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掌握巧妙的阅读方法

掌握巧妙的阅读方法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能灵活运用一些实用的读书才法,不但可以减轻考试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习的兴趣。但不同的书又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主要是看这些图书与我们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今后发展的关系是否密切。这时候,爱迪生正痴迷于自己的那些小实验。为了给家中节省对自己实验费用的开支,爱迪生决定到这条铁路线的火车上卖报纸,把挣得的钱用在实验上。爱迪生想了想,用手比划着说:“我已经读了15英尺了。”

第5种技巧 掌握巧妙的阅读方法

兴趣培养

星星点灯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

智慧殿堂

如何有效阅读

虽说读书是一种需要,但不感兴趣也是十分枯燥。当然,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要坚决杜绝死读书。如果能灵活运用一些实用的读书才法,不但可以减轻考试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习的兴趣。

1.以理解代替记忆

很多人都明白理解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忆。但理解并不是辅助记忆,而是对记忆的代替。对于强记理论,不仅很难记得准确,而且当需要应用时,根本就无济于事。明白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含义,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好像有神相助。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准确性。理解越深越准确,记忆就越清楚,而应用起来就越能得心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不同重点的连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

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而学生也不需多花时间。你只要能改掉两个坏习惯,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法补救的缺点: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的东西抄下来,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老师所讲的要点,是得不偿失。

笔记有两个用途:一是将明白了的内容要点记住。但如果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心,就应放弃笔记。明白了老师所讲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的。老师所讲的很多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课后补上。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法;二是在上课听不懂的,如果见同学太多不方便发问,就可用笔记写下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后问老师或同学。也就是说,用笔记记下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重要。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

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稍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学术的范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越精,所知的就越基本。如果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了。

2.兴趣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

我们都知道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会学得较好。只有在某科目上集中精力,才能产生兴趣,才能培养出集中的能力。无论任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就盎然而生。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贯注。认为不够时间读书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够集中。要培养集中力也很简单。第一、分配时间——读书的时间不需多,但要连贯。明知会被打扰的时间就不应读书。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离开书本——“饿书”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第三,读书时如果觉得稍有勉强,就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厌书是大忌。要记着,只要能集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先看手表,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如果你发觉能常常在30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能于每次读书时都完全忘记外物1小时以上,你就不用担心你的集中力。

3.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

学生坐下来对着书本,拿起尺,用颜色笔加底线及其他强调记号。读了一遍,行行都有记号,这是毁书,不是读书。书要分三读:

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要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什么问题。快读就是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翻得惯了,速度可以快得惊人。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翻一次好的多。

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在这第二读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作问号,但其他底线或记号却不可用。

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强调记号是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因为哪一处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而需要先经两读的主要原因,就是如果没有经过一快一慢,选重点会很容易选错。

要想真正的体会到读书的乐趣,除花费时间来掌握上述的读书方法外,还要处理好读书的数量与质量问题。读书要有个数量要求,因为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涉猎广泛的知识。同时,现在处于信息时代,图书出版的门类、内容越来越多,出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多读是十分重要的。常人说博览群书方能成才,指的也是这个意思。当然,读书不能一味追求数量,囫囵吞枣、浮光掠过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读书要讲究质量,特别对那些质量高、知识含量大、值得品味的书要认真读,加以理解和领会,有的句篇或内容恐怕还应背诵。

但不同的书又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主要是看这些图书与我们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今后发展的关系是否密切。如关系较远的书,可以大致浏览即可,以此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这种读书方法称它为粗读;另一种称为深读,就是在掌握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作深入的了解;第三种是精读,在理解重点内容之后,把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认识,并把该记的都记住,该体会的都体会出来,还可以进行联想、质疑,写出心得体会。这样,你读书就会有大的收获。

当然,好的读书方法不只是上述三种,还有概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等五步阅读法;将书中的知识归纳成一个个框架,在读书中随时将合适的内容放进去的“框架读书法”;以及把几种观点相近或相反的书籍进行对照阅读的“比较读书法”;一边读书一边对书上的内容提出疑问的“质疑读书法”等等,你不妨都可以试试。

最重要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更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并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你的思维会越来越机灵、越来越敏捷,越来越有兴趣的对新知识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学习。

温馨驿站

一次偶然的对话

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在他12岁的那年,新修的铁路即从休斯敦到底特律的铁路线通车了。

这时候,爱迪生正痴迷于自己的那些小实验。为了给家中节省对自己实验费用的开支,爱迪生决定到这条铁路线的火车上卖报纸,把挣得的钱用在实验上。

经过的火车每次都要在底特律停上几个小时。这时,爱迪生就一边卖报纸,一边读书。市里面有座最大的图书馆,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这里就成了他的“天堂”。

他每天早上7点钟就从家门出来,晚上9点半才回到家。但他从来没有感到辛苦过,因为在那个“天堂”中,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丰富的营养”,让他心中感到无限的快乐。

一天,忽然有位先生主动问他:“少年,我经常在图书馆见到你,你现在已经读过多少书啦?”爱迪生想了想,用手比划着说:“我已经读了15英尺了。”

这位先生听了这独特的回答,哈哈大笑起来。随后,他严肃地问:“你刚才读的那本书,与你现在手中拿的这本书,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你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两本书呢?”爱迪生并没有明白这位先生问话的原意,随口说:“我是按书架上的次序读的。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读完。”

那位先生无比惊讶地说:“哎呀!你的志向真是伟大,不过读书没有目的性,什么都看,效果不会好。你应该选定一个目标,然后由浅入深,有计划地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样收获才会更大。”

爱迪生这次听懂了,并认真地点了点头。这次偶然的对话让爱迪生受益匪浅,使他更坚定的在这座城市最大的图书馆里一如既往的学习下去。

箴言荟萃

1.当读过每本书后,坚持写读后感,你会发现你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2.当你学会了快速而又准确的阅读,就不会嘴唇移动或发出声音;

3.放弃逐字阅读,会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对语文语法的理解;

4.掌握技巧提高词汇量,来避免阅读中的碰“壁”;

5.你要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难度来调整阅读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