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教育宽平台

大教育宽平台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放办学的理念引领温岭的教育走向多元化、现代化,合作交流使国际教育资源得到互惠,拓展办学思路为孩子搭建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2000年,温岭中学和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并经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双方每年接收对方20名学生来校就读。学校每年举办教师学术周活动,选派教师走出去做动态比较研究,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学校教师能够从全球的视角审视自己学校的教育,并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开放。

开放办学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新形势下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激发办学活力的有效途径;开放办学拓宽了办学的路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开放办学开启了产销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人才引进与输出,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一、中外教育交流

开放办学的理念引领温岭的教育走向多元化、现代化,合作交流使国际教育资源得到互惠,拓展办学思路为孩子搭建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温岭中学、温岭第三中学、温岭第四中学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以其特有的开放、包容、进取,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国际化之路。

走向世界

温岭中学敞开学校的大门,搭建学校、区域、国际携手合作的桥梁。学校已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曰本、韩国等多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为了探索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学校每年选派部分学生赴国外进行短期学习。同时,也派老师到国外进行进修、考察。

学校还积极与北京八中、湖北黄冈中学和江苏启东中学等国内名校展开交流合作。在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带动下,温岭中学师生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逐渐增多,层次也逐步提高,特别是与俄罗斯,更是开展了多次的友好交流活动,成效显著,广受赞誉。

构建开放的展台,拼搏谱写新篇

温岭中学自1998年开始,就已和莫斯科的有关院校有了友好往来。2000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副校长索科罗夫先生、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文化赞扎哈罗夫先生和夫人、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库里柯娃女士应邀来学校讲学。2000年,温岭中学和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并经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双方每年接收对方20名学生来校就读。200212月,应中俄友协和俄罗斯总统夫人柳德米拉的特邀,温岭中学学生在温岭市副市长丁琦娅和校长陈才锜的带领下,在京受到了普京总统夫人的会见。双方的交流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学子的收获,为有源头活水来

温岭学子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外语水平,深刻感受到异国文化的冲击。

良好的对外交流使更多的温岭学子有机会走向国外继续深造。2002年,3位同学被圣彼得堡大学录取;2003年,2位同学被基辅大学录取;2004年,4位学生进入马来西亚学邦理工学院读本科;2005年,温岭中学加拿大班成立,一部分学生被加拿大国际剑桥学院录取;2006年,第一批学生赴日本参加高考,4人被庆应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2007年,6名学生赴美国读高三,现已全部被美国大学录取。

构建教师自主教研的平台,中流击水竞风流

开放办学的理念使学校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逐步走向现代化。学校每年举办教师学术周活动,选派教师走出去做动态比较研究,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学校教师能够从全球的视角审视自己学校的教育,并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开放。

开放办学助推“共享共赢”,文化力的注入铸就不朽的灵魂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名校悠久的历史传统、厚重的文化积淀、严谨的学术精神,被吸收成为学校文化力的一部分,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学习氛围。

建立协作关系,拓展办学思路。温岭中学通过运行开放办学模式,与许多中外学校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借鉴了一些先进经验,为学校的发展找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扩大学校声誉,树立良好形象。温岭中学开放办学模式得到了公众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受到新闻媒体地更多关注。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承百年辉煌的余脉,创未来锦绣之前程。知识的火炬在温中人手中代代传承,温中人行进在永无止境的征途上……

木槿之约

孟秋时节,在木槿花繁盛的背景之下,来自太平洋的熏风吹动着两国孩子们欢乐的笑脸。温岭市与韩国大田广域市西区在2010812号开展了以“HOMESTAY(家庭寄宿制)”形式的青少年交流活动,来自市三中20位品学兼优、英语口语优秀的学生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韩国的土地,开始了他们为期九天的韩国之行。

当孩子们真正踏上这片国土时,感受到异国文化的冲击。

韩国并不仅仅只有绚烂的时尚。现实中的韩国,就好比一位优雅从容的绅士,干净得一尘不染,文明且富有涵养。有一位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虽被称为时尚之都,但到了韩国,却并未感觉到太多时尚之都的气氛。这是一个人与大自然低语、轻吟、倾诉,独自面对美丽,独自演绎和抽象生命的律动。在时空交错中,我仿佛听懂了这片土地的低语。澄明之中的简约之美美到极致,可以顷刻间让人寻找到往昔梦境中的呓语,停下匆忙的脚步,消解周遭的嘈杂,回归曾经的笃实。这样的清新感和重生感,满足心底最深处对于安宁的渴望。”

有着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济州岛,处处岩浆凝石。浅灰的石头上斑驳的纹路,是它们生命所耗尽的年华。闭上眼睛静静感受着,手中的石头便好像有了生命一般,血液在沸腾着,心脏在跳动着。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里的海没有沙滩,有的也只有那些嶙峋的石头。尽管被无数人踩过的它们已经磨平了锋利的棱角,但是最不缺少的,依旧是刻在了大韩国民灵魂中的坚强和不屈。如传说中的那条想升天的巨龙,但因触怒天神而终未能如愿,最后在此处化为岩石。”在韩国,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礼仪”——在中国极其罕见的“上帝级”待遇比比皆是,一时间,你会以为自己真的成了上帝,于是所作所为也开始变得“上帝”起来。

