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文今年6岁,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虽然他是独生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都十分宠爱,不过爸爸妈妈并没有放松对文文的教育。这个情况被文文的爸爸看到了,爸爸阻止了奶奶的动作,并夸奖文文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妈妈皱了皱眉头,本来要拒绝文文的建议的,不过转念一想,这是培养文文爱心的好机会,就点头答应了文文的要求。

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爱心就是指同情和怜悯的心态,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最为基础的素养。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不懂得真正关心和体谅别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和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生活和事业的发展。由于环境的改变,以及父母教育理念和态度的变化,许多父母现在过于重视对孩子文化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爱和感恩的教育,导致许多孩子冷漠、自私、孤僻,给孩子人格发展带来许多障碍。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已经成为家庭教育里一个大难题,许多父母即便意识到了培养爱心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可以说爱心教育是现代教育中所缺失的一个环节。所以,父母应该学习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文文今年6岁,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虽然他是独生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都十分宠爱,不过爸爸妈妈并没有放松对文文的教育。有一天吃晚饭的时,文文夹了一块排骨送到奶奶的碗里,奶奶见孙子这么乖,十分开心。但是奶奶知道文文很喜欢吃排骨,就准备重新将排骨夹到文文的碗里。

这个情况被文文的爸爸看到了,爸爸阻止了奶奶的动作,并夸奖文文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事后,爸爸对奶奶说道:“以后文文给您吃什么或者送你什么,就坦然地接受,多夸奖他。若是都不接受文文的好意,久而久之,文文就学不会如何去关心别人了。”

还有一次,文文和妈妈一起到公园里散步,他们忽然看到路旁边有一个掉下来的鸟窝,里面有几只小鸟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文文看到这个情况,就问妈妈:“妈妈,鸟窝为什么会在地上呢?”妈妈也没多想,就跟文文说道:“可能是被风吹到地上的吧。”文文又问道:“妈妈,那这些小鸟会怎么样呢?”妈妈就说:“可能会被路边的野猫吃掉的。”文文顿时起了恻隐之心,拉着妈妈的手说道:“妈妈,这些小鸟好可怜,不如我们帮帮它们,不要让它们被野猫吃掉。”妈妈皱了皱眉头,本来要拒绝文文的建议的,不过转念一想,这是培养文文爱心的好机会,就点头答应了文文的要求。妈妈就和文文一起把小鸟带回家里,悉心地喂养它们,等它们长大了,就将它们重新放飞了。

从这些小事中,文文渐渐有了一颗赤诚的爱心,学校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十分喜欢文文,他还被学校评为年度的“爱心大使”。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就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想孩子有同情心、有爱心,并不一定要做多么惊天动地的大好事,而是靠生活里的细节慢慢净化孩子的心灵。

一个没有爱心的孩子无疑是不幸的,他们对人冷漠,无视别人的痛苦,并且经常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孩子,已经丧失了作为一个孩子基本的纯真和善良。他们一旦离开父母的怀抱,走进学校,最后走入社会,又用什么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在社会上立足呢?没有爱心的孩子在生活中一旦遇到了挫折和困难,第一时间就会把责任推卸给社会和他人,然后想尽办法逃避他们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具备独立能力的。

作为父母,在教授他们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给他们传递一颗仁爱之心,只有这样,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父母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育孩子。

1.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关注他人的痛苦,并根据自己的能力给予他人相应的帮助,是有爱心的典型表现。父母应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当孩子看到某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帮助别人。例如,在幼儿园或者学校,看到其他小朋友受伤时,应该主动提供帮助,帮助其他小朋友找老师,或者扶小朋友到医疗室,等等。

2.表扬孩子的爱心行为

要想强化孩子的某种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赞扬,当孩子做了好事时,就算吃了一些小亏,父母也应该先肯定孩子这种爱心行为是正确的。当孩子要主动帮助父母时,即便他们将事情办砸,可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爱心精神还是很值得肯定的,父母应该先对孩子进行表扬,然后再教授孩子正确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献爱心的行为得到强化,成为人格的固有属性。

3.做孩子关心他人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要想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有爱心,父母要先给孩子做好相应的榜样。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有积极的心态、乐于助人的行为,当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就应该主动地去帮助别人。当孩子看到父母的这种行为后,他们就会主动去模仿,在潜移默化之中,孩子就会变成一个有爱心的人。

4.不要拒绝孩子的爱

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要让孩子接受父母的爱,父母也应该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尽管孩子年龄尚小,力量有限,不能给父母太多的帮助,但是也应该学会坦然接受孩子的爱。

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和回报,父母坦然接受了,这是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如果父母不接受孩子的爱,孩子会误以为父母不喜欢自己的行为,这样对孩子的爱心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5.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爱心意识

父母除了要教会孩子去关心他人外,还应该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爱心意识。要让孩子知道,施恩是不需要图回报的,献爱心并不是一场交易,而是一种无偿的行为。若是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帮助别人,就违背了献爱心的本意。只有无私的奉献,才会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和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