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生态度的类型

人生态度的类型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存在主义人生观的出现和流传,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在精神生活上不可克服的危机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心理。存在主义把个人存在当作一切存在的出发点,鼓吹人们要“冒险地活下去”,主张“不冒险,无所得”。因此,存在主义是以离开社会、离开集体、不顾客观规律,来搞自我设计、自我造就和自我选择,并以此为人生的向导,以追求个人绝对自由为人生目的,以孤注一掷、盲目冒险为人生态度的。

人生态度的类型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阶级地位、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不同,因而人生观也不同,由此派生了不同的人生态度。这些不同的人生态度包容了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生“万花筒”。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人生态度。

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主要表现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乐观向上。这种人生态度与我们民族传统是息息相关的。先秦时,墨子主张“非命”,就是不屈从命运,墨家子弟辛苦奔波,一心救世,“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报”。孔子“畏天命”却又风尘仆仆,周游列国,以图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主张。孟子坚持“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他激烈地批评自暴自弃的行为,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负有平治天下的使命,主张自强不息。这些主张都是我国历史上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表现。

无产阶级的人生态度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的必然性是通过曲折性和长期性来实现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对人生事业抱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事业坚韧不拔,知难而上,不断奋斗去争取胜利。马克思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燕妮喜爱的箴言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当代的朱伯儒主张“与其悲叹,不如实干”。他们所主张的,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这正是我们在四化建设中,应努力学习和树立的人生态度。

二、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

有些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丧失信心,意志消沉,甚至轻生厌世。这种人生态度是悲观厌世人生观的反映,也是享乐主义人生观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表现。这种人生观,是把人生看得毫无意义,认为“浮生苦梦,为欢几何”,人生就是痛苦,人生就是悲剧。中国古代庄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如摆脱“四时之事”“人间之劳”,永享“南面之乐”。在他们看来,人生就是一场大梦,这完全是没落奴隶主阶级对人生丧失信心的悲观绝望的心理反映。

欧洲19世纪出现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就是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追求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毫无根据的,人活着就像一架钟表,上了弦就走而不知为什么,也不存在为什么,知识和文明也不能解除人间悲苦。在他看来,人生充满苦恼,要消除人生苦恼,只有摒弃一切尘世浮华,沉浸在寂灭之中。受这种思潮影响的人,遇到现实矛盾难以解决,就自称是“看透了人生”,看破了“红尘”,认为活着没意思,因而,消极颓废,悲观失望,情绪沮丧,甚至有轻生的思想和行为。这种人生态度是极端错误的,是不足取的。

三、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主要表现为,有些人在各种矛盾面前,采取回避态度,与世无争,置身世外。这种人生态度,是消极落后人生观的反映。在人生的旅途上,是拼搏进取,赢得成功,还是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这也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人生态度的选择。有人觉得“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拼搏进取,难得成功,苦了自己苦家人,不值得,这就是一种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现代社会中,这种人生态度不同程度地反映在一些人身上。他们心中无理想、无追求、无抱负、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工作吊儿郎当,不前不后随大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奉行一种“活命哲学”。这种人生态度如不改正,就会被抛到历史车轮的后面,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四、宿命论的人生态度

有些人遇事不做主观努力,只是怨天尤人,埋怨客观,迷信命运。这种人生态度主要源于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在唯心主义者看来,所谓命运,就是至高无上的神的意志和命令,它是神秘莫测、不可改造和抗拒的,对于命运,人是无能为力的。《列子》上说过:“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者所无奈何。”《论语》中也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之说。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人生由命非由他。”元代词人张之翰在一首词中也这样写道:“须信人生皆有命,前途造物由他。”西班牙小说《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碰上了不幸的遭遇,就破口大骂:“命运女神是个喝醉了酒的婆娘,喜怒无常,而且双目失明,一味瞎干瞎撞。”显然,桑丘的所为正是怨天尤人、诅咒命运的典型。宿命论的人生态度,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强调客观决定一切,命运决定一切,命运是“万物之主”,把一切事物归因于命运。事实上,这种人生态度是极其消极而又十分错误的,他只能使人哀叹自己的命运多舛,诅咒命运不公平,从而放弃斗争,放弃理想,听任命运的摆布,成为客观事物的奴隶。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只强调客观条件,忽视主观努力,常讲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成为唯条件论者。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条件固然是重要的,离开条件硬办一些办不到的事情,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但是在具备一定条件以后,能否把工作干好,关键在于能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五、利己主义的人生态度

有些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有时竟投机冒险,孤注一掷,抗拒历史发展规律。这种人生态度是存在主义人生观的产物。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最流行的流派之一,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后来,法国的萨特成了存在主义影响最大的代表。存在主义人生观的出现和流传,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在精神生活上不可克服的危机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心理。存在主义把个人存在当作一切存在的出发点,鼓吹人们要“冒险地活下去”,主张“不冒险,无所得”。因此,存在主义是以离开社会、离开集体、不顾客观规律,来搞自我设计、自我造就和自我选择,并以此为人生的向导,以追求个人绝对自由为人生目的,以孤注一掷、盲目冒险为人生态度的。

这种人生态度反映在今天的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不要集体利益,不愿受组织纪律约束,只要求绝对自由。受这种思潮影响的人,往往把自我看作高于一切,认为“自我是唯一的存在”,“我就是我”,“我就是我的上帝”,不顾社会,不顾集体,不顾他人,也不顾组织纪律,主张我想怎么说怎么说,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完全按自己的利益设计自己。这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表现,它只能把人们引向利己主义的歧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