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性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创造性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逻辑意义上讲,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相应地需要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模式的一种。由此推之,创造性教学模式是用简约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创造性设计和组织创造性教学的方法或策略体系的整体。就其理论基础而言,创造性教学模式的立论基点在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理论及其发展,这也是深刻理解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5 创造性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从逻辑意义上讲,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相应地需要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模式的一种。前面论及到,教学模式是一种用简约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设计和组织教学的方法或策略体系的整体。由此推之,创造性教学模式是用简约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创造性设计和组织创造性教学的方法或策略体系的整体。

就其理论基础而言,创造性教学模式的立论基点在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理论及其发展,这也是深刻理解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比如,就哲学而言,近代哲学强调由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转向对人的内部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自身命运和价值的思考,这无疑为人的本质力量的解放指明了路向。主体教育观是这种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反映。它指导教育实践的变革,倡导培养主体性的人。人的主体性规定,是指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体教育论要求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活动,它要求在创造性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这种社会主体不仅具有超前的认识能力和突破创新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具备能正确处理主动与被动、目的与工具、奉献与索取等关系的良好素质。就心理学而言,众所周知,在整个20世纪中,对知识的不同看法成为隐藏在学习和教学理念后面的基础,制约着、影响着人们对学习、教学的认识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学习理论主要是行为主义的活动舞台,心理学家依据实验室中对动物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了“学习是反应的强化”这一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学习隐喻。由于作为反应强化的学习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的学习而忽略了有意义的学习,因此,学习的这一隐喻首先受到了来自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质疑。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发展,认知心理学家以计算机作为类比物,他们在对人与计算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提出了有关学习的新的隐喻——学习是知识的获得。根据这一学习观,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而学生则是一个空的容器,知识则像物品一样是可以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显然,学习的这一隐喻是参照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式建模的,该隐喻仅仅将学生视为个体的信息处理者,因此有将人的学习孤立化、简单化的嫌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在反思行为主义与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对有关学习的研究进行了全面创新,这首先涉及的就是对与学习和教学密切相关的知识的理解。这种被称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理论,不再将知识看成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而认为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这一新的学习隐喻,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从上述基础理论对创造性教学模式的规定性出发,我们可以归纳出创造性教学模式区别于常规性教学模式的几个基本特点:

(1)主体性。创造性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因为主体的感知、思维、想象、体验、内化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学就不能成功。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11]实际上,“教育不是一个告之和被告之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构性的过程。”[12]因此,在创造性思维教学中,要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策略的选择、实施和运用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文本对话,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思维,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性过程,只有先表述出来,才能内化为思想。思维要实现内化,就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教学,在活动中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主体性是创造性教学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

(2)探究性。创造性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的活动,它重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说:“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触发新问题的问题。”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创造性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围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钻研,合作探究。也就是说,创造性教学不仅以问题为起点和线索,并且最终也是以问题的解决和新的问题的提出为归宿的。离开了问题的提出或发现以及问题的解决,创造性教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基础。作为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模式或创造性教学模式,在其构建以至运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必然要体现问题探究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合作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关系的时候。”[13]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新模式。而在我国传统教学活动中,由于师道尊严,导致师生关系不民主、不平等、不协调,学生成了教学的“附属物”,成为被灌注的“容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创造性教学必须树立师生合作观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耐心启发学生,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学习、独立钻研、主动获取、不断探究。教师应作为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共同探究,互学互动。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近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从而创造性地学习、研究和探索,毫无顾忌地大胆猜测、想象,大胆推断和提出结论,在不断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合作不光是师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生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和实践均表明,合作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合作性是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