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器件的安装

元器件的安装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保持元器件的高度一致,可以在引线上套上套管。嵌入式安装是将元器件部分壳体埋入印刷电路板的嵌入孔内,一些需要防震保护的元器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用来增强元器件的抗震性,降低安装高度。用固定支架将元器件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小型继电器、变压器、扼流圈等重量较大的元器件采用此种方式安装,可以增强元器件在电路板上的牢固性。在安装高度有限制时,可将元器件引线垂直电路板插孔后,壳体朝水平方向弯曲来降低安装高度。

将电子元器件插装到印制板上,有手工插装和机械插装两种方法,手工插装简单易行,对设备要求低,将元器件的引脚插入对应的插孔即可,但生产效率低,误装率高。机械自动插装速度快,误装率低,一般都是自动流水线作业,设备成本较高,引线成型要求严格。

对于不同类型的元器件,其外形和引线排列形式不同,安装形式也各有差异。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安装形式。

1. 贴板式安装

贴板式安装是将元器件紧贴印刷板面安装,元器件离印刷板的间隙在1mm左右,其安装形式如图6-14所示。贴板安装引线短,稳定性好,插装简单,但不利于散热,不适合高发热元器件的安装。

2. 悬空式安装

悬空式安装适用于发热元器件、怕热元器件的安装,其安装形式如图6-15所示。它是将元器件壳体与印刷板面间隔一定距离进行安装,通常安装间隙在3~8mm左右。为保持元器件的高度一致,可以在引线上套上套管。

图6-14 贴板式安装形式

图6-15 悬空式安装形式

3. 嵌入式安装

嵌入式安装是将元器件部分壳体埋入印刷电路板的嵌入孔内,一些需要防震保护的元器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用来增强元器件的抗震性,降低安装高度。

4. 垂直式安装

在印刷板的高密度安装区域中多采用垂直安装形式,其安装形式如图6-16所示,将轴向双向引线的元器件壳体竖直安装,质量大且引线细的元器件不宜用此形式。

在垂直安装时,短引线的引脚焊接时,大量的热量被传递,为了避免高温损坏元器件,可以采用衬垫等阻隔热量的传递。

5. 安装固定支架

图6-16 垂直安装形式

用固定支架将元器件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小型继电器、变压器、扼流圈等重量较大的元器件采用此种方式安装,可以增强元器件在电路板上的牢固性。

6. 弯折安装形式

在安装高度有限制时,可将元器件引线垂直电路板插孔后,壳体朝水平方向弯曲来降低安装高度。某些质量较大的元器件,为了防止元器件歪斜、引线受力过大而折断,弯折后应绑扎或胶粘固定,以增强元器件的稳固性。

7. 集成电路的安装

集成电路的引线数目较多,印制板焊盘尺寸成型后,直接对照电路板的插孔插入即可,在插装时,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方向应与印制电路板一致,均匀用力将集成块安插到位,引脚逐个焊接,且不能出现歪斜、扭曲、漏插等现象。在实训中,一般采用插座形式安装,不直接将集成电路安装在印制板上。

8. 表面安装元器件的贴装

表面安装元器件一般采用SMT方法。SMT称为表面安装技术(或表面贴装技术),它实际上是包括表面安装元件(SMC)、表面安装器件(SMD)、表面安装印刷电路板(SMB)、普通混装印制电路板(PCB)点粘合剂、涂焊锡膏、元器件安装设备、焊接以及测试等技术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工艺技术的统称。SMT涉及材料、化工、机械、电子等多学科领域,是一种综合性高新技术。

SMT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组装密度高、产品体积小、重量轻。SMC、SMD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3~1/10左右,可以装在PCB的两面,有效的利用了印制板的面积,减轻了电路板的重量,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质量减少60%~80%。

(2)可靠性高、抗震能力强。SMC、SMD无引线或引线很短,质量小,因而抗震能力很强,焊点失效率比THT至少降低一个数量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3)高频特性好。SMT减小了电磁和射频干扰,尤其在高频电路中降低了分布参数的影响,提高了信号传输速度,改善了高频特性,促使整个产品性能提高。

