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可尼的走运和蔡元培的愧疚

马可尼的走运和蔡元培的愧疚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月8日,交大举行马可尼纪念柱植基礼。当时收到的电文如下:马可尼太走运了,他的成功是因为大气中有一个电离层,使得从地面射来的无线电波发生折射和反射。馆中陈列了不少马可尼获得的奖励证书,但没有提