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辅导的具体策略

心理辅导的具体策略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辅导的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自助”。目前各级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起因与工作重点基本上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可以说,心理辅导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试,包括调节与适应。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心理辅导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辅导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第三节 心理辅导的具体策略

一、心理辅导概述

(一)心理辅导的定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儿童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日常教育与学校工作的成效。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如开设心理卫生课,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这种课程的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内容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强调学生认识、情感、行动全面投入,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上的助人活动,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其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心理辅导的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自助”。目前各级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起因与工作重点基本上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可以说,心理辅导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心理辅导的目标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心理辅导毕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其目标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试,包括调节与适应。“调节”处理的是个人内部精神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调整的是人的内心体验。“适应”处理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人际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第二是寻求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担负生活的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与机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试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简言之,这两个目标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本质上看,心理辅导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的配合与合理的补充,因此应面向包括正常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它既不像“应试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那样,以少数所谓“尖子”学生为工作对象,也不像单纯的心理治疗那样,以有心理障碍的极少数学生为服务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原则要求班级管理者在制订心理辅导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特别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不大引人注目的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分为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矫治,是矫治学生不适应的行为;预防,则帮助学生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紧张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学习效率。发展,是指导学生树立有价值的学习与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利用的资源,承担生活责任,发挥个人潜能,使生活过得健康、充实、有意义。这三个层次,就整体而言,应该是预防、发展重于矫治,预防、发展比矫治更具有积极意义。在预防的同时要追求发展(发展也是积极的预防),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贯彻这一原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学校心理辅导要早开展,儿童心理未定型,可塑性强,只要给予短期的关怀和辅导,便会有显著的改善。

(2)学校心理辅导应取主动态势,注意防微杜渐。平时针对正常学生开展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认知性的、情感性的、行为训练性的辅导活动,给学生一些有益经验,增强其应变能力。

(3)对于有些社会处境不利的学生,班级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的学生,应及早发现,重点实施早期干预。这要求班主任有极大的爱心,极大的耐心和觉察学生心理与行为变化的高度的敏感性。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心理辅导之所以要遵循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首先是因为只有当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关心自己的荣辱,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辅导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次,在心理辅导中,学生如果被老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辅导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4.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心理辅导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心理辅导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只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目标是发展学生自我理解与自我指导的能力。在辅导过程中,教师既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就使学生形成独立个性的需要得到满足。

5.个别化对待原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学校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学生个人身上的这种独特性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是使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独创性在积极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体现。由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纯粹依靠外力实现的“塑造”、“捏造”的过程,故班主任必须承认、重视、认清工作对象的个别差异,对学生实行个别化对待,针对每个学生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辅导策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6.整体发展原则

心理辅导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从社会价值取向看,它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满足学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它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协调发展。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完整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人的局部、人的智能侧面或人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辅导的方法与策略

在进行辅导时,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前提。辅导关系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改善功能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辅导关系是对辅导工作效果起决定作用的基本条件。其主要特点是:积极关注、尊重、真诚与同感。同感指的是教师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受,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影响学生认知、情感、行为改善的各种方法分别基于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模式。主要的心理辅导方法有:精神分析法、行为主义方法、人本主义方法和认知行为方法。本节介绍行为主义疗法和认知主义疗法,以及近十年来兴起的对以班级、小组等为辅导对象的团体辅导。

(一)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是改善学生心理与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如下: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次发生。例如,一个胆怯不够自信的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偶尔一次老师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该学生非常忐忑地把手举得半高,该动作被细心的老师发现,并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答得很好,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从此他上课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强化法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

2.代币奖励法

代币物是奖赏的符号,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代币物可以是打印的纸片、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等。不论代币物的形式如何,均代表着奖赏,因为可以拿它们换取糖果、食物或其他特权。学生做出我们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可以使更多学生得到强化;可以使学生逐渐习惯于需要的延缓满足,心理上变得更加成熟。教师在使用代币物品或奖励物时应该了解学生心理需要。我国学者做了一项外加动机对小学生识记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二年级儿童在有物质奖励的情况下识记保持量最高,而六年级儿童则在有精神表扬的情况下识记保持量最高。四年级儿童对精神或物质奖励差异不大。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事实上,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教师是否要等到儿童背出全部字母之后才给予强化呢?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是先对学生说出一个字母予以强化,然后是几个,最后是全部字母逐步予以强化。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

