理解的材料是有利于记忆的,并且经久不忘。

观察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对记忆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我们应该学会观察。

方法1 眼、口、耳、手并用多通道协同记忆法

我们平时常看到蜘蛛能够非常正确地沿着纤细的蛛网奔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用一个爪,而是用很多爪来抓住蛛丝:一个爪坠失了,另一个还抓着。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儿童牢记某一件事,他就应当尽可能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甚至,如果可能的话,让嗅觉和味觉都参加识记。这种调动多种感官参加记忆的方法,就叫“多通道协同记忆法”,或称“并且记忆法”。

多通道协同效果好

有人运用三种方法让三组被试者记住10张画的内容:对第一组被试者,只是告诉说画上画了些什么;对第二组被试者只给他们看这十张画;对第三组被试者,又让听又让看。过了一段时间,实验者分别问这三组被试者画面的内容记住了多少。结果第一组记住的最少,只有60%;第二组稍微多一些,记住了70%;第三组记住的最多,达到80%。

上述实验只是两种感觉器官并用,其记忆效果就比仅仅其中一种效果好得多。所以人们在学习记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眼(看)、耳(听)、口(念)、手(写)和鼻(嗅)都动员起来。

为何有奇效

此种记忆方法效果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谈几点主要原因:

首先,这种方法能够多渠道摄入信息,增加表象的数量。记忆的产生发展,像由一针一结组成渔网一样,是从个别的、不大的成串表象中渐渐增加的,慢慢地编结出一些愈益广大的网,并逐步使它的内容获得丰富和统一。各器官(通道)都具有捕捉表象的能力,依能力排列顺序是:视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已记知识的遗忘率:只听不看的,三天后遗忘率是85%;边听边看的,三天后仅遗忘15%。

其次,由于一种感官所接受的信息不仅是经过本通道,也会作用于其他感官。譬如说,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所以长远,是因为声音既能绘制色彩,又能绘制形象,绘制感情,它不仅利于听觉型人的记忆,对于视觉型记忆的人也有好处。

再次是这种记忆方法所动员的某些器官,如肌肉运动所摄取知识的储存是由专管运动的小脑来完成的。形象点说,也就是等于增加了存“货”的仓库

最后,是这种记忆方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的具体运用。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人的记忆有共同性,同时又有差异性。因此探讨和掌握自己的记忆特点,对于发展并用识记能力很有意义。平常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对看过的东西几乎过目成诵,而对听过的东西则往往如“东风吹马耳”,转瞬即忘;有的人对听过的东西容易记住,对看过的东西却“视而不见”;有的人记忆东西必须开列提纲,几经默写;有的人则习惯于边听边写来进行记忆等等。这就是因为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知不同。

心理学把记忆分四种类型,即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运动型记忆和混合型记忆。同时,又以对记忆对象在掌握能力上的差别,把记忆分为三种:①善于记忆事物外在特点和具体形象的客观形象记忆,这是画家、作家和演员所必须具备的特长。②对事物的词的表述和逻辑思想记得较快、保持得也较好的语言逻辑记忆。这是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身上所共有的记忆特点。③兼备二者之长的中间型记忆。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记忆类型。我们在发展自己的记忆能力时,既要善于选择一种得心应手的方法,又要学习其他类型的长处,以提高记忆的效率。

勤动脑筋思维

古人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这里讲的“心”,就是现在说的大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调动各器官参加识记的活动中,一定要开动脑子这个思想机器。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也主张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耳目的感性认识上,而要用脑思考。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很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他坚持做到“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还把它写在一张书签上用以自励。

小建议

记忆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方法2 直观记忆法

实践证明,能直接接触、观察实物,则记忆深刻、牢固。家长要告诉孩子,应在老师指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一是在课堂上观察教学模型、挂图,观察演示实验;二是要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外观察。如观察星相、四季变化、风云雨雪、花鸟虫鱼、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以及解剖等等。每次观察都应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内容、顺序、方法。观察要细致、准确,写好记录。在理解观察现象的基础上,抓住本质特征,作出正确结论。然后再把接触、观察事物的过程回忆、复述一遍,以加深记忆,这样便会经久不忘。