(4)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降低成本达30%以上。

表面焊接技术是表面安装工艺的核心,是决定可靠性的关键工艺。发展方向是免清洗焊接技术和智能焊接工艺,另外在焊接材料上也在开展新的研究,发展了以适应窄间距安装(FPT)的新型焊料、导电粘接剂等。

SMT的工艺流程有以下四种,图6-17、6-18分别为双面组装工艺和双面混装工艺:

图6-17 双面组装工艺流程

(1)单面组装工艺: 来料检测→丝印焊膏(点贴片胶)→贴片→烘干(固化)→回流焊接→清洗;

(2)单面混装工艺: 来料检测→PCB的A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贴片→烘干(固化)→回流焊接→清洗→插件→波峰焊→清洗;

(3)双面组装工艺:

a. 来料检测→PCB的A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贴片→烘干(固化)→A面回流焊接→清洗→翻板→PCB的B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贴片→烘干→回流焊接→清洗。此工艺适用于在PCB两面均贴装有PLCC等较大的SMD时采用。

b. 来料检测→PCB的A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贴片→烘干(固化)→A面回流焊接→清洗→翻板→PCB的B面点贴片胶→贴片→固化→B面波峰焊→清洗。此工艺适用于在PCB的A面回流焊,B面波峰焊。在PCB的B面组装的SMD中,只有SOT或SOIC(28)引脚以下时,宜采用此工艺。

图6-18 双面混装工艺流程

(4)双面混装工艺:

a. 来料检测→PCB的B面点贴片胶→贴片→固化→翻板→PCB的A面插件→波峰焊→清洗。先贴后插,适用于SMD元件多于分离元件的情况。

b. 来料检测→PCB的A面插件(引脚打弯)→翻板→PCB的B面点贴片胶→贴片→固化→翻板→波峰焊→清洗。先插后贴,适用于分离元件多于SMD元件的情况。

c. 来料检测→PCB的B面点贴片胶→贴片→固化→翻板→PCB的A面丝印焊膏→贴片→A面回流焊接→插件→B面波峰焊→清洗。A面混装,B面贴装。先贴两面SMD,回流焊接,后插装,波峰焊。

d. 来料检测→PCB的A面丝印焊膏→贴片→烘干→回流焊接→插件,引脚打弯→翻板→PCB的B面点贴片胶→贴片→固化→翻板→波峰焊→清洗。A面混装,B面贴装。

e. 来料检测→PCB的B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贴片→烘干(固化)→回流焊接→翻板→PCB的A面丝印焊膏→贴片→烘干→回流焊接(可采用局部焊接)→插件→波峰焊(如插装元件少,可使用手工焊接)→清洗。

SMT基本工艺构成要素:

丝印(或点胶)→贴装→(固化)→回流焊接→清洗

(1)丝印: 其作用是将焊膏或贴片胶漏印到PCB的焊盘上,为元器件的焊接做准备。所用设备为丝印机(丝网印刷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

(2)点胶: 它是将胶水滴到PCB的固定位置上,其主要作用是将元器件固定到PCB板上。所用设备为点胶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或检测设备的后面。

(3)贴装: 其作用是将表面组装元器件准确安装到PCB的固定位置上。所用设备为贴片机,位于SMT生产线中丝印机的后面。

(4)固化: 其作用是将贴片胶融化,从而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固化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

(5)回流焊接: 其作用是将焊膏融化,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回流焊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

(6)清洗: 其作用是将组装好的PCB板上面的对人体有害的焊接残留物如助焊剂等除去。所用设备为清洗机,位置可以不固定,可以在线,也可不在线。

尽管现代化生产中自动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但在研究、试制、维修领域,手工方式还是无法取代的,不仅有经济效益的因素,而且所有自动化、智能化方式的基础仍然是手工操作。手工SMT的流程是先涂粘合剂或焊膏,再贴片,最后进行手工焊接。虽然都是手工完成,但是对焊膏、粘合剂、焊剂及清洗剂的要求一点也不能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