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顺昌被逮历史真相

周顺昌被逮历史真相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顺昌毅然许第三女于魏大中之孙。周顺昌种下祸根,先是官职被“与罪人婚”“赃贿”之名诬劾削夺,既而被窜名李实疏本矫诏逮治。信王朱由检登基后,平反“七君子”冤案,追究造谋主使者,“七君子”被逮真相始大白于天下:御使刘重庆以李实诬高攀龙等七人事劾实。据文秉《先拨志始》、《明史·崔呈秀传》,毛一鹭入“钦定逆案”,归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为民”一类,罪名为周顺昌被逮之次年“建忠贤祠”。

周顺昌被逮历史真相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以大中丞抚吴者”,指应天巡抚毛一鹭,“周公”,指削籍居乡之原吏部文选员外郎周顺昌。笔者所见疏解此句之众多资料,皆循张文之说,称“周公之逮”系毛一鹭“主使”。天启六年(1626)三月十八日,毛一鹭奉“旨”行事,协同锦衣卫旗尉逮捕周顺昌,诚为事实,然言其主谋指使,却于史失据。

周顺昌,东林党“江南七君子”之一。“七君子”案,为明熹宗天启六年震惊朝野一大冤案。周顺昌被牵连入案,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而非一个孤立事件。

南京、苏州、杭州织造,是魏忠贤布于江南之重要特务机构。苏杭织造太监李实,是魏忠贤派往江南的心腹之一。天启四年(1624),东林官员、右佥都御史周起元任苏松巡抚。冰炭难以同炉,周、李关系旋势同水火:

苏州同知杨姜署府事,实恶其不屈,摭他事劾之。起元至,即为姜辨冤,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实欲姜行属吏礼,再疏诬逮之。起元再疏雪姜,更切直。魏忠贤庇实,取严旨责起元,令速上姜贪劣状,起元颇颂姜廉谨,诋实诬毁,因引罪乞罢。[1]

周起元数上奏疏护卫杨姜抗颜中贵,不仅开罪于李实,亦积怨于魏忠贤,其结果可想而知:杨姜落职为民,周起元削籍返乡。以魏忠贤睚眦必报之歹毒个性,积怨既深,自会寻机对周起元下手,所以暂放周起元一条生路,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机会,终于来了。“会吴中讹言:(黄)尊素欲效杨一清诛刘瑾故事,用李实为张永,授以秘计。”[2]明正德间,大学士杨一清曾游说宦官张永计除权倾天下之巨珰刘瑾,黄尊素为杨一清而李实为张永,这自然是莫须有之事。然对魏忠贤而言,不啻是一挟制李实以售其奸的天赐良机。前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东林“六君子”已遭血腥镇压,然东林骨干尚未一网打尽,魏忠贤正可借此再兴大狱血洗东林。“于是忠贤遣使谯诃实,实惧,使人持空印白至京师”[3],自辨心迹,诬劾周起元。李实具章弹奏,而钤印留空,是受责惊惧之余,揣摩魏忠贤心态而作出的效忠表示。魏忠贤遂假手李实炮制千古冤案。

天启六年二月,魏忠贤之矫诏下:

周起元背违明旨,擅减原题袍料数目;又捐勒袍价,致连年误运;且托名道学,引类呼朋,各立门户。一时逢迎附和,有周宗建、缪昌期、周顺昌、高攀龙、李应升、黄尊素,尽是东林邪党,与起元臭味亲密,干请说事,大肆贪婪,吴民恨深切齿。除宗建、昌期已经逮解外,其周起元等五人都着锦官卫差的当官旗扭解来京究问。李实仍安心供职,该部知道。[4]

表面上看,“七君子”隶籍江南,由苏杭织造具名参奏,似顺理成章。其实,只要对“谕旨”略作分析,除去那些浮语虚词外,周起元三项大罪中,仅“托名道学,引类呼朋”一款与六人稍有关涉,余则毫无瓜葛。胪列六人姓名,显然是在李实原奏上填补空白,尔后据以拟旨。据说,李实闻诏,“闭门痛哭,两目尽肿”[5],是否因酿成大案而致天良发现亦未可知。然诏旨已下,既可“安心供职”,是亦无所不安。

