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较教学基本课型及活动形式

比较教学基本课型及活动形式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较辅导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有计划地开展教师主导的比较教学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比较学习的认识过程。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比较、启发比较、诱导比较和比较创新,领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比较学习能力。所以,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或并列的知识点,一般采用归纳比较的教学方法,可以获得“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比较学习中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一、比较教学基本课型

1.比较辅导课

比较辅导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有计划地开展教师主导的比较教学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比较学习的认识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比较、启发比较、诱导比较和比较创新,领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比较学习能力。例如,碳原子sp3、sp2、sp㊣杂化与有机物的结构,要引导学生查阅和思考电子排布、电子云分布、轨道杂化与空间结构的关系。实践表明,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实质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界因素(如开放教育特点、教师水平、教学设备、学习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内在因素(如学生特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比较学习能力等)。内在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归纳,通过学生的独立思维高效率地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使学生在认知结构和比较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

2.归纳比较课

归纳比较课主要是以旧知识为基础,以指导比较学习新知识为落脚点,进一步归纳和掌握知识,并扩展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空间的过程。在比较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回顾学过的旧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比较学习与独立思考,深刻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辐射程度,并不断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进行丰富和深化。所以,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或并列的知识点,一般采用归纳比较的教学方法,可以获得“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比较学习中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例如,教学O2、Cl2、SO2、C2H4、CH3COOCH2CH3阿司匹林等几种常见气体或有机物的制备时,一般采用比较教学法。在学习过O2、Cl2、SO2、C2H4、CH3COOCH2CH3、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后,要求学生将制取的药品、制备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及收集方法等进行综合比较,从而使学生了解物质制取时,选取反应药品、制取装置、收集方法等是由实验特点、反应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物质性质共同决定的。如果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等改变,制取装置也将可能发生改变,从而使知识得以扩展和延伸。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室有关物质制备的实验设计和探究,使知识得以巩固。

3.自主比较课

根据已有知识和认知结构的个体差异,把问题当作学习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把学习过程当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精心铺设循序渐进的体验台阶,教给学生对比、类比、反向思考、探索因果、引发追问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自主比较方法和比较途径,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自主比较和解决问题,学会在学习中体验、总结和反思,树立顽强、自信的学习品质。在进行自主比较教学时,教师应选择恰当的自主比较学习内容,当学生没有时间比较探究所有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开放思维、自主比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比较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溶液和胶体”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环环紧扣比较教学,步步推进“溶液→分散系→胶体→用途”,落实“溶液和胶体”的教学。实践证明,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堂堂用、年年用,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情绪低落。只有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对课堂教学的稳固的调控功能。

4.分层比较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即分层教学理论。他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分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对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问题、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入手。可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施分层比较教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如何分层、如何实施、怎样推进是比较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和信心,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使比较学习与比较教学达到最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便问题幼稚、可笑甚至荒诞,也要加以鼓励,绝对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打破常规,勇于对现有知识质疑,勇于挑战权威。因此,在化学分层比较教学中,既要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要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或“优等生煽动、中等生冲动、后进生激动”的局面,又要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分层比较教学的有效性。

5.比较实验分析课

比较实验分析课是一个不断丰富学生感性知识,提高学生思维、分析概括能力,进而上升为理性知识的过程。大量的感性认识是学生进行科学比较后形成概念不可缺少的条件。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得对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的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形成概念,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为此,教师要重点指导和启发学生系统地观察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原因、加工总结形成概念。例如,酸碱滴定实验及其数据、误差分析;物质的分光光度分析法及其空白实验。

例 “喷雾作画”的魔术式实验分析。

实验原理: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显绿色,遇到亚铁氰化钾K4[Fe(CN)6]溶液显蓝色,遇苯酚显紫色。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

实验用品:白纸、毛笔、木架、图钉、喷雾器;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

实验步骤:①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②把纸晾干,钉在木架上;③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从而出现美丽的图画。

这种实验教学改变了过去做一个实验、学一条性质的注入式教学。采用这种比较实验分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思维、概括、分析等综合能力,帮助学生从宏观思维向微观思维过渡,建立概念,理解原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能力的获得也是学生形成比较学习能力的基础。

6.比较实践活动课

比较实践活动课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不断地形成技能,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知识不能替代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要经过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每学完一个章节,学生就需要做一些与之相关的习题、实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兴趣。这样的信心和兴趣也是培养学生比较学习能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些特点,例如,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不断存储和丰富的过程,并通过反复的社会实践逐渐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极其丰富的,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要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例 解密“气功点火”。

设计背景:生活中的欺骗现象——不法分子声称他们的气功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能用“气功点火”。

实验用品:白磷、二硫化碳、废报纸。

实验过程:把小块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再将溶解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洒在废报纸上,一段时间后,二硫化碳挥发,白磷发生缓慢氧化而燃烧。