想知道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如何,只需要去公交车站或者地铁站看看就能略知一二。在韩国,上下车时,乘客都要跟司机说“你好”,“谢谢学生遇到老师,总是热情地迎上去打招呼……这些在国内突兀的现象比比皆是。

韩国人崇尚礼仪,讲究规范。穿马路非得绕上一大圈,从旁边的天桥上走,而当时的马路上明明没有隔离带,车辆也不多。在餐厅,他们使用的筷子不是木制的,而是可以重复使用的钢筷。在马路上,车子是不能停在路边上发动3—5分钟的,因为汽车尾气的排放会污染空气。在机场,总能看到饮水机旁放有一些小纸袋,每个小纸袋只能装大约两三口水的量,喝完了可以再装,以免浪费。

在交流会上我们听到了同一种声音:“如此种种,让我们这些习惯直接穿马路,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习惯躲在车子里面吹空调,习惯随意挥霍饮用水,习惯乱丟垃圾的习惯变得不习惯起来。于是我们也开始学着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习惯保护环境,习惯节约用水,习惯保护好身边的一草一木。”

温柔而淡雅,在不可知中静静渗透而过的韩国文化,以一种最贴近生活的方式,用同辈的角度传递给中国学生。自然的,深刻的韩国的特色文化和传统,让中国的学生们感慨万千。一个孩子在感想中极富远见地写道比起我们传统式的单教室教学方法,他们使用的是在欧美国家非常普遍的不同科目使用不同教室的方法。他们对于副课的注重性也大于国内。他们有高尔夫课,并且在期末时要作为考试内容,且与升学挂钩。韩国的升学压力虽远不及我们,但在课业上的压力要比我们多一些。这也提示了我们未来教育调整的方向。”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正是我们举办这一次活动的初衷,促进学生的成长更是我们的期望。韩国之行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是学生们自我成长的过程,通过感受异国文化,更能审视自我,重新制定标准,提出改进的方法。

(温岭市第四中学 朱丽娜 有删改)

白鹰盟约

这种体验不曾有过,这种日子从未度过,这段时间没有白过。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收获。跨国艺术文化的交流,让平淡化为神奇,感受文化的魅力,享受生活的乐趣。使我们的孩子们对文化产生了感情,从中汲取了精神营养。

作为一个罹难二战坚守独立、向往自由、秉持开放的国家——波兰;作为欧洲第一个与中国友好交流并向往上进的国家——波兰;同样,作为一个国运艰难而精神不屈、热爱独立、温和崛起的国家——中国;作为第三世界与欧洲之鹰善于借鉴的亚洲小龙——中国,在很多相似的社会发展背景下,2009年暑假,应“中波文化艺术推广基金会”之邀,在台州市外事办的帮助下,温岭市四中与波兰克拉科夫“东风”中波文化艺术推广基金会联合组织开展以“HOMESTAY(家庭寄宿制形式的学生暑期夏令营7月底,13位波兰学生和两位波兰教师来到温岭市,进行了为期8天的夏令营。8月初,13位四中学生和两位老师踏上了波兰的土地。

波兰的学生感受到的中国风。中国的石头会说话。长屿洞天是温岭石文化的一张名片。长屿洞天的鬼斧神工、巧夺天工让波兰师生们叹为观止。中国的书法很神奇。书法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波兰师生在温岭的期间,温岭四中老师曾邀请毛孝弢和诸葛锦斐老师作书法和舞蹈讲座。他们对毛笔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友好。波兰师生居住在温岭锦园小区,他们对这个国家级小区颇有好感。温岭的“海派饮食文化”更让他们津津乐道。临回国的那一天,孩子们跟温岭四中的老师们拥抱告别,他们忍不住哭了,领队KATE边哭边说:“中国的爸爸妈妈真好,照顾我们很周到”。

中国学生感受热情浪漫的波兰。不仅是风景秀丽的波兰风光让人如痴如醉,波兰人热情浪漫也让人无比温馨。每到一个城市和镇,温岭的孩子们都受到热情接待。同时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波兰民族是不屈的战士,他们崇尚自由、热爱生活,体现在人民的生活上就是非常繁荣的民间艺术文化。

2009年中波艺术文化暑期夏令营,是第一次来自两个不同大洲的中学生之间艺术文化的交流。在交流中,双方都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不仅学习到了波兰的文化,也加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是一次爱国主义、爱家乡的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我们的孩子们也像国际友人展示了中国的传统美,我们的勤劳与热情,我们的谦虚和内敛。同时也增进了两国的友谊。这次中波文化的交流在双方的学生心中种下了友谊的种子,并生根发芽!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夏令营结束了,孩子们有不少的感触。

四中的学生这次波兰之行,我增长很多见识,了解到许多从未接触过的,学到了很多平时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看到一些原生态的艺术作品,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情,让我感到平淡的生活也可以那么动人。”

“没跟波兰的朋友交流之前,我们可能会因语言有异而难以沟通。交流后,才知道原来事实与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反而很快就能成为朋友了!而且,我发现他们真的好热情喊!我希望以后还会有类似的活动。”

