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乘车礼仪

儿童乘车礼仪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貌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尊重与友好的体现。礼貌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民族、性别、长幼差别而异。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它与人的内心修养,特别是与人是否具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常人都有自尊心,欲自尊须先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注意文明礼貌。

礼貌——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概念阐释】

礼貌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尊重与友好的体现。人的潜意识里可能都渴求别人的尊重和赞赏,于是产生了礼貌。礼貌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它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很多的问题。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礼貌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尊敬的人们喜悦。

礼貌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中国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五年》)。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遗死?”孔子说:“不学礼,无以亘。”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它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礼教”;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辈、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作为一种伦理制度,“礼教”在历史上曾起过消极的作用;但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礼貌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民族、性别、长幼差别而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礼仪。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需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们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礼仪以一种道德习俗的方式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发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教育作用。人们通过对礼仪的学习和应用,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在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尊互敬,互谦互让,讲文明,懂礼貌,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哲理小品】

空中的微笑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

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她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当空姐来到客舱,看见按响服务铃的果然是刚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空姐手里端着水,心里感到很委屈,但是,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并不理会空姐。

临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此时空姐心里虽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职业道德,显得非常有礼貌,而且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您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您的批评!”那位乘客脸色一紧,嘴巴准备说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开始在本子上写了起来。

等到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本以为这下完了,没想到,等她打开留言本时,却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相反,这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是什么使得这位挑剔的乘客最终放弃了投诉呢?在信中,空姐读到这样一句话:在整个过程中,您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的这趟航班。

秘诀:礼貌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礼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巴掌不打笑脸人”就是说明了礼貌的重要和作用。

【美德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一、要帮助孩子确立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

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它与人的内心修养,特别是与人是否具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受到侮辱和歧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争取获得好的社会评价。正常人都有自尊心,欲自尊须先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注意文明礼貌。很难想象,一个丧失了自尊心的人会具有什么文明礼貌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实际上是人满足自尊心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

总的说来,要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在关键时机进行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孩子做出某种文明礼貌行为时,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当孩子做出了不文明礼貌的行为时,要及时加以批评指正。在孩子就有关事宜提问的时候或在孩子与自己关系十分融洽时教育,效果亦佳。

三、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一个总的原则是,以正面诱导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尤其如此,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还应与学校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保持一致,力争取得教育的最佳效益。

四、要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文明礼貌常识

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语言和行为。文明礼貌语言要求不说粗俗的话。日常用语包括“您好”,“早上好”,“见到你非常高兴”,“欢迎光临”,“晚安”,“再见”,“欢迎再来”,“对不起”,“没关系”,“谢谢”,“请”,等等。文明礼貌行为包括交往行为和环境行为两种。交往行为包括见面或分手时打招呼、握手,与人交谈时眼神、体态和表情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文明礼貌的环境行为要求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如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穿着朴素大方整洁,头发干净整齐;不打架骂人;待人态度热情和蔼;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购物时按顺序;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观看演出和比赛时,不起哄骚扰,做文明观众,等等。

五、要耐心解释

孩子对文明礼貌的理解,是在学习和使用一句句的礼貌用语中慢慢地加深的。但尽管如此,他们还停留在简单肤浅阶段。因而,家长在给孩子教礼貌用语或文明行为时,不但要告诉他们语言应当怎样、姿势应当怎样,还要向他们讲些深入浅出的道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

六、要注意引导练习

要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养成文明礼貌行为。不仅要耐心解释,从道理上着眼,而且还要在行动上反复的练习。因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反复的实践。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不懈地坚持要求,并经常采取表扬、批评的方法,以激励孩子积极向上,强化孩子较快地养成懂礼貌、讲文明的习惯。

七、适当暗示

在教孩子使用文明礼貌语言时,开始孩子往往是不自觉的,有时在长者面前,常因怕羞而不肯去做。碰到这种情况,有的父母往往逼着孩子对长者有礼貌,或当着客人的面责骂孩子。其实,这样做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父母采取强制或责骂后,即使孩子不得已去做了,心里也是不高兴的,以后就更不喜欢礼遇长辈了。所以有经验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采取暗示法,在孩子耳朵旁边,轻轻地叫他(她)致礼,使其很高兴以礼遇长者,并因此能得到称赞。

八、寓礼貌教育于形象故事之中

由于孩子爱听故事,所以可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例如童话故事“小白兔拉小提琴”、“爱插嘴的八哥鸟”等等,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故事,能激起孩子对不礼貌行为的鄙视和厌恶,也能使他们逐渐懂得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的道理。

九、成人要言传身教

由于孩子好模仿,但又缺乏行为的辨别能力,所以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无声的教育,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家长首先要具有自觉的、文明礼貌的行为,并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为孩子作出榜样,如果家长平时出言不逊,待人接物缺乏文明修养,这样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十、教会孩子有礼貌的言行

由于孩子年龄小,分不清什么是有礼貌的言行,什么是无礼貌的言行,因此,要求家长有目的地教会孩子一些有礼貌的言行。例如,当孩子向其他的孩子借玩具时,家长应教孩子说:“请借给我一些玩具玩,好吗?”“谢谢您。”等有礼貌的话,通过不断教育、反复地练习和巩固,就能使有礼貌的言行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只要家长认真负起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就能使我们的下一代都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