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元器件焊锡技巧

电子元器件焊锡技巧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适合表面组装的元器件通常称为表面贴装元器件,包括SMC和SMD两种。早期的SMD多为片状,故有片式元件之称。表面贴装元器件按其功能可分为无源元件、有源元件和机电元件三类。目前,部分表面贴装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的标准已建立,部分器件如晶体、振荡器、连接器和插件等的封装标准化工作正在进行中。表面贴装元器件具有微型化、无引线或短引线的特征,所有引脚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以便在PCB上进行表面组装。

适合表面组装的元器件通常称为表面贴装元器件,包括SMC(表面安装无源元件)和SMD(表面安装有源元件)两种。早期的SMD多为片状,故有片式元件之称。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圆柱形、立方体形和异形等结构,因此目前多用表面贴装元件来描述它。

1. 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分类

表面贴装元器件按其功能可分为无源元件、有源元件和机电元件三类。常见的无源元件有电阻、电容、电位器、电感器等,常见的有源元件有三极管、场效应管、运算放大器及集成电路等。目前,部分表面贴装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的标准已建立,部分器件如晶体、振荡器、连接器和插件等的封装标准化工作正在进行中。

2. 表面贴装元器件的特点

表面贴装元器件具有微型化、无引线或短引线的特征,所有引脚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以便在PCB上进行表面组装。与传统的THC分立元件相比,片式元件具有下列特点:

(1)尺寸小、重量轻。不仅节省了原材料,还能进行高密度组装,使电子设备实现了小型化、轻量化和薄型化。

(2)无引线或引线很短。减少了寄生电感和电容,从而改善了高频特性,有利于提高使用频率和电路速度。

(3)形状简单,结构牢固,紧贴在电路板上,抗振动和冲击能力强。

(4)组装时没有元件引线打弯、剪短等工序,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5)尺寸和形状标准化,适于自动贴装机进行组装,效率高、质量好、综合成本低。

3. 表面贴装元器件的贴装与拆卸

在电子产品小型化发展之际,相当一部分消费类产品的表面贴装,由于组装空间的关系,其SMD都是贴装在FPC(柔性印制电路板)上来完成整机的组装的。

贴装的方式分为常规SMD贴装和高精度SMD贴装。常规SMD贴装对贴装精度要求不高,贴装时多采用手工贴装,个别对精度要求稍高的元件会采用手动贴片机贴装。高精度SMD贴装对贴装精度要求很严格,一般会采用高精度的设备来进行贴装。为保证组装质量,在贴装前对FPC最好经过烘干处理。由于FPC在实现高精度SMD贴装上有诸多困难,因此PCB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片状元件体积小,引脚多,拆卸较困难。常用以下几种方法拆卸:

(1)专用烙铁头拆卸法。采用专门的“Ⅱ”型烙铁头(有多种尺寸),选择合适的尺寸对被拆元件两边引脚的焊锡同时加热,等到焊锡熔化后,就可方便地取下元器件。

(2)吸锡器拆卸法。用普通吸锡器(配合电烙铁)或吸锡烙铁将片状元件各引脚上的焊锡加热熔化后吸掉,便可拆下元器件。

(3)吸锡铜网法。吸锡铜网是用细铜丝编织成的网状带子,将网线覆盖在多个引脚上,网线涂上助焊剂,用烙铁加热; 等到引脚上的焊锡熔化后,拉拽网线,引脚上的焊锡即被网线吸走,剪去已吸附焊锡的网线,重复几次,便可将各引脚上的焊锡全部去除,就可以卸下芯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