波兰的学生:“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外国学生许多与我们不同的艺术思想,也有与我们相通的地方,我们都喜欢红色,同样它代表着热情。”

“中国的石头会说话,还有神奇的书法,中国的文字有着独特的魅力。”

“尽管我们语言不通,但中国朋友都很友好,我们很快就融入了,我们不再有距离了。”

伴随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五大洲、四大洋形成了地球村。温岭市,学校积极邀请国外友人“走进来”,也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我们希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的活动。希望文化可以永远传递,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温岭市第四中学 朱丽娜 有删改)

二、中西部合作办学

温岭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个体经济活跃,特别是摩托车、汽车配件、泵业、造船业和鞋业等制造行业比较发达,因此,对有能力的技术人员需求量的要求相应较高。但就目前温岭的实际情况,技术人员还相当缺乏,且因流动性大,稳定性弱,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显然成为温岭市发展经济的重要步骤之一。

一个“三赢”的职教发展格局

近年来,温岭市教育局与温岭市职业教育集团经过考察、调研、洽谈,决定将西部职业学校学生通过学校与学校间的合作实现定向培养,走出一条职业教育东西部合作办学的新路子。让西部学生走出来,学好本领,练好技能。或回自己户籍所在地就业、创业,为家乡建设做出应有贡献;抑或留在温岭服务于职教集团内的企业。温岭市的这一举措,既解决了西部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也缓解了温岭市企业用工不足或者缺少有能力的技术人员的现象,为温岭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证。

科学定位,探索前行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是一种开放的教育,以就业教育为核心,力在培养有能力的技术人员。东西部合作办学是温岭市2006年开始尝试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从西部地区吸收生源在温岭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在学好专业技能后,将其直接输送到职教集团内的企业就业。实施东西部中职学校间的合作是校企合作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解决东部企业用工和西部劳动力输出困难的一种有效手段。温岭市教育局局长张江告诉记者:“东西部合作办学带来的是三赢结果。”对西部的中职学校来说,合作办学意味着拓宽了学生就业门路;对温岭中职学校来说,合作办学使其摆脱了生源困惑的难题;对温岭企业来说,合作办学也让他们招收到了紧缺的具有较高技能的一线新型工人。

温岭市本有地人口116万,外地人口60多万,大量的外地人员都服务于温岭市的大中小企业。而有一定技能的技术工人却相当缺乏,且流动性大,稳定性弱。在职业教育集团每年的年会上,企业和学校都商讨这个困惑着所有企业的问题。于是,学校在思考将西部职业学校学生通过学校与学校间的合作实现定向培养,服务于集团内企业。事实上,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区域经济不发达,产业结构单一,缺少一定数量的企业,导致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对缓慢。通过考察、调研和洽谈,我们发现生源进口和专业流向的单一性严重制约着西部中职学校的发展,许多西部中职学校苦于学生就业出口的瓶颈约束。而我们的思考正是西部职校的需求,于是,东西部合作办学应运而生。

温岭市教育局也支持西部学生学好本领、练好技能后,回自己户籍所在地就业、创业,为家乡建设做出应有贡献。正如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柳丹鸣所说:“我们对西部的支持,最主要的还是智力的支持,我们要把原来所说的输血,变成造血,让他们在这里得到比较好的教育,学到比较好的技能,回到西部以后,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足迹,在奋斗中闪光

2007328,在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中西部合作办学“春季助学就业班”正式举行了开班仪式。来自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岳池县白庙职业中学等6所学校的68名学生即日起正式开始接受免费培训。

“我对数控、机电这些方面比较感兴趣,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掌握更多技术。”这句话出于一个叫马敏的瘦瘦小小的女生。作为此次赴温岭参加免费培训的成员之一,她和另外67位学生一样,对在温岭学习、就业充满希望。她告诉记者,来温岭之后,发现这里有很多专业可供选择,而且还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这让她格外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这里的办学条件比老家好多了,让我学到了一手好技术。”122,正在机床前专心打磨着的模具的22岁的邓亚军这样说道。邓亚军来自四川省,是温岭东西部合作办学第一批毕业的学生。和他一样来自四川的69名同学,现在全都在温岭找到了工作。

“从就业情况来看,肯吃苦、踏实能干的西部学生,更受温岭当地企业青睐。”温岭市职技校校长江再志介绍说。2006年第一批东西部合作办学的69名毕业生一“出炉”就被企业抢光,2007年从西部学校“交流”而来的226名高二学生,也早早被当地企业盯上。看到合作办学的学生们这么抢手,当地职校的办学热情也高涨起来。陶良侃说:“明年我们还计划开启与甘肃天水地区的合作办学。”

温岭市在实施“关爱西部贫困学生行动”中,对四川部分学校及其贫困学生实施对口支持。首批在温岭参加培训的学生都是特困生,学校免除了他们的住宿费、学杂费等所有费用。3个月的免费培训结束后,学校将安排这批学生在温岭就业。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丁卫民告诉记者,开班仪式结束后,让这批学生分组到各个企业参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再进行模块教学。

