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起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起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车主来到维修站反映在驾驶车辆出行时,出现起动机不转动,车辆无法起动的故障现象。但在着手分解起动机之前,应先大致确定故障原因,这样可提高检修效率。再次总结出起动系统故障原因和诊排流程,最后到实车诊排的检测。

2014年“创新杯”教学设计及说课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等奖  景强

设计理念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法改革是很重要的一环节,如何将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性强、趣味性浓、系统性高等方面过渡,能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达到“学以致用”,本教学任务作了些尝试:首先,采用情景教学导入,模拟汽车维修场景。结合汽车维修站工作流程,模拟“维修接待”,接受故障报修。让学生引起联想,充分体验到日后“修车”工作环节,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分层推进,全面提高。在整个教学任务实施中,从“查、说、写”到“讲、找、测”等多个环节,让他们的“口”“脑”“手”动起来。让他们“会说”“会写”“会做”。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查询、合作学习的形式,享受学习的乐趣。另外,把课堂搬到车间,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车间课堂化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来深化理论,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工作严谨的职业素养和善于解决问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此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一方面它是对前面起动系统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另一方面为后续点火系统故障诊排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整个教学内容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材处理方面,根据汽车维修岗位实际要求,将本内容任务化,把起动系统故障分析和确定流程的学习融入整个教学任务中。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汽修班二年级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他们已经对汽车电器有了初步的了解,接受了实训车间安全教育,能够使用万用表检测起动系统简单线路。但是他们在电路逻辑分析,维修实践和故障诊排等方面还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分析起动系统故障原因。

(2)能够确定起动系统故障诊排流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熟练规范地排除起动系统故障。

情感目标

(1)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规范化作业的良好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顽强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

教学重点

(1)分析起动系统故障的原因。

(2)确定起动系统故障诊断流程。

教学关键点  掌握起动系统的控制电路。

教学难点  熟练规范地排除起动系统故障。

教法学法

教法  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示范演示法;

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桑塔纳实训车、万用表、跨接线、试灯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热身

老师:为了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在任务实施之前,让学生进行了课前热身任务宣言

学生:态度端正,认真宣读

任务宣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学习动力。)

二、课堂教学(90 min)

任务导入——问(约5 min)

教学情景:一辆大众桑塔纳轿车,行驶里程在15000km以上。车主来到维修站反映在驾驶车辆出行时,出现起动机不转动,车辆无法起动的故障现象。客户请求进行维修。

学生:维修接待,接受“起动机不能起动故障”的报修。

老师:配合学生维修工作环节。

维修接待

要求:真实模拟维修接待场景,使用规范礼仪和语言进行维修接待。

老师:设置疑问,如何解决车辆的故障问题呢?

学生:动脑思考,分析问题。

设置疑问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带着任务进入角色状态。)

(二)任务深化——查﹑说﹑写(约15 min)

1.查——查询资料

老师:预先提供各种相关维修技术资料和网络资源。

学生:自主查询,找出故障原因。

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说——故障原因

老师:选取了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FLASH电路说一说找出的故障原因。

学生:说出了部分故障原因。

教师:借助起动系统控制电路图,把故障原因讲清。并对学生存在的遗漏点补充。

学生:记录、总结出故障原因。

FLASH电路

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实现了学生分层推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写——诊断流程

老师:再次设置疑问,怎样才能排除故障呢?引导学生制定诊排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请教老师支援的方式,按照“先易后难﹑省时合理”的诊排原则。各组开始制定维修方案。

工作任务页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实施——讲﹑找﹑测(约55 min)

1.讲——示范讲解

老师:给学生播放起动系统故障点的检测视频,结合起动系统控制电路将各故障点分段讲清,并且演示了起动系统在电源﹑起动机﹑线路三个方面的检测方法。

学生:认真观看,总结和记录。这一环节是查找的环节。

起动系统控制电路图

演示检测方法:

