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操鸡肋的典故说明什么

曹操鸡肋的典故说明什么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聪明的孩子,或者自视聪明的孩子,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口无遮拦,喜说大话、空话,出言奇险刻薄,常常恶言伤人,从不顾及对方的感受。可是,卖弄小聪明的事情多了,就变成对曹操的嘲讽和不恭敬了。杨修聪明终被聪明误,落了个凄惨的下场。其实,像杨修这种喜欢卖弄的,只是小聪明而已。不然就是小时候聪明,随着年岁稍长,聪明敏捷渐渐消失,一事无成,最终成为废物。

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若用于不正,则适足以长傲、饰非、助恶,归于杀身而败名。

聪明的孩子,或者自视聪明的孩子,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口无遮拦,喜说大话、空话,出言奇险刻薄,常常恶言伤人,从不顾及对方的感受。第二,内心大多寂寞,尤其是负有聪明之名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唯恐露出破绽,被人瞧不起,容易不择手段造假以抬高自己,也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与人拉开距离,落落寡合。第三,对于同样倨傲的人,反倒气味相投,结成很小的圈子,相互吹捧,傲视天下。汉魏之际的孔融和杨修就是典型的例子。

孔融目中无人,却看重和他一样被称作名士的杨修,他们都出自高门,崇尚浮华,放荡不羁,桀骜不驯。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官不大,但却十分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祖父是宦官,而且,作为乱世枭雄,身上沾染了不少恶习,诸如好色、耍阴谋手段等等,用儒家道德标准去衡量,可以抨击之处就更多了。杨修也不加掩饰,经常在曹操面前抢先表现出机智,以反衬曹操不如自己,甚至在大庭广众道破曹操内心的想法,让曹操很丢面子,他却自鸣得意。

有一次,曹操修园,将竣工时,曹操前来视察,对园子好坏一言不发,只是在门上写了个“活”字,便离去了。众人不解其意,杨修站了出来,哈哈大笑,说道:“这还不简单?门内添一活字,不就是阔嘛。曹操嫌门修得太阔了。”工匠们将门改小了,曹操再来看时,十分满意,问是谁的主意,手下告诉他是杨修,曹操倒是蛮欣赏杨修的聪明。可是,卖弄小聪明的事情多了,就变成对曹操的嘲讽和不恭敬了。

曹操曾收到一盒酥饼,他在礼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出去办事。杨修走进曹操屋内,看了曹操的字后,便打开来拿出酥饼分给众人吃。曹操回来一看,不由色变,责问众人为什么不经他的同意就吃饼,杨修从容答道:“我们是按照您的吩咐吃的。您不是写‘一人一口酥’吗?”古人竖排写字,“一合”可以拆成“一人一口”。杨修自以为得意,曹操内心暗怒,这个玩笑已经让曹操感到没有规矩和嘲弄的味道了。

曹操远征,途经著名的曹娥碑,见上面有汉代著名学者蔡邕的题词:“黄绢幼妇外孙韲臼。”曹操看不明白,杨修却在一旁发笑,曹操想了半天,还是想不清楚,回头问杨修,杨修面露得意之色,答道:“黄绢,乃色丝,丝旁有‘色’,为‘绝’字;幼妇,乃少女,女旁多个‘少’,为‘妙’字;外孙,乃女之子,女旁加‘子’,为‘好’字;韲臼,乃捣蒜钵子,是受辛之器,受辛二字合一,是‘辤(辞)’字,故蔡邕是在称赞碑文为‘绝妙好辞’。”杨修猜字悟性确实过人,然而,当众拆解,很让以文学自负的曹操丢面子。曹操已经感到杨修在身边犹如锋芒在背了,只有杨修还在趾高气扬。

终于有一次,曹操对刘备作战不利,进退两难,值日军官请示当晚的口令,曹操望着桌上碗里的鸡肋,就说道:“鸡肋。”杨修听说当晚的口令为“鸡肋”,径自整理起行装来,还告诉其他将士说:“鸡肋乃‘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意思,现在进不能胜,退又怕人耻笑,留在此地无益,明天主上一定会下令退兵的。所以,我们先做准备,免得临时慌乱。”大家都觉得有道理,纷纷打理行装。曹操出来一看,大吃一惊,一问,原来又是杨修在捣鬼,便以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罪名将杨修处决,悬首级于辕门。杨修聪明终被聪明误,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其实,像杨修这种喜欢卖弄的,只是小聪明而已。夸夸其谈、喜欢炫耀者,都不会是真正的聪明人,而属于孔子所批评的“巧言令色,鲜于仁矣”。

耍小聪明,争风吃醋,往往招损惹祸。苏东坡年轻的时候,也喜欢与人争胜,吃了不少亏。相传他后来给新生婴儿致贺时,写了这样一首颇具警戒意味的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原文

(聪明)若用于不正,则适足以长傲、饰非、助恶,归于杀身而败名。不然,即用于无益事。小若了了,稍长,锋颖消亡,一事无成,终归废物而已。(〔清〕魏禧《给继子魏世侃家书》)

今译

聪明如果不用在正道上,反而助长其骄傲、掩饰错误、做坏事,最终身败名裂。不然就是小时候聪明,随着年岁稍长,聪明敏捷渐渐消失,一事无成,最终成为废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