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抽样检测和抽样调查的区别

抽样检测和抽样调查的区别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组织方式。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普查对集中领导和统一行动的要求最高。在被调查的总体数量较多时,这种抽样方法更为方便。偶遇抽样又称任意抽样,它是根据调查者的方便与否而采取的、以尽可能使调查对象体现总体代表性的一种抽样方法。判断抽样又称为目的抽样,它是调查人员凭借主观意愿、经验和知识,从总体中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样本作为调查对象的一种抽样方法。

统计调查方法指的是搜集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方法,也就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

2.3.1 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方法按组织方式可分成五个类别。

2.3.1.1 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组织方式。它是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按统一的表格形式、指标内容、报送时间,自上而下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统计报告制度。统计报表制度具备统一性、时效性、全面性、可靠性的特点,可以满足各级管理层次的需要。

2.3.1.2 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一般是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但也可以调查某些时期现象的总量,乃至调查一些并非总量的指标。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普查对集中领导和统一行动的要求最高。

2.3.1.3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作出数学上的说明。抽样调查的具体内容将在2.3.2节详细介绍。

2.3.1.4 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少数重点单位所进行的调查。重点调查的特点是省时、省力,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能否开展重点调查是由调查任务和调查对象特点所决定的。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本情况且调查对象中又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方可实施。

2.3.1.5 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出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在有些情况下,可用典型调查估算总体数字或验证全面调查数字的真实性。

2.3.2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的关键是抽样。根据不同的抽样,可分为随机抽样调查和非随机抽样调查两种类型。

2.3.2.1 随机抽样调查

随机抽样调查就是调查对象总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同等的被抽中的可能,是一种完全依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的抽样调查,被称为是一种“等概率”。随机抽样调查有四种基本形式,即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纯随机抽样,是事前对总体数量不做任何分组排列,完全凭偶然的机遇从中抽取样本加以调查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可采用抽签法、摇码、查随机数表等方法来抽取样本。采用这种抽样方式比较适合于总体单位之间差异较小的状况。实施步骤:①取得总体单位名录,即所有被调查对象;②为总体单位编号;③利用抽签法、随机号码表等抽取样本。

等距抽样。等距抽样亦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这种抽样方法要求先将总体各个单位按照空间、时间或某些与调查无关的标志排列起来,然后等间隔地依次抽取样本单位。抽样间隔等于总体单位数除去样本数所得的商。在被调查的总体数量较多时,这种抽样方法更为方便。实施步骤:①取得总体抽样框架;②为总体单位排队编号;③计算抽样距离间隔;④在抽样距离间隔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单位;⑤按照间隔数依次抽取其他样本单位。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亦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适用于总体量大、差异程度较大的情况。先将总体单位按其差异程度或某一特征分类、分层,然后在各类或每层中再随机抽取样本单位。分层抽样实际上是科学分组或分类与随机原则的结合。分层抽样有等比抽样和不等比抽样之分,当总体各类差别过大时,可采用不等比抽样。除了分层或分类外,其组织方式与简单随机抽样和等距抽样相同。

整体抽样。整体抽样即按照某一标准将总体单位分成“群”或“组”,从中抽选“群”或“组”,然后把被抽出的“群”或“组”所包含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被抽出的“群”或“组”的所有单位都是样本单位,最后利用所抽“群”或“组”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抽取“群”或“组”可以采用随机方式或分类方式,也可以采用等距方式来确定;而“群”或“组”内的调查则采用普查的方式进行。整体抽样又可分为一段抽样和分段抽样两种类型。

2.3.2.2 非随机抽样调查

非随机抽样调查是指抽样时不是严格按随机原则来抽样,而是按照调查人员主观设立的某个标准抽选样本,被称为不等概率抽样。由于非随机抽样不是依照大数定律为基础,因此,理论上说它无法准确地推断总体。但是,在现实的许多情况下,必须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而且,非随机抽样取得的调查资料并不是没有参考价值。

采用非随机抽样一般有以下原因:第一,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合,受客观条件限制,调查人员无法从容地进行随机抽样;第二,在调查对象的总体数量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确定总体与样本的比例,只好采用非随机抽样的办法,例如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调查等;第三,总体各单位间的离散程度不大,而且调查人员又具有丰富的调查经验,为了快速获得调查结果,提高调查的时效性,而采用非随机抽样的办法。非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和配额抽样。

偶遇抽样又称任意抽样,它是根据调查者的方便与否而采取的、以尽可能使调查对象体现总体代表性的一种抽样方法。“街头拦人法”和“空间抽样法”是任意抽样的两种常用方法。“街头拦人法”是在街上或路口向巧遇的行人进行调查。例如,在街头上向各种偶遇的行人调查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请偶遇的行人填写某种问卷等。“空间抽样法”是对某一场合内相对聚集的人群,或从后向前,或从里到外,或从左至右,对他们进行抽样调查。比如,在大型展览会上或电影院内向观众询问对某一热点问题的看法。偶遇抽样简便易行,方法灵活,能及时取得所需的信息资料,省时、省力、节约经费。一般用于非正式的探测性调查,只有在调查总体各单位之间差异不大时,抽取的样本才有较高的代表性。