5.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过程是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利用传统的应用行为分析方法,以积极的强化和其他程序改进学生的行为。所期望的行为变化一旦达到,由教师做出的(外在)控制就转向由学生作出的内在控制。这一转变过程包括: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决定他们是否已经完成了特定的行为;学生通过自我监视记录行为的成绩、持续记录他们以多大频率和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某些活动,如此,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监视自己的行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将外在的标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实现自我管理。

6.暂时隔离法

当儿童有不良行为发生后,我们立即将他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直到定时器响了以后方可离开。暂时隔离法意味着奖励、强化、关注、有趣活动的终止。实施暂时隔离法的要点是:①此法适用于2~12岁儿童的冲动性、攻击性、情绪性及充满敌意的不良行为;②选择一个无聊的刺激单调而又安全的地方做隔离地点;③使用定时器,隔离时间遵循“一岁一分钟”原则;④暂时隔离期间不与儿童交谈和争吵;⑤定时器响后,立即结束隔离,并询问儿童被隔离的原因,但不要求儿童道歉与保证。

7.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儿童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子里的猫,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就是脱敏。针对恐惧症儿童的恐惧症状比较单一的特点,一般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系统脱敏治疗程序包括三部分。①肌肉放松训练。通过训练,让儿童学会使自己获得放松的方法;②建立恐怖等级。如上述儿童,当他接触活生生的猫时会感到最高等级的恐惧,而远远地看见猫,其恐惧水平要低于前者;③实际治疗。帮助儿童从接触最低级的恐惧情境开始,逐渐上升,直至接触到最高级情境。当儿童对最高级情境也不感到恐惧时,治疗便算结束了。

需注意的是班级管理者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该疗法。

8.自我肯定训练法

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可以帮助儿童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对自己的信心。下面是一个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坚定地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很强,我比想像的要聪明。我确实比想像的要聪明,我能快速完成作业,我能搞好学习,我能学任何一门知识只要选择良好的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

(2)在头脑中回忆已经成功的情境。

(3)每天都诚心诚意地进行自我肯定,至少重复3次,早上、中午和入睡前。

(4)用大声、清晰、自信的声音,大声说出肯定的言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事实证明,在开始学习前,做一遍自我肯定训练,调节心理状态,满怀信心地开始行动,效果会很好。自信心很重要,当你有信心、自以为可以学会,结果真的很容易学会。如果你认为很难学会,结果就会真的遇到难题。

(二)认知辅导的方法

1.认知辅导的基本思想

认知辅导理论与方法有多种,都是从改变个人的认知结构、思考方式进而改善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其基本思想是:人同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思考;人的情感和行为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人的情绪困扰不是由外界环境事件决定的,而是非理性思考的结果;人借助于重新组织知觉和思考,可以改变自己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2.艾里斯ABC情绪疗法

心理学家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观念、信念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人有许多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必须”成功,并得到他人赞同,别人“必须”对我关怀和体贴;事情“应该”做得尽善尽美,课堂上回答问题有错误是很糟糕的事等等。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我们的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和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变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理性情绪治疗是一项具有浓厚教育色彩的心理治疗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同学:

A事件:“考不好,受父母训斥”。

B观念:“同学会取笑我,真丢面子。”

C情绪:难过,沮丧。

D驳斥:“这不是事实,只是我的主观想法,怎么知道会取笑?即使有人取笑,难道我真的无法忍受?”