电源检测:开前照灯或喇叭检查,如果喇叭声音嘶哑低沉,灯光暗淡,表明蓄电池存电量不足(用万用表检测)或接柱线接触不良。

电源检测

起动机检测:电动机

用螺丝刀或导线连接端子“30”和“C”,若起动机运转,表明直流电动机正常;如果不转动,表明电动机有故障,应检查电动机。

端子“30”和“C”短接

电动机的主要部件检测:

1.磁场绕组(定子)和电枢绕组(转子)的断路和搭铁检测。

老师:在示范环节,提醒学生万用表正确选择量程,并准确读取数据并能够通过检测数值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学生:认真观看,总结和记录。

起动机定子总成

磁场绕组(定子)检测

转子总成

磁场绕组(定子)检测

2.检查电刷

老师:讲解电刷中极易出现的故障问题。

注意:碳刷在使用中磨损较快,检修时应重点检查其磨损情况。炭刷的高度应不低于新碳刷高度的2/3,若磨损过多,须及时更换。安装时应使碳刷与整流器的接触面积不小于75%,否则应予以研磨。

学生:认真观看,总结和记录。

电刷与电刷架

电刷长度检测

绝缘电刷检测

起动机检测:电磁开关

在直流电动机正常情况下,用导线连接电磁开关“30”和“50”接线柱(注意应在3~5 s内完成,以防止线圈烧坏)。如果起动机运转,表明电磁开关良好;如果起动机不转,表明电磁开关有故障,应检查起动机电磁开关。

短接“30”和“50”端子

检测吸引线圈

检测保持线圈

起动机检测:传动机构

在确保驱动齿轮无损坏的情况下,握住外座圈,转动驱动齿轮,应能自由转动;反转时不应转动,否则就有故障,应更换单向离合器

单向离合器检修

注意:如果车上检查过程中,发现起动机确有故障,则要从车上拆下起动机进行维修。但在着手分解起动机之前,应先大致确定故障原因,这样可提高检修效率。

线路检测:

使用万用表或试灯分段检测电磁开关“50”接线柱到点火开关的各线路。

线路检测

(设计意图: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规范地排除起动系统故障。)

2.找——查找问题

老师:巡视各小组,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查找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加以暴露,并及时纠正。

学生:根据示范,各小组开始练习操作。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规范化作业的良好习惯,初步达成能力目标,突破了难点。)

3.测——实车操作

老师:巡视各工位,保证实训的安全和有序。

学生:分工分组、扮演角色实车操作。并按企业工作流程进行了维修质量检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工作态度。)

(四)任务完善——评(约10 min)

教师:对小组完成情况评测打分,完成学生评测表。

学生: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完成自测和互评。

师生:共同总结出最省事﹑最合理诊断流程,最后回归案例,解决了客户故障车辆问题。

实训项目评测表

(设计意图: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通过该环节,让学生对本教学任务的学习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

(五)任务反馈——思(约3 min)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这堂课的所学,设计了板书。再次总结出起动系统故障原因和诊排流程,最后到实车诊排的检测。

学生:回顾这堂课。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理清了本节课的思路,强化了重难点。)

(六)任务延伸——练(约2 min)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写出带有保护继电器的故障车辆诊断流程。安排学生进入学校汽修厂进行实车诊排。

练一练

(设计意图:巩固了这堂课的所学,又为后续点火系统故障诊排等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由情景导入,让学生扮演汽车维修工角色;在享受学习乐趣方面:学生自主查询、团结合作,“查、说、写、做”贯穿整个任务中;在浓化情趣方面:让学生提高了职业素养,学会工作和生活。将课堂与车间结合起来,始终贯穿“理论—实践—理论”思想,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在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着遗憾,就是在任务实施中,个别学生基础薄弱,不能熟练规范地排除起动系统故障。鉴于这种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上加大对这部分同学的关注,力所能及地为其完成任务扫清障碍。这个遗憾在任务实施中,还表现在教师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和资源,但是否对所有学生均起到作用。这也是一个问题。同时,在“查﹑说﹑写﹑做”各环节,虽然他们都完成了作业,但是有的学生有可能并非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提醒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作业的正确和错误不是最重要的,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任务在于,将学生引向自主学习的道路,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带问题学、实践中需要学。教学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四方面的技术能力,所以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均须以此为出发点,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