判断抽样又称为目的抽样,它是调查人员凭借主观意愿、经验和知识,从总体中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样本作为调查对象的一种抽样方法。判断抽样的前提是调查者对所调查总体有关特征有相当的了解,判断抽样选取样本单位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选择最能代表普遍情况的调查对象,往往选“平均型”和“多数型”为样本(“平均型”是在调查总体中具有平均水平的代表性单位,“多数型”是在调查的总体中占多数的单位);其二,是利用调查总体的全面统计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主观地选取样本。在样本规模小、样本不易进行分门别类的挑选时,判断抽样方法有较大的优越性,但由于其精确性依赖于调查者对调查对象的了解程度、判断水平和对结果的解释情况。所以,在调查精度要求不太高的调查中,或时间较为急迫的情况下,判断抽样方法常常被调查者使用。

配额抽样也称作定额抽样,是非随机抽样中最流行的一种。配额抽样在调查前先确定一定的样本容量,并制定出与调查内容有关的标准,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类,将样本数量按不同标准予以配额,再从符合标准的调查单位中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配额抽样的方法类似于随机抽样中的分层抽样,但是,配额抽样是主观地确定调查对象的分配比例,并不按随机的原则进行。配额抽样的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可以保证总体各个类别的样本中都有代表,使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采用定额抽样事先要对总体中所有的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然后按照这些特征分配样本数额。

阅读案例

内在有偏的样本

不久前,报纸和新闻杂志上报道:近10年来美国大约有400万名天主教徒变成了基督教徒。资料来源于由丹尼尔・A.波林牧师主导的调查,丹尼尔・A.波林是教派组织《基督教先驱报》的编辑。《时代》杂志描述了整个故事的梗概:

“通过对全美基督教牧师的横截面展开调查,《先驱报》得到了调查结果。调查共发出25000份问卷,其中2219名牧师反馈回了问卷,回收的问卷显示:在过去10年里共有51361名原罗马天主教徒变成了基督教徒。根据样本推算,波林得到了全国范围的估计:近10年来全美共有4144366名天主教徒改变信仰,变成了基督教徒。主教威尔・奥斯勒写道:即便考虑到误差,全美范围内这一数据也不可能少于200万或者300万,而且很有可能接近500万。”

虽然《时代》没能指出真相的关键之处,但是它却使我们了解到被调查的牧师中超过90%的人没有回答,这已经值得我们向它鞠躬表示敬意了。为了彻底破坏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我们只需要指出:这个“500万”是不可靠的,因为调查中有高达90%的牧师没有发表看法,或许他们中大多数都早已将调查问卷投进了纸篓。

根据以上判断,我们利用管辖范围内所有牧师人数,即181000人———该数据就是波林博士计算时所采用的数据———进行自己的推算。由于从181000名牧师中抽取了25000人接受调查,得到了改变信仰的教徒为51361人,如果调查全部牧师,转变信仰的总人数应该约为370000人。

我们这种粗糙的方法产生了一个十分可疑的数据,但是它至少与那个在全国范围发布的数据一样“可靠”,而后者却是前者的11倍,是的,300万看上去更加令人欢欣鼓舞些。

至于奥斯勒先生充满自信的那句话“考虑到误差”,好吧,如果他发现了一种方法足以弥补未知量所带来的误差,那么整个统计界都将会为之感激涕零。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结论的不可靠?

资料来源:上海财经大学《社会统计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站(有删节)。

2.3.2.3 抽样调查的实施步骤

尽管抽样调查的种类很多,确定调查对象的过程也因抽样类型不同而有些差异,但就总体情况而言,抽样调查的程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确定调查的总体。调查总体就是根据调查目的要求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总体范围是抽样的基础,总体范围明确才能考虑样本与总体的比例。

第二,确定总体名单。

第三,确定样本规模。样本规模就是所要抽取样本应包括的单位数。一般意义上说,样本比例越大,抽样的误差率就越小。因此,在人力、物力、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确定一个规模合适的样本数量时,应根据调查允许误差及可靠性的要求,按公式推算样本数,规模与总体比例应成正比。

第四,抽取样本。

第五,评估样本。即检查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如何,如果极限误差小于或等于允许误差,其样本符合要求。

第六,实施调查。

2.3.2.4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抽样调查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

第一,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可以不去调查全部情况,就可以把握总体状况。所以,对于那些不可能和没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问题,最好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进行。

第二,运用抽样调查对全面调查进行检验。全面调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和经费多,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在不知调查质量如何、需要检验或验证时,显然不能重新用全面调查方式去进行检验,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常用抽样调查进行检查修正。

第三,通过抽样调查对同一调查对象在不同时期进行连续不断的调查,可以监测环境和分析发展变化趋势,这对社会组织了解现状、预测未来、制订发展规划来说是非常重要。

第四,对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判断某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行为的取舍时,也经常利用抽样调查来测定。

第五,在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可节省开支,争取时效,用比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达到满意的调查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