E新观念与积极效果:“可能无人取笑我;被取笑只是一时,只要用功,成绩可以改善;何况我还有其他长处。”

艾里斯认为,大多数不合理的信念均来自三种不现实的核心观念:第一,我必须表现出色并得到重要人物的赞赏,否则就一切都糟,我成为废人,那是我所不能忍受的;第二,你必须公平地对待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绝不容忍;第三,关于外部条件,我想怎么样就得怎么样,否则就不行,我无法在那种糟糕的世界里生活。

(三)团体辅导

1.团体辅导的定义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辅导形式,即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内人际的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提高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心理辅导过程。团体辅导首先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但它是通过“团体”的方式去辅导别人。人走进团体就是为了通过团体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最后能够健康地走出团体。分享、体验、感受应是团体活动的主题,也是团体辅导较之个体辅导的巨大优势。在帮助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团体辅导已经在学校、家庭、医院、企业、军队等众多社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辅导与治疗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2.团体辅导的原则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辅导者或领导者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具体如下:

(1)民主原则。民主原则要求领导者以一名成员的身份参与到辅导的活动中,尊重每一位成员,鼓励成员自由发言,平等共处,共同关心团体的发展。

(2)共同原则。团体是针对成员的共同问题而组成的,所以在整个辅导的过程始终要围绕着这些共同问题开展活动,让成员关注彼此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以及共同的参与信念。

(3)启发原则。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领导者应本着启发、引导的原则,激发成员进行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并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干预,以使成员有充分的机会思考自身问题,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今后生活中的问题。

(4)发展原则。一些新的领导者,常会过于关注在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导致整个辅导停滞不前,失去发展的意义。在辅导过程中,领导者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成员可能出现的问题,动态、整体地把握好团体的发展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辅导结果的预测等方面的问题。

(5)保密原则。保密原则要求领导者在辅导开始之前,向全体成员说明保密的重要性并督促其遵守保密规定,在没有经过当事人同意之前,不在任何场合透露当事人的隐私,以确保当事人的利益不受侵犯。只有团体成员中形成相互信任和尊重,彼此能够放心地暴露自己,才能使辅导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发展意义。

3.团体辅导的准备工作

(1)团体辅导目标的设定。对于团体的终极目标及每一次团体的目标,辅导者应事先设定并确切了解与掌握。

(2)成员背景资料的了解。包括其姓名、年龄、人格类型、智能、家庭状况、在校表现、老师评语、过去记录、是否志愿参加团体等。了解成员背景资料,有助于活动的设计与过程的掌握,但应避免对其产生先入为主的成见。如果学校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则可查阅档案得知。

(3)团体规模的控制。团体规模过小,人数太少,团体活动的丰富性及成员交互作用的范围欠缺,成员会感到不满足、有压力,容易出现紧张、乏味、不舒畅的感觉。团体规模过大,领导者难以关注每一个成员,成员之间沟通不易,参与和交流的机会受到限制,团体凝聚力难以建立。在学校中以发展为目标的团体,参加者可较多,一般12~20人。

(4)辅导的时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耐力较差,所以每次辅导时间不宜过长,应以一节课至六十分钟为宜。

(5)辅导的场所。以一般团体辅导室为宜,应避免易使成员分心的场所。此外,尚需注意环境的安全性。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可以随意在其中走动,活动身体,围圈而作。有些成员容易冲动,室内装潢色调以中间色或偏冷色为宜。

(6)协同辅导员的设置。最好能有一位协同辅导者,来辅助团体气氛的塑造、活动的催化及冲突事件的处理。必要时,甚至可增加一名观察员,在旁观察整个活动的进行,并协助处理突发状况。团体辅导者间必须要有良好的默契,对于整个过程与团体成员的了解,应具有基本的共识。

(7)团体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设计宜浅显易懂、活泼有趣,以吸引成员的参与、引发成员的互动与成长。此外,由于团体辅导过程中,常有偶发状况,阻碍原设计活动进行,或者在了解成员互动状况后,常需要调整原设计的活动,所以,事先宜设计一些备用活动,以备不时之需。