东西部合作办学也有力地支持了“512”汶川地震灾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2008年秋季,59名来自四川省广安市等地震灾区的学生来到温岭市,被安排进入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这些学生被分成数控班和烹饪旅游班,在温岭市免费学习两年,学成毕业后在该市的钱江摩托、爱仕达、中马等大中型企业里工作。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还与四川华蓥市蓝艺学校进行紧密型合作。温岭市职业教育集团投入近100万元,购置设备,帮助蓝艺学校建设了四个实验室,先后派出优秀教师到四川蓝艺学校讲授数控、烹饪、服装、鞋业等课程,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这种合作模式得到了四川省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四川省和浙江省主要领导的主持下,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四川蓝艺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

温岭市的东西部合作办学一开始仅限于与四川省局部地区的学校合作。经过两年的摸索与实践,全面总结东西部合作办学的经验,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合作领域,先后与四川、湖北、安徽等省份近十所学校实行合作办学,每年进入学校学习的外省籍学生在400人以上。2007年秋季招收合作班学生700多人,并逐步开展“1+1+1合作模式。所谓的“1+1+1模式就是第一年西部学生在东西部职校就读,学习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第二年在学校进行强化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第三年进入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毕业后全部由合作学校安排在职业教育集团内企业就业。在温岭,远道而来的西部学生们也享受到了特殊的待遇。温岭市职技校校办主任陶良侃介绍说:“在这里,西部学生的学杂费是全免的,一些困难的学生,学校还给予生活补助。计划过段时间,把西部的学生编到不同的班级中,让他们与本地学生融合在一起。”学校的食堂也给西部学生开了“小灶”,让他们吃到偏辣的饭菜。

东西部合作办学让温岭市的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利用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温岭市与西部职业学校在坚持双方自愿、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负责、合作发展的原则基础上,面向社会与市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实行教育合理分流。温岭市职校接收西部职高学生来校就学,通过学校与学校间的合作定向培养人才服务于温岭市职教集团内企业,既为西部中职学校拓宽学生就业出口,又使温岭市职教摆脱生源困惑,让职教集团内企业招收到有较高技能的新型工人,一个“三赢”的职教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三、预备劳动力培训

尽管温岭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但还是有一部分初、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学走向社会。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无法顺利走向社会。因此,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势在必行。

一顶民心工程

温岭市对农村预备劳动力的培训不仅起步早、项目多、形式活,而且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农村预备劳动力就业培训的经验,为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温岭市本着使受训者“回农村是新型农民,到城市是能干市民,进企业是技术工人,在社会上成为有素质的人”的理念不断探索着。20049月温岭市太平街道着手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科学定位,凝心聚力

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是指由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根据2006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全面

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

这项工程是根据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户籍应届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结业)生进行六至十二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达到初级或中级职业技能水平,掌握一技之长,基本适应从业需要。

为全面贯彻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农村预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4年开始,温岭市举办了农村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班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并取得一定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支持下,在各职校、企业的努力下,近两年共培训了10万多名学员,为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建成和谐、小康的新农村以及各项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

辉煌,在拼搏中延续

20049月温岭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温市委办〔2004103号),标志着温岭农村预备劳动力素质培训全面启动。其中温岭市太平街道着手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至今已成功举办了4届,共培训2200多人,涉及10多个专业。学制一年、全日制形式教学的有1026人,其余为半年制学员,其中有95%的学员拿到职业资格证书,90%的学员实现就业,65%的学员通过培训实现对口就业。太平街道的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2006年,温岭市职技校荣获“浙江省优秀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2007年,温岭市社区学院获“浙江省优秀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太平文技校获“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殊荣。具体做法:

政府买单。温岭市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以政府财政划拨经费为主,按照“政府补助、分级负担”的原则,在市里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培训人数对各镇(街道)实行补助,并要求各镇(街道)与市政府拨款按照1:2进行投入,从而降低学校的收费标准。截至2006年,温岭市累计投入各项培训资金达1339.339万元。2007年温岭市累计投入各项培训资金达1000多万元,巨额经费的投入为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同时,在2007年,温岭市教育局拨出30万元为市职技校和市社区学院开办农村预备劳动力全日制技能班(包括数控机械、财会等4个专业),对招收的200名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实行全免费技能培训,为期一年。20083月,温岭市社区学员又主动承担了为期3个月的由市关工委和团市委组织的温岭市首届青少年数控车床培训班,共招收38名困难家庭青年学员。

以市场为导向,技能为核心,创新培训模式。为了规范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根据市教育局和市劳动人事局的要求,各培训学校制定预备劳动力培训的工作实施方案,对预备劳动力的学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考核发证和培训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

目前,街道的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分两类:

第一类是培训学校技能培训班。该班培训时间一年,由职业学校采用全日制教学方式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课程按照就业岗位的初级工要求设置,要求学员一年内取得国家规定的初级或初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2

第二类是普通高中技能培训班。该班的培训时间为半年,根据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个人需求进行技能培训。由普通高中招生,职业学校培训。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课时比为1:3,职业技能课的理论教学,面授时间不少于140课时,学生参加技能实践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是取得《国家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两类班级的学员按教学计划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课及文化课的学习后,均由学校统一安排进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组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凡合格的,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全日制技能班可发给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市场化运作,订单式培养,提高了就业率。为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引入竞争机制,对培训实行市场化运作。2006年初,温岭市农科教办根据学校的申请,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认定温岭市社区学院、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温岭市技工学校、温岭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市级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承担全市的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我们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招生与招工一体进行的措施。

