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如果不是严重的注水式下降,而仅仅是渐渐地降低,其实应该说是一件好事,这代表着经济的良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缓步提高。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们经历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那时候没有听说谁抱怨钱不值钱,因为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人们的收入也提高了。
但是在最近几年,民间的抱怨声音开始多了起来,这主要是因为,这几年货币购买的下降速度有点让人吃不消了,很多人收入的上涨速度根本比不过物价的上涨速度,总体上讲反而是收入水平降低了,很多人开始觉得钱不值钱了。而从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这其实就是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用简单的说法就是钱不值钱了。举个例子,一个单位的朋友轮流到同事家里做客。在王工家,馒头做得只有包子那么大,但吃了两个馒头就饱了;去赵工家,馒头做得比拳头还大,但吃了6个还是腹中空空。
朋友们不知其所以然,有会做饭的朋友解释说,王工家的馒头是俗称的“死面”馒头,没有放太多的发酵粉。而赵工家的馒头无疑是发酵粉主打,一个馒头轻轻一捏就缩小了一半,就像是海绵一样。也许赵工家所用的面粉量还不如王工家的多,但是看上去,赵工家的馒头要大很多。也就是说,看起来很多的东西,实质上却没有什么分量。这故事中的道理,和通货膨胀的道理是比较类似的。
中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国际热钱的涌入,关于国际热钱导致通货膨胀,我们在第一章已经有所讲述,这里仅介绍一下这次的经过。
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开始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此举是为了刺激美国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复苏,但同时,却将压力抛给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新兴的市场经济体。
自美国QE3推出之后,全球资本市场资本开始从发达国家大举流向新兴市场,中国开始吸引大量外来资本,在几个月内吸引了其中80%以上的资金。有业内人士称,此次热钱的流入,就是冲着利差套利而来的,因为美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维持近零利率,而港元是跟美元挂钩的,所以港元也将维持很低的利率,涌港资金在香港用港元借人民币,投资离岸人民币债券之类的固定收益品种稳赚不赔。
热钱的涌入,导致中国社会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在此时,央行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并没有对热钱进行防范。因为央行认为,我国现在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依然是保持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从短时间来看,热钱的流入是有益于经济增长的,于是央行对这股热钱基本上听之任之,通胀因此而加剧。
不过,真正让通胀变得严重的是另一方面原因,就是货币超发导致的收入被稀释。在这里,需要介绍一个简单的金融模型帮助读者理解这个问题。
前提:假设在一个稳定而封闭的市场里,整个市场一共拥有100万元资本作为流通的货币,而你在这当中占有1万元,你过着正常的生活,进行正常的经济活动。
变量1:因为你的勤劳和运气,你的1万元增加到了2万元。相对整个市场来说,你变得富有了,那么你的生活水平必然会得到提高。当然,如果你赚钱不花则另当别论,但至少你确实有钱了。
变量2:因为你的勤劳和运气,你的1万元增加到了2万元,但是,整个市场的流通资本也从100万元增加到了200万元,那么此时你是变得富有了吗?也许是的,但生活水平却不会得到提高,你的有钱也只是一种表象,实际上你还是仅占有市场资本的1%,没有发生变化。
变量3:因为你的勤劳和运气,你的1万元增加到了2万元,但是,整个市场的流通资本却从100万元增加到了1000万元,那么此时你变得富有了吗?恐怕连你自己也知道没有。你确实有钱了,但你的钱却已经被更多的钱给稀释掉了,现在你只占有市场资本的0.5%。
货币超发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用更多的货币量来稀释掉你的收入。读者可以想一下,最近几年时间,你的收入是不是有了显著的增加。
毕业生收入从5年前的一个月3000元左右上涨到了现在的4000元左右,上涨了1/3。但翻开当初的消费记录再看一看,你身边商品的价格是不是也有了更为显著的上涨,上涨的又何止1/3。我们不比畸形的房价,就仅从衣食住行来看,很多也不止上涨了一倍,这样一对比,我们的实质收入非但没有上涨,其实是降低了。这就是因为货币超发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我们的内心虽然厌烦,但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不过如果有的读者完全看不到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而只盯着工资的上涨,觉得自己的财富增加了,那么我们就只能说他实在是太没有金融头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