(8)先行接触。若能在团体辅导开始之前,辅导者与成员面对面地接触,尝试建立初步的良好关系,并协助成员了解团体的状况,将有助于团体的发展。

4.团体辅导方案简介

(1)方案一:信任之旅

辅导目的:通过本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同学,为了自己的进步,乐意接受老师、同学给予的帮助。

辅导对象:自觉性差的、不负责任的学生,特别是作业不完成的学生。

辅导过程:

◆热身活动(约2分钟)

老师带领成员学做动作。领导者做一个动作,要求成员不评价、不思考,但学着跟着一起做,连续模仿做3遍。(老师可选择做3~4个动作。目的是消除成员的紧张心理,把成员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游戏:结识新友(约5~6分钟)

游戏的方法是:大家在这个圆圈里自由走动,边走边与同学握握手、问声好,然后再与别的同学握手问好。当领导者说“停”时,每个成员都必须要与人握住手、面对面。这时握住手的两个人,就是你的新朋友。然后对面而坐,双方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内容可突出个人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学习生活习惯等,让同学进一步了解自己。

分享:问成员高兴不高兴,并把新朋友介绍给大家。

(请3~4位不等。讲完后让他们抽奖。先拿抽奖纸,活动结束前发奖。注:抽奖纸上写的是老师对学生各种鼓励的语言;奖品是练习本和铅笔)

◆游戏:信任之旅(8~10对)(约20分钟)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助人与受助的感受,增加对别人的信任与接纳;同时培养乐于助人和接受帮助的意识。

游戏要求:两人一组,不准说话,只能用动作去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按照规定的路线走,大家都要体验当时各种感受。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也要谈体会,看哪组配合最好,方法最好。

游戏步骤:邀8~10位同学参加游戏扮“盲人”,排到走廊里或集中到高一层楼的走廊蒙上他们的眼睛(以上请助手完成),然后让他们原地转3圈(目的:失去方向感)。一对一结对。结对带着“盲人”走艰难路线图,可设置在教室里(如能走走楼梯最好)。在他们结对时,教室里快速布置。

分享:①先问蒙住眼睛的学生:a.当你蒙住眼睛看不见什么时,心里什么感觉?此时心里最希望什么?b.在好心人帮助下,在通过各种障碍时,心里有什么感受?c.你对帮助你的朋友满意不满意?(2~4位学生)②问好心人:a.你看到“盲人”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b.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你的朋友的?c.通过对朋友的帮助,你有什么感受?(2~4位学生)③问观看的学生:看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法?(这里要求教师抓住以下重点去组织提问:当你有困难时,渴望得到朋友帮助;当朋友帮助你时,你要乐意接受;当你帮助了朋友,或在朋友的帮助下,战胜困难后,心里感到欣慰)(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换一批学生再做,再交流)

◆小结:当自己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同学、老师、朋友会向你伸出友谊之手,真心诚意地、耐心地给予帮助,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责任。我们乐意接受老师、学生、朋友对自己的帮助,接受别人对你的帮助,使你不断进步,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2)方案二:我是谁

辅导目的:培养小学生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监控自己的能力,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辅导对象:小学中高年级

辅导地点:学校操场

辅导过程:

◆热身活动:“刮大风”,引起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和关注。

①准备:师生搬着椅子到操场一角,大家围成一圈坐在一起。(老师事先讲解活动规则)

②活动开始时,教师放一把椅子在场地中央,老师站在圈外,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到(具有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央重新找一把椅子坐上去,动作慢的学生就没有椅子坐了。椅子增加得越来越多,找到自己位置的同学越来越多,这个活动做了几次,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③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着盲区。接下来进行下一个活动——“我是谁”。

◆“我是谁”——在动植物中找自己

①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学生熟悉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每张卡片写一种动物或植物名称,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准备足够的卡片)。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随机抽取卡片,根据自己抽取的动物或植物特点,再结合自己的情况,说出自己的特点。在向同学介绍自己特点时,要想方设法结合自己手中所抽取的动物的特点。描述时可以这样进行:“我是一只,是我的特点。”(老师举例子)