(1)与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结合,办产业班。我们的原则和宗旨是“学员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村里有什么样的产业,我们就有什么样的培训”。温岭是世界最大的注塑鞋生产基地,被誉为“天下之履,十有其一”,而相关的制鞋专业人才却非常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太平社区教育学院和温岭市鞋革业商会在2004年开始合作开设“鞋设计与制造工艺专业”,先后投资80万元建造1000多平方米的鞋业实训工场,购买150多万元的制鞋流水线及其他制鞋设备,从高校和企业引进10多个制鞋专业人才,对学员开展岗位培训。至今已培养了600多个全日制学员,为企业提供了1万多名员工。2006年被评为台州市首批实训基地(鞋革类),目前正在申报浙江省示范专业和示范基地。

(2)与企业联合招生,办冠名班。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开展定向培养、订单培训,招生也就是招工。学校针对企业岗位(工种)进行培训,甚至直接把班级设在企业开展教学。2007年,温岭市特力电器有限公司与温岭市职技校合作招收40余名农村预备劳动力,太平社区教育学院和宝利特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招收50名农村预备劳动力。为提高培训的效益,培训学校根据相应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特点和国家职业标准的初级资格要求,自编培训教材。如社区教育学院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自编了《摩托车机械加工培训资料》、《踏鞋工培训教材》、《车工技术》等23种教材。这种培训针对性强,突出学员的岗位技能,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设备使用技巧,很好地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和回乡青年就业难的问题,深受企业和学员的欢迎。

(3)开展“百村百企”结对活动。2006年温岭市委办下发了《关于开展“百村百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鼓励企业与结对村建立长期稳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合作关系,把结对村的劳动力纳入企业的培训范围,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送渠道,让结对村学员通过培训后顺利进入企业就业。至今,在“百村百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中转移吸纳了500多名农村劳动力。

(4)采用“恋爱式”实习方式。在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学员的就业意愿之后,培训学校安排学员到相关企业实习,这样,学员态度端正、工作积极性高,同时也让老板认识学员,了解学员。“恋爱式”实习既是学员的实习期,又是试用期,提高了学成后的就业率。

为确保培训的质量,我们坚持“三抓”、“三到位”原则。“三抓”即,一抓培训计划的执行。采用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段进行或交叉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不少于50%;职业技能课的理论教学面授时间不少于140学时,学生参加技能实践不少于3个月。二抓到课率。三抓考试考核。“三到位”,即管理人员到位、管理制度到位、激励措施到位。在学期中途,对学习态度端正的学员予以及时表彰,对学习态度不正确的学员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在学期结束时开展评选优秀学员活动,对学习成绩优秀、全勤的学员实行奖励,激励学员上进。

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统筹及各教育行政部门与职校的共同努力下,培训的人数与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使许多农民脱贫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

四、家长心理工作坊

当前,心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当谈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开展时,发现人们都只着眼于学校。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家庭和社会在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家庭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

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心理教练

“孩子的问题形成源自家庭,表现在学校,危害于社会”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当是孩子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心理问题更是源自家庭。另外由于课业负担重,教学质量压力大,学校本身就无法抽出大量的精力来大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需要家庭和社会等外界力量的加入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在家庭和社会中并未形成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体系,这可能跟我们的现实有很大关系。

家长工作坊,家长的心灵鸡汤

以何种培训方式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传统的培训或宣传方式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依赖于讲演者对学习者单向传递达成传授知识的目的,存在很大的弊端。传统模式缺乏受训对象的亲身体验,家长难以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或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更难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因此,这种培训很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也难以满足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要求。

2010422下午,箬横镇合格家长工作坊成立,这是全市首个以工作坊形式命名的家长学校,创新了家长学校新模式。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晨钟为工作坊授牌,市副市长江金永、市妇联主席翁青、镇党委书记林建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利彬出席活动并讲话。在首期工作坊活动中,来自箬横中学的张俊杰老师以学员互动的形式,做了题为《怎样做孩子的心理教练》的讲座。今后,工作坊还将推出亲子知识竞赛、家教互动咨询、合格家长论坛等活动,助推和谐家庭建设。

家长工作坊是一种新的工作坊(workshop)方式,能避免传统培训方式中单向传递、缺乏受训对象亲身体验的弊端。首先,体验式工作坊以“尊重、互助、合作、交流”为宗旨,为参与的家长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不同家长之间可以进行双向切磋、相互交流等互动。其次,工作坊开展形式多样。工作坊是以小团体形式开展活动,家长们可以在团体中体验活动,能在现场演练各种技术并得到专家的指导,能和更多的教师有心与心的交流,这是在其他形式培训中没有体验过的,因此收获也会更大。这种独特的方式也能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

家长工作坊的实践探索

箬横中学对家长工作坊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首先要提升意识。家长只有认同了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对子女的教育有很大促进作用,才有意愿要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活动才能在家长当中开展。