不过,魏忠贤虽为司礼秉笔太监,其实却是目不识丁之人。批答奏章,谕旨多出司礼太监王体乾、李永贞之手。在宦官集团中,李永贞是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人“粗通文墨,为司礼监,秉笔导虐”[6],“凡章奏入,永贞等先钤识款要,白忠贤议行”[7],李实之疏上,便由此人做了手脚。这,自然是在魏忠贤主使之下:

(魏忠贤)乃使李永贞伪为(李)实奏……因窜入顺昌等名,矫旨并逮。遂复起大狱。[8]

李永贞完成了李实奏章上的填空题,而所谓圣旨,显然也出自这位“粗通文墨”的太监之手。疏已作伪而旨出魏珰,真是瞒天过海,一手遮住了天下人耳目。

六人中,除周顺昌外,皆魏忠贤不共戴天之政敌,且与“杨、左”一案有涉。周宗建首劾魏忠贤“目不识一丁”,缪昌期“代杨涟草疏”,已逮问;李应升、黄尊素则“继涟抗疏力攻忠贤”,已削籍;高攀龙劾魏忠贤狗头军师、“五虎”之魁崔呈秀,已放归。故魏忠贤狺狺必欲除之而后快。周顺昌并未直接卷入党争漩涡,何以魏忠贤视之如目中之钉?

“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9]周起元之罢,“顺昌为文送之,指斥无所讳”。[10]天启五年(1625)四月,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被逮押京途经苏州,周顺昌公然为之饯行。二人推心置腹款语三日,指点朝政疾首痛心。周顺昌毅然许第三女于魏大中之孙。其时:

旗尉屡趣行,顺昌嗔目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因戟手呼忠贤名,骂不绝口。旗尉归,以告忠贤。[11]

周顺昌正气凛然直忤魏珰,犹如阴霾满空之际直爆一声春雷。魏忠贤羽翼已丰肆虐天下,岂容周顺昌如此羞辱?周顺昌种下祸根,先是官职被“与罪人婚”“赃贿”之名诬劾削夺,既而被窜名李实疏本矫诏逮治。当然,“周公之逮”激起苏州“开读之变”,是魏忠贤始料所不及的。

其后,除高攀龙投水自沉外,周起元、周顺昌等六人皆受尽酷刑,惨死诏狱。信王朱由检登基后,平反“七君子”冤案,追究造谋主使者,“七君子”被逮真相始大白于天下:

御使刘重庆以李实诬高攀龙等七人事劾实。实疏辨言系空印纸,乃忠贤逼取之,令永贞填书者。帝验疏,墨在朱上,遂诛永贞。[12]

是时魏忠贤已死,李永贞以“伪草李实奏,逮至,伏法”[13]。李实以诬劾周起元被纠劾逮问追论。崇祯二年(1629)以“谄附拥戴”之罪入“钦定逆案”。

由是观之,“周公之逮”,发难者,李实;窜名者,李永贞;而“主使”者,魏忠贤也。应天巡抚毛一鹭实非“周公之逮”之“主使”者。据文秉《先拨志始》、《明史·崔呈秀传》,毛一鹭入“钦定逆案”,归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为民”一类,罪名为周顺昌被逮之次年“建忠贤祠”。是亦从侧面证明,交结李实之事抑或有之,策划捕周顺昌,却非其人所为。

《五人墓碑记》作于崇祯元年(1628)三月。此时,魏忠贤炮制“七君子”冤案之黑幕未行披露于世。而毛一鹭在苏州“开读之变”中也确实充当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苏州士民迁怒其人是可以理解的。张溥据传闻以执笔为文,有此舛误,当为不详内情所致。

(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9期)

【注释】

[1]《明史·周起元传》。

[2]《明史·黄尊素传》。

[3]《明通鉴》卷80。

[4]《三朝野记》卷3。

[5]《先拨志始》卷下。

[6]《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

[7]《明史·宦官二》。

[8]《明通鉴》卷80。

[9]《明史·周顺昌传》。

[10]《明史·周顺昌传》。

[11]《明史·周顺昌传》。

[12]《明史·宦官二》。

[13]《明史·宦官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