②抽完签后,学生开始说特点了,下面说法可参考。

生1:(手举着小乌龟卡片)我是一只小乌龟,我的动作虽然慢,但我有个特点,跟我交朋友你一百个放心,我能替你保守秘密,决不会让第三个人知道。

师:了不起,你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巧妙地把自己的特点和乌龟的特点结合起来,发现自己能保守秘密的特点。

生2:(这是个高大的男孩子,他手握的卡片上面写着狮子)我是一头狮子,我虽然很威武,可我很温柔,我不欺负人,你跟我做朋友我会保护你的!给你安全的保证。

师:你很会发现自己的特点。

生3:我是校园中的一棵白杨树。我伸开臂膀,让小鸟在我的身上做窝。我给大家遮风挡雨,给大家带来凉爽。

师:听到你的介绍,我内心涌动着一种感动,刚才就是你自己搬着一把椅子,还主动为老师搬椅子。我感动的并不仅仅是你搬了一把椅子,而且你是一个善于发现自己特点的人,并巧妙地介绍给大家。

生4:我是一只羊,我的性格很温柔,从不跟人发脾气。

生5:(为难地站起来)老师,这个真不好说。(边说边举起手中的卡片)

师:我们来看一看上面写着什么动物。(“孔雀”)

生5:我能不说这个吗?

师:可以,你重新抽一张吧。

生5:(想了想,摇摇头)我想要的动物您一定没有。

师:你说说看,希望自己是什么动物或植物?

生5:我希望自己是个蛹。

师:为什么希望是蛹呢?

生5:我现在是一只蛹,将来我要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师:真棒!你对自己不仅有正确的认识、评价,还很有自信,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力。我相信你有了今天的积累,经过奋斗,一定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用某种动植物来暗喻自我的方法,再加上随机抽签的方式,“强制”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并不是自己明显的特点,也不是自己或他人平时注意的地方,通过辅导活动,学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敢于接纳自己的特点)

③别人眼中的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总有不全面的地方。听听别人的意见,你对自己会有新的认识,会有新的发现。

师:你认为我们班同学中,谁最具有哪种植物或动物的特征?

师:听听别人说自己的特点。(略)

师:记得要说声“谢谢”,感谢别人对自己的真诚评价。

④自悟阶段:你觉得哪位同学对你的评价最能代表你的特点?

◆总结阶段:我是谁?(教师再次进行“我是……的人”书面测试)

img1

◆小结:“我是谁”自我认识的团体心理辅导,用“某种动物或植物来暗喻自己,发现自己的特点,描述自己的特点”。这个活动符合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活泼、直观。在现有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他人的评价能逐步建立起相对成熟的自我认识,从而接受自我、悦纳自我。

(3)方案三:热爱生命布置学生课后体验

(之一)

活动名称:倒背书包。

活动目的:体验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

活动程序:要求学生把书包倒着背在胸前一天,从早起上厕所开始到晚上带着书包睡觉,无论干什么都不离身。第二天分享感受。

(之二)

活动名称:我为生鸡蛋当爸妈。

活动目的:体验父母养育之辛苦。

活动程序:要求学生每人保管一个生鸡蛋,尽可能使其完好无损,时间为一周,要求生鸡蛋必须与自己形影不离,保管方法不限。一周后分享感受。

思考与探究

1.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2.行为主义疗法是如何矫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

3.你认为团体辅导的方法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效性怎样?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如一个男孩只能坚持几分钟时间好好学习,要想让他能较长时间坚持认真学习,可以采用一种方法。开始时只让他学习10分钟,完成后允许他做15分钟他喜欢干的事情作为奖励。经过一段时间,他已经能够坚持10分钟学习之后,就要求他连续学习15分钟,如能达到,就让他自由活动10分钟,这样逐步要求,使他不断增加认真学习的时间,同时减少自由活动时间,最后可以逐步使他坚持较长时间认真学习。

试讨论这种方法的优缺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