该实验表明了白磷发生缓慢氧化温度升高达着火点而自燃的性质。

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校企产学研合作是社会综合实践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有效提升个人社会综合实践能力。

比较教学课型还有目标导学、行动实验、实践拓展、主体教学、危机教学、个性化教学、体验式教学、“自主—合作—比较”三段式教学等课型。在教学实践中,不同比较教学课型的运用不是单一、机械的。采用哪种比较教学课型或将哪几种课型并用,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课题形式和学生情况而定。学生只有具备了比较学习能力,才能不断掌握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学习方法与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而言之,建构化学比较学习与比较教学,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形成具有现代理念的比较教学的教育观。实践证明,比较教学在课堂的运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这不仅切合现代新课程教育理念,还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化学教学法,能够在新的教育教学要求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比较教学活动形式

现代理念下的化学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和综合;教学方法的改变,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变单纯的讲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比较学习。比较教学并非等同于对比教学,它强调的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解惑、迁移拓展的研究性及个性化学习方式,获取新知识的活动。比较教学活动是一种具有条理性、系统性、特殊性的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和深层发展。比较教学活动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形式一:精选材料,学会比较。

比较是人类接受知识发展能力的最高形式,也是学会学习的基本方法。通常采用图表法、框架法、综合法、归纳法、质疑法等比较形式。对知识、材料进行粗、细、精、准、深、展的比较,不仅要吸收和接受知识内容,更重要的还是对内容进行比较加工、分析、综合、创新。例如,酶的概念为“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扩展、引申、探究,对酶可以有四点理解: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凡是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皆可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表现为酶的不稳定性;②酶不是一般蛋白质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而是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剂的一般特点和特殊性;③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数量极少但种类很多;④酶的生物催化和二氧化锰等无机催化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学生的比较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自觉变为自觉,循序渐进,逐步形成的。

形式二:创设情境,比较探索。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进行主动积极的比较、探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比较学习课堂,营造比较探究的氛围,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会学习、会比较、会探索,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进行比较学习、研究问题的过程。例如,“淀粉遇碘变蓝实验”在课本上的步骤为:取少量淀粉液,加2mL蒸馏水,再加一滴碘液。如果教学时让学生先用醮碘酒的棉球对手进行消毒,然后用消过毒的手拿起一个白色馒头,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了:刚才还是白色的馒头变成了紫色。这种魔术般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这样的情境创设新颖、有趣味,能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比较学习能力。

又如,“甲烷的空间正面体构型”是认识甲烷性质的关键,也是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一种物质等概念进行比较辨析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就无法直观地解释甲烷的正面体构型。应要求学生采用苹果、橘子、竹筷等材料,自己做甲烷的球棍模型,并与其他物质结构做比较。通过选择苹果、橘子探索碳原子、氢原子的大小对比。通过连接方式、空间架构等理解烷烃的同系物的概念,发现烷烃的锯齿状结构及其同分异构现象。

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自主比较,将微观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深奥知识浅显化。教师应把自己放在初学者的位置,与学生一起比较探索,尽可能地把教学过程模拟成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研究问题的状态中,将“提问”改为“提示”,诱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张扬独特的个性、提高比较学习的能力。

形式三:比较复习,梳理结构。

在化学教学中,每学完一章一节,都应引导学生对各章节的知识进行重温,比较、归纳、总结和建立知识网络,理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例如,用比较学习法对“烃及卤代烃”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巩固有机物的计算及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又如,晶体是学生相对薄弱且容易混淆的知识,如果在教学中对三种晶体类型进行如表2.1所示的比较复习,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表2.1 三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形式四:自主研究,比较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往往是从“置疑”开始,从比较开始的。“善疑多问”“善比创新”不是靠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例如,探究SO2的漂白性时,可以选择氯水进行条件、操作过程、现象等的比较,认识SO2和氯水的漂白性的本质区别。又如,介绍“氨基酸与蛋白质”之后,比较氨基酸形成多肽与DNA的关系,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收集报刊有关氨基酸、多肽与DNA的报道,综合比较,理解跨学科知识,撰写小论文

如何有效实施比较教学?从比较教学课型及活动形式来看,一是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比较学习,体现自主学习的意义。教师要变单纯的讲解、复习、做题为启发学生比较学习,探究知识,放手让学生“干”,给学生自主比较、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空间。二是要重视比较学习的过程。重视过程的教学比面向结果的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比较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过程、形成过程、思维过程和方法过程的理解,体验扩展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和建立新知识的过程。三是要加强比较方法的训练。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珍珠项链式”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知识比较教学,加强比较方法的训练,培育学生比较学习素养和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比较学习思维能力,实现能力的有效转化和与经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四是要给足学生比较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比较学习。在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分配上,教师要精心构思、合理布局,使整个教学过程疏密有间、张弛有度、留有余地。使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学习发现问题、置疑释疑、归纳总结、获得知识,这样更有利于释放学生正能量、开发学生潜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