核心工作是能力的提升。首先,收集和分析问题。工作坊中的教师成员可以通过家访或电话家访等形式广泛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其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或已经存在哪些问题,通过调查学生来收集他们关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即他们渴望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什么。之后,通过小组讨论方式来分析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问题。在分析和掌握以上材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培训的大致内容和计划。第二,工作坊成员的相关培训。参加工作坊的老师和家长根据上面存在的问题接受专家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第三,工作坊成员按第一阶段的分工,一个老师连同一个家长负责一个区域,每两个人一组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内开展培训工作。第四,工作坊外的宣传培训。如专家队伍进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讲座,家庭心育工作坊开展案例模拟,心理剧展示等活动,让家长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子女的想法,再通过专家或者受训教师的点评,最后通过家长的讨论总结出一套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最后是实践探索。将理论的东西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分两大块来开展。第一大块,个案研讨。工作坊将会针对收集或者反馈上来的案例,开展个案研讨,个案扮演,家长与学生角色互换等。我们还会开设一个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站中将会设置几大模块,其中就包括专业老师解答疑难,家长论坛,学生与家长心灵互动吧等。第二大模块,亲子互动。我们将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家长与子女在互动中(如可以举办周末心理剧表演活动,由家长和学生扮演剧中人物)应用自己总结出的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在与子女的真实接触中改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而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心声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畅所欲言,觉得自己今天又做了回“孩子”,又重温了儿时,感触很多。有位家长感言道:“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扰:每天不厌其烦地唠叨,孩子却无动于衷;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他却不以为然;期待孩子越来越快乐,而他却越来越沉默。在家长工作坊中我们学会了换位,给了我们新的体验,新的成长。”

“我刚才在游戏中感觉自由、愉快,特新鲜。可以想象,孩子们在游戏中肯定也是无拘无束,大胆交流,愉快地合作,这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有促进作用,不能老让孩子坐在教室里学死知识。要学会劳逸结合。”

“以前我在家看到孩子做一些题时嘴里老念叨着什么,我嫌他吵,常常让他闭上嘴巴安静思考,今天我明白了,当我们遇到难题时,我们也和孩子们一样,常常自言自语,或主动和别人交流。”

“在表演心理剧时,我们有了换位体验j里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

家长们从自己参与活动的经历中,联想到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语言表达,换位感知、体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时刻擦亮眼睛,以通透的心去理解、接纳、对待孩子。对待家长,我们同样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多多切身体验,了解孩子是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工作的,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家长们更自觉地与学校沟通,协助学校的工作。

(温岭市箬横中学 葛文辉 有删改)

五、校长自主办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教育”战略构想的全面实施,贯彻“超前、均衡、品质、个性、科学”基本理念,立足“培养创业新人,提升教育品位,实现均衡发展,促进终身学习,建设城乡新文化”目标定位,同时中小学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出来,校长的素质和能力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主办学是学校发展规划进行自主设计、自主管理的一种基本手段。

在负重中前进,在拼搏中崛起

太平小学(当时全称为温岭市太平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94年。1994年前夕,温岭撤县设市,揭开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序幕,给城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校舍改建,校网调整,办学体制改革风起云涌。太平小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出。学校由原城东小学和北山小学这两所完小合并而新建的,管辖岩下片、北城片、小河片10多所村完小。1994年,学校仅建有一幢24间教室的教学楼,部分教室当作临时办公室。1994年秋季招收了15个班级790名学生,其中90%以上的学生是学区内的学生。当时学校只有32位教职工,其中新调入的教师不到20%,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学校办学经费不足2000元,教学设施和环境建设几乎是白纸一张。如何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学校宏伟的蓝图,为学校创造一个灿烂的前景?

1994年办学之初,学校就确立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文明建校”的办学思想,决心打造“质量名校”、“科研强校”、“艺术特校”、“人文学校”,提出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育人才,教学质量高效益,育人环境创一流,课外活动有特色”的办学方针。当时,学校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争一流”的第一个三年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学校办学的信任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和飞跃的目标。经过三年的奋斗,学校全面实现了这一目标,荣获了省义务教育教材试验先进学校、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市文明单位称号。被命名为温岭市实验小学、温岭市素质教育窗口学校。初步形成了“艰苦奋斗创大业,负重拼搏争一流”的学校精神。这一精神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宝贵财富。

1997年,学校着手进行第二个三年规划的制订,提出了“一年增实力,两年上档次,三年创佳绩”的工作设想,制定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把“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总方针,开创了“管理上台阶,投入上规模,办学上档次”的新局面。自1997年学校被评为省文明学校,跻身于省级实验小学的行列以来,学校创业、发展不断出现新亮点。在迈向省级知名学校的征途中,学校再接再厉,快马加鞭,正确审视肩负的使命,调整办学目标的策略。先后荣获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省实验学校成员单位,省首批文明学校,省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台州市城镇普通中小学示范学校,市文明示范单位、省治安安全单位、全国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先进单位称号。

2000年,学校制订了第三个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一年探索模式,两年形成特色,三年争创名校”的工作目标,喊响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争创省级一流名校努力奋斗”的口号。学校的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始新一轮质的飞跃。学校确立了“名师工程”、“精品工程”、“实力工程”这三大工程建设,并就如何实施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至2001年,学校逐渐凸现了“一流的办学意识,开放的教学模式,和谐的育人环境”的优势,形成了“民主化的管理体制,艺术化的教学风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个性化的教育特色”。学校因此获得了“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诸多荣誉。