方法3 特征记忆法

对于要识记的信息和材料,首先找出它们的独一无二的特征,然后根据特征去记忆。它要求在识记之前,先下一番发掘的功夫,把其特征找出来。宋朝有一个卖画人要把唐代画家戴嵩的《牧牛图》卖给画家米芾。芾蒂很想买这幅画,但又不肯出高价。于是,他想了一个鬼主意:要把这幅画留在家里两天,仔细琢磨一下,看是否为真品。卖画的人把画放下来就走了。米芾用了两天时间照着原画摹了一幅,然后把它当作原画还给了卖画的人。卖画人一眼就看出这幅画是赝品。卖画的人之所以有这种本领,是因为他运用了特征记忆法。原来戴嵩的这幅画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在牛眼睛里面画上了依稀晃动的牧童的影子,而米芾所摹的画没有这个特征。无论记什么,只要找出它的特征,就很容易记住,也容易记得准确。

方法4 形象记忆法

这是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加以识记的方法。例如,小学生在识记汉语拼音字母时,老师往往让他们用形象记忆法进行识记。例如,拼音字母n、m、f、t、h、k、l就可以用形象记忆法记为:

一门n,二门m,拐棍f,伞把t,

椅子h,碰壁k,小棍l赶猪嘞嘞嘞。

巳、己、已这三个字很容易混淆,如果用形象记忆法记成:

堵巳不堵己。

半堵才念已。

利用形象记忆法识记的对象和材料不易忘记。这虽然是人类初级阶段和儿童使用的记忆法,但保持持久。

你至少可以知道

积极观察、可以提高记忆

记忆方法的类型

小测试

1.测试你的观察能力

数列“4、9、15、20、26、31、37、42”有个有趣的特征能容易地记住它。

你能找出它的特征吗?

答案:这个数列分为8组后,第一组是“4”;加“5”是第二组“9”;再加“6”,是第三组“15”;再加“5”,是第四组“20”;再加“6”是第五组“26”。以此类推,重复一次“5”,再加一次“6”,就很容易的把这个数记住了。

2.下面有10个词,请按序用1分种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如果记忆时有困难,请看一看后面的一段话。这段话把这10个词用奇特的形象联系起来,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能帮助你形象地记住这10个词。看完这段话后,你仔细想一遍,发现很容易也很快地就能记住这10个词了。记住这10个词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肥皂   盐   黄豆  面条

洗衣粉  苹果  香菇  锅子

萝卜   青菜形象记忆法参考:

肥皂水流进了盐瓶里,所以烧出来的黄豆面条的味道就像洗衣粉。吃得嘴里难受极了,想找个苹果调剂一下,打开冰箱一看,没有苹果只有香菇,只好拿点香菇放在锅子里与萝卜一起炒炒青菜。

练习:请不要再看上面的题目,按序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_______________洗衣粉

浅谈学习方法

博士谈学习

有人讲学习的好坏主要靠天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资聪颖。也有人讲学习好主要靠勤奋。但我觉得人的天赋虽有差别,但它绝不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勤奋,固然重要,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勤奋,那一切就失去了基础,正如人们常说的“上帝决不会把智慧送给懒人”。但是,我们在学习中也经常看到一些同学起早贪黑地学习,甚至忘记吃饭和睡觉,身体每况愈下,但回报他的并不是优异的学习成绩,而是一个个不及格。因此说只有勤奋是不够的,还应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学习方法可能更主要。因为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正如有的同学平时不怎么看书,在某些人眼里根本算不上勤奋,但他的学习成绩却往往名列前茅。有人会说他天生聪明,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他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本人并不是一个天赋很好的人,小时候大人教我们几个小朋友一首儿歌,别的小朋友很快学会了,可我,大人教了十几遍都记不住,最后只记住了儿歌的最后半句。那时,小朋友们都笑我,邻居老奶奶说:“这孩子看来只能是种地的材料。”上学后我也还是那样,老师教我们写“毛主席万岁”几个字,可我写了一天都写不好,总是歪歪扭扭,是班里最差的;算术也是如此,一天也算不对几道题。那时我的胆子很小,而且经常听大人讲老师是教知识的,人只有有了知识,将来才能做大事,所以我从小就对老师有一种敬畏感。老师让做的事我总是认真去做,所以写作业时总要花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但仍然作不好。那时,我心里也很着急,难道我真的是一个天生的笨孩子吗?但有一件事却让我终身难忘。一次老师留作业默写生字,可我背了一天还是记不住,十个生字我记了一半不到,而且还经常写串了。第二天默写,我写的最差。放学后,老师把我单独留下,问我为什么写不好,我哭着说:“我背一天也没记住,我是个天生的笨孩子。”老师一听不但没生气还笑了,说:“世上没有天生的笨孩子,只是你没有掌握记生字的方法。。”然后把生字本拿来,把生字中带“扌”的分成一类,带“亻”的分成一类,并讲了“扌”和“亻”的含义,再把这些生字和已学过的字组成字组,告诉我分类记,记字不能只记字的形状写法,应结和字的含义一块记,而且要和字组一起记,不仅记了生字而且复习了旧字,记得又快又准。我一听心里像开了一个窗一样,回家后按老师的方法很快就记住了所有的字。第二天默写全对了。看来学习不能靠死用功,应掌握一定方法和技巧。悟出这个道理后,我在学习中特别注意每门功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结果我的学习成绩很快就上来了,并在班里排列到前几名。老师的那句“没有天生的笨孩子”的话也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至今不忘。

