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万祥,读你的感觉很过瘾

高万祥,读你的感觉很过瘾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今天,从一风校长那里淘得,准确地说应该是他推荐的《高万祥与人文教育》一书。高万祥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厚重的人物,以我的浅薄,冒昧对他的思想做一番梳理。有一个好的口才,不善于口头表达,是思想性格的缺陷。高万祥的校长观: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是一种细节文化。人格教育从身边小事做起,拒绝学生穿名牌进校园,学生在校必须穿校服,从“头”做起,男生不能留长发,不能染黄发,校园无纸片,

高万祥,读你的感觉很过瘾

初识高校长,是在2004年底,《中国教育报》评选10大读书人物时,他以《培养现代读书人口》一文先声夺人,之后是在报纸和网络上断断续续看到一些他的闪光的思想和介绍性的文字。直到今天,从一风校长那里淘得,准确地说应该是他推荐的《高万祥与人文教育》一书。每次在工作的缝隙或偷闲在家,拿起此书便欲罢不能,把该干的活和该做的事忘得一塌糊涂,甚至煎在锅中的中药都糊得冒了烟。

高万祥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厚重的人物,以我的浅薄,冒昧对他的思想做一番梳理。他在“读书情怀、人格教育、细节管理”等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品味。

一、读书情怀

高校长视读书为“宗教”(相信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因而无限敬畏和崇拜),视教育为“宗教”,对二者确实有一种解不开的宗教般的情结。他用读书拯救自己,读报是每日的必修课,他有自己一套读书的方法,教学、阅读、写作三重境界,构成了他语文生涯的全部内容。他由一个民办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现任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他的一切源于读书。读书、教书、著书,不可一日无书;书迷、书痴、书友,一切皆因书缘。他被李镇西戏称为“书库中的书虫”。他把“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副对联贴在学校阅览室的门上,他鼓励师生阅读的文章也很有新意,《有书的冬天不怕冷》、《阅读是一种旅行》、《阅读可以拯救自己》、《只要你爱读书》、《感受阅读的幸福》、《写作是阅读下的蛋》等等,尤其是《写作是阅读下的蛋》令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颇有研究的一风校长拍桌叫好,“我多少年来在研究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找不到一种合适的表达,这种说法太贴切生动了”。

朱永新教授称,高校长是“一个让学校有灵魂的人”。他也写过一本书《给你一所学校》,其实,学校很容易给,但是学校的灵魂不容易拥有。高校长最大的特点是热爱读书,读书让他与众不同。他的书橱里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他在自己的书橱前犹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随时听从他的调遣。他是一个书卷气的校长,也是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关于读书,高校长有许多精彩的话语:是书籍,给了我成长的营养;是书籍,让我结交了众多的文学教育界的名人,开阔了思想与文化的视野;是书籍,让我变得热烈而宁静,执著而淡泊。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与书为友,就意味着与大师为友,与文明为友,与真理为友。读书让我们拥有灵魂;营造书香校园,让学校拥有灵魂!

他在语文教育方面启动“六大文化工程”。有一个好的口才,不善于口头表达,是思想性格的缺陷。背诵200首古诗,没有诗意的存在,就缺少创作灵气,没有烂漫情怀,少了活跃思维,腹有诗书气自华。聆听30场名人报告,目睹名人风采,聆听名人声音,陶冶品德,追求学习。阅读40部文化文学名著,心灵之旅,遨游精神世界,每周两节阅读课,享受文学滋养,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格修养。观看50部经典影视作品,感受当代传媒艺术之美,在美感体验中提升文化品位。每周写6天以上的日记,让学生在日记中成长。除此之外,他还“不择手段”让教师写作,写生活小故事,每周不少于3篇,中年教师不少于1篇。

巴尔扎克在拿破仑的肖像下写过这样的话:他用剑没有完成的事,我将用笔来完成。高校长把阅读给他的力量全部融合在自己的文字里,许多文章产生了较大的反响,1999年11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中语会第七届年会上,他作了一个也许是超越身份的大会发言《把一个充满活力的全国中语会带入21世纪——参加全国中语会第七届年会有感》。《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放飞想象和创造——兼与叶圣陶学生商榷》曾是2000年“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上一个不同的声音,他希望这样的会议不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人讲着一些可有可无的话”。他说,我不敢奢望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但我能自豪地说我永远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和校长。

二、人格教育

人格,就是力量(个人的道德品质,人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气质、能力、作风等特征的总和)。人格浓缩在细节里,熟视无睹细节,往往就是忽视文化。细节虽然看不见摸不着,称不出质量,量不出尺寸,但在我们生活中,谁人格高尚,谁人格卑劣,都可以真切感受出来,都是通过生活中一件件具体的生活琐事表现出来的。在张家港高级中学,坚持进行生活化、细节化的人格教育,希望学生“用高分去上大学,用智慧去成大才”。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长期培养,从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桩桩具体小事做起,我们的人格才能高尚。

在香港,校规极细极严,如女生必须穿长衫校服,长发必须双辫,耳环不得大于4毫米,不准染发,严禁头发上用定型水,不准带手机进校。在日本,女孩喝茶喝到茶叶,不能随口吐出,要悄悄地咽下去,这样才不失风度和教养;男孩子在公共场合上厕所,只能一个人悄悄地去,不能呼朋唤友结伴而行。人格就是用一笔一画写成的,成才就要从小事做起。走路、爱护花草、上下楼梯靠右、自行车校内推行、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人格修炼。在学习中的人格修炼更为重要,虚伪是学习的大敌,抄袭作业是欺骗行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遵守小规则,不突破大框框,注定一生平庸;只想突破大框框而不守小规矩的人注定一生失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个性尊严,体罚和变相体罚是绝对禁止的。在加拿大打学生要判七年以上徒刑,而贩卖海洛因只判三年以上。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中的皮带和拳头,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羞愧与耻辱。”在老师的体罚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在常常遭受父母的男女单打或混合双打中长大的孩子,还会有人格的尊严吗?什么是人格?什么是尊严?我们要认真思考。

三、细节管理

高万祥的校长观: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是一种细节文化。大爱,浓缩在细节里。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教育的爱心就是教育的圣心。有大爱才有大德,有大爱的校园才是教育的圣地。中国古代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生活中许多感人的东西来自细节,校园里许多伟大的力量来自细节。细节就是文化,就是力量和精神。学校的风貌,也可以站在细节处透视。人格教育从身边小事做起,拒绝学生穿名牌进校园,学生在校必须穿校服,从“头”做起,男生不能留长发,不能染黄发,校园无纸片,随手弯身捡,吃饭不剩一粒米。

中国教育的落后,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母亲教育的落后。人接受的教育有三种,而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是背道而驰的。只有深入家庭才是真正的家访,才算真正走进学生,往往是百闻不如一见。连家访教育的表格和内容高校长都要自己设计,传统的美德就在这些小事中显现出来。

康德说过,人就是目的。高校长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教育的过程,人格就在平常的点点滴滴的行为过程之中。理想的教育是能够改变人的,不止是改变一代人。人格教育生活化,打造校园人格“长城”,是基础教育最难做的事,真正的做人教育就应该从小学从幼儿园开始。“人格第一、学习第一、健康第一”,“我们天天在传授知识,我们经常在帮助学生,我们永远在塑造人格”。高校长就是以这样的信念来打造学校品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