2002年下半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按市教育局要求,学校进入了“自主发展性”建设的新阶段。学校对这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方略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全面策划,提炼了“勇于创新倡导多元追求特色”的办学理念,制订了“扬个性,创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依法治校,自主发展”三年建设规划。学校打破一元化的办学模式,探索教育集团化之路;改变一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改革一元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校本课程;克服一元化的教学弊端,重塑开放教学精神。在追求办学特色方面,学校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校魂,以科学的教育管理为基石,以优良的校风校纪为标识,以鲜明的教学风格为底蕴,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为目标,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归宿,构建并形成“个性学校”的办学体系。①确立了实施“三大工程”(名师工程,精品工程,实力工程),实现“三大跨越”(教师队伍由高素质向高品位跨越,学校管理由常规性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跨越,办学模式由一元化办学向多元化综合办学跨越),创造“三大特色”(现代教育技术特色,校本课开发研究特色,艺术强校特色)这一宏伟目标。三年来,学校获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省书法教学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称号、第十届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组织特等奖,市AAA级“三园式”学校、市绿色学校、市信息技术先进集体、被中国教育报社命名为社会满意学校。

2005年,学校在原有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为“以人为本、勇于创新、倡导多元、追求特色”,确立了“打造学校文化,弘扬学校精神;培育学校精品,提升学校品位;凸显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目标。“让科研走进课堂,让课题深入教研组”是太平小学校本教研的一大特色。学校自编了一套名为《文明生活》的校本教材,该教材图文并茂、内容适宜,得到不少教育专家的好评。然而在2001年这套校本教材刚刚编撰完成的时候,其中有些内容偏难、偏繁,学生阅读起来枯燥无味。一位低年级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及时向教研组通报,教研组和教学一线教师一起认真研究,经过修改、课堂实践、再修改、再课堂实践的反复过程,一套以“漫画配文字”的趋于完善的《文明生活》校本教材终于完成……这样的教科研一体化形式,不仅散发着浓浓的学术味,更提升了教师教育理念和水平。②2002114《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报道,日前,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高兴地拿到了正式出版的学校自编实验课本《文明生活》第一册和第三册。小学自编出版实验课本,在浙江省尚属首例。教材通常由教育权威部门编制出版,太平小学敢于突破框框、自编教材的举措,有着他们鲜明的教学目的,让人刮目相看。由教师自编的综合性实验教材《文明生活》,将思想品德、生活与劳动、常识、心理健康、班队活动等内容综合在一起,渗透语文、数学、艺术、实践活动,以育人为主线,安排“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四大块。整个小学阶段,教材按这四大块提升内容,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把理念变成行为。这种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融为一体的新型实验教材,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

①周力骅:《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影响力人物》,2007年第3期。

②赵洪武等:《专业教师队伍是这样打造的——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纪实》,《中国教育报》,2006126

三年来,学校荣获了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创新学校、中国基础教育网络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第十五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突出贡献奖”、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台州市基本教育现代化学校、台州市级“平安校园”、台州市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台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温岭市“自主发展,依法办学”示范学校、温岭市首届新农村教育感动事件团队奖——抱团发展奖、温岭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温岭市农村素质提升工程先进集体等96项市级以上集体荣誉。

2008年,学校办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校的发展正处在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从外延发展向内涵丰富的重要转型时期,学校的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由于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的满意度和赞誉度日益高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学校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拼的就是内功,竞争的就是实力。因此,抓住这个机遇,突出“品质”两个字,狠抓内部管理,强化人才培养的实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制订了三年的发展规划目标:探索人本型管理,构建学习型学校,造就研究型教师,培养发展型学生,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

在“级职制”管理的带动下,太平小学的教职工人人都有了勇求上进的驱动力。完成目标,升级,再完成更高的目标,享受更好的待遇……少数有经验和成绩的教师如果消极被动就会掉下来;大多数普通教师如果积极努力就能升上去。这一动态等级的设计犹如一架梯子,激励着全体教职工不断攀登,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发挥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大大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队伍呈现出高学历、高水平、年轻化、特色化的特点。①而今,学校已经进入规划实施的第三个年头,“依法治校,自主发展”目标实现程度令人鼓舞,圆满完成了各项指标,一所充满活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品牌学校呼之欲出。

①赵洪武等:《专业教师队伍是这样打造的一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纪实》,《中国教育报》,2006126

综观学校发展的历程,大致走过了“打基础——上档次——创名校——显特色——成品牌”之路,创业、发展、辉煌,周力骅校长带领学校班子精诚团结、励志图强、奋发有为,带领全体教职工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开拓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在一页页空白的纸上,洒下“负重拼搏”的汗水,留下“争创一流”的足迹。