我们经常看到下围棋的选手复盘,就是把自己下过的棋子重新在棋盘上一个一个地摆出来,而且一步不错。开始我真为他们那种惊人的记忆力感到惊奇,但过后我仔细一想也不奇怪,如果一个从没下过围棋的人,想在一二个小时的时间内把棋手下过的每一手棋都记住,即使是记忆力超凡的人也是很难做到的,但大多数棋手都能做到,不要说那些顶尖的围棋国手,就连业余棋手大多也能做到,用他们的行话说叫“基本功”。显然他们并不是具有超凡的记忆力,关键在于他们记的绝不是一个一个棋子,而是记的棋理、棋规和下棋路数。在他们的大脑里有一张巨大的棋谱,因此,复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由此使我想到,如果在学习中也能透过各种问题的表面现象,抓住问题实质,找出其规律,那么不也成了记忆力“超凡”的人了吗?因此,在学习中我特别注意总结规律,感到记忆力也就越来越强。

我上中学的时候数学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乍一看一本书很薄,学一阵后它会变得很厚,学完学会之后,你就会发现它不过只是一张纸而已。”当时我对这句话并不理解,但经过一段学习和思考之后,我突然发现这句话太有哲理了。当看到一本书时,所了解的是它的外表,只是一种新鲜感,当然并不觉得它厚,但学了一阵后,就会被它那些千变万化的内容所困扰,有一种怎么学也学不完的感觉,这时感到书是那样的厚,但掌握了这本书的实质和全部后,就感到那千变万化的内容都遵循一定规律,其实质不过只有一个,这时就感到它太简单了,用几句话就会把它全概括出来,所以它不过是一张纸而已。而当别人问起我时,我就会滔滔不绝地把那全部内容讲出来,能有这样强的记忆力我自己都感到吃惊。我想,正像一个优秀的数学家可以记住上千个数学公式,一个优秀的化学家可以记住上万个化学方程式一样,他们绝不是一个一个地死记硬背这些公式和方程式的,他们都是抓住实质和规律及相互间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些公式和方程式的,否则再有天赋的人也是做不到的。又如一个人可以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母亲,即使是相隔数十年后依然如此,因为一个人对自己母亲的认识,远不是停留在对外表、服饰上的认识。我想这里的关键就是认识了母亲的本质。由此也使我想到学习的关键就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要掌握了本质和规律也就掌握了事物全部,这也正是学习的目的。

其实,注意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培养,也是对一个人能力的培养。正如毕业时许多大学生所说的:“大学四年学到的绝不是这一点点知识,最重要的是自己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的培养。”的确,大千世界无穷无尽,如果仅靠这四年学的那点知识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靠自己将来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不断更新和增加知识。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力不从心,被社会上称为“高分低能的人”。这主要是因为死读书、读死书,缺乏正确的方法,缺乏对自己能力的培养。这个教训是需要吸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