战略与操作共融

松门中学有50多年办学历史。1956年,温岭县第六初级中学在原松门小学挂牌成立,翌年学校迁至松门镇迎宾西路,1959年,改名为松门初级中学,1960年增办高中部,1961年高中部停办。1971年,恢复高中招生,正式成为区级完全中学——松门中学。19979月学校开始与初中脱钩,成为独立的普通高级中学。1999年,松门中学获准为省综合高中,200312月晋升为省三级重点中学,200512月升格为省二级重点中学。“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全体松中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和科学分析的态度,群策群力,兼收并蓄,顽强拼搏,锐意改革,志于创新,在松门中学发展史上交上了一份又一份满意的答卷。50多年来,松门中学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张扬个性、追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实践“从严、求实、开拓、创新”的管理理念,追求“人人发展、人人成才”的育人境界,经过松中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学风、严谨的教风、优良的校风。50多年来,成千上万学子走出松门中学,奋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50多年来,大批年轻教师在松门中学这块沃土上挥洒青春,脱颖而出,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50多年来,松门中学为区域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校长,他们敢作敢为,大胆革新,为松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殚精竭虑,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学校也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师德行风建设先进集体、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温岭市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2006年秋,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推行新课程实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深刻变革。这些对于地处农村的松门中学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全体松中人顺势而为,努力克服办学设施、师资力量、生源等很多普通学校都会遇到的“瓶颈”,以敏锐的嗅觉去捕捉时代的最强音,科学规划自己的发展愿景,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响亮口号,借“新农村教育”之力,全力打造“科研型学校”,以教科研为突破口,提升办学质量与办学品位,教科研已经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新的生长点,成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新的支撑点,成为营造学校特色新的闪光点。学校管理、教师培养、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不断创造出辉煌业绩。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规划意识。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进行自主设计、自主管理的一种基本手段,它能够帮助学校实事求是地制定目标、明确措施、选择重点发展项目;能够有效地推进管理、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实现学校的自主发展。①一所普通的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指引和关怀下,在学校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发挥松中人的聪明才智,负重拼搏,迎难而上。

①吴声远:《学校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思考》,《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年第3期。

松门中学的规划有两种文本,一种是基于综合分析的未来预见文本,是战略型规划文本,包括:(1)基础分析,学校的历史与传统,学校的现状;(2)办学理念;(3)发展目标与实施策略;(4)成功标志;(5)保障体系。这份战略型规划在今后三年学校发展过程中,起着总体的引领作用,它的理念应当被全体教职工接受和认可,并指导教职工落实战略型规划中提出的使命和目标。另一种是基于具体实施的操作型规划,是从战略型规划中“生长”出来的,是战略型规划的后续与执行部分,是对如何把事做对的思考与设计,操作、实施、结果是它的组成因素。任何规划都离不开基本要素的思考。这种思考回答两个问题:以后呢?成效以后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①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这就是学校规划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学校规划中的优先发展项目。在历年的规划中,这一方面都是重点项目。

①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授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729

规划性文本对“科研型学校”是这样要求的。转变理念,强化教科研意识。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确立“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首先是优秀的受教育者”的理念,要求每个教师要制订学习计划,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并形成了“以我为主,兼容并蓄,注重学习,指导实践”的教科研理念。完善制度,提供机制保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领导,以学科带头人、课题主持人为核心,以研训处为职能部门,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实施单位,以市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为主要成员的研究队伍,构建了校长——研训处——教研组——教师的教科研网络。丰富内涵,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以教科研推动学校常规教学工作的探索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把学校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教科研范畴的重要性,学校德育、教师培养、课程建设、后勤管理等方面先后积极开展了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校本课程开发等形式的教科研工作,充分体现了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教科研氛围十分浓厚。浙江省级规划课题《农村普通高中“融汇型”德育方式的实践研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性课题,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整体、合作、优化”和“亲情、个性、实效”为实施原则,以“融汇”理念的探索和研究为先导,以“综合导师制”为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以创建“精神家园”和实施“生态德育”为抓手,把德育管理提升到新的境界,荣获2008年度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而操作性规划文本对“科研型学校”的理解,学校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确定课题,然后本着“立题小、探作易、重实效”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物化研究成果,可用“小、近、实、活”四个字来概括。“小”指小选题:规划中倡导的选题内容和范围小,从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这样,长远的规划看起来就很现实,研究难度小、周期比较短、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见效快,教职工的参与度会大大增加。“近”指近一线:围绕质量这一中心,规划倡导的策略贴近教学,结合实际,是一种“贴身式”研究。教师既是参与主体,也是利益主体。“实”指实效化:“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教师研究解决的是个人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不是给别人研究的,不是别人让研究的。“活”指活动性:规划所倡导的活动形式自由、方法灵活,研究行动自主,人员组合自由,时间长短皆可,成果形式多样,而目标是一致的。

为了保证教科研工作在规范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学校先后制定了《松门中学教科研工作细则》、《松门中学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松门中学教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和《松门中学关于教科研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奖励实施办法》等制度条例,使学校的教育科研职责到人、奖罚明确。逐步建立课堂观察制度、课题诊断制度、教科论坛制度、信息交流制度、校际考察制度、成果展示制度等,使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实施、管理、监督、评价机制,通过科研讲座、课题交流会等多种途径,切实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将理论指引、量性数据、典型案例引入课题实践,丰富课题研究内涵,提升课题研究品质。全力构建学科导向性课题,围绕学科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策略、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学科教学规律,提高学科教学效益,努力形成具有松门中学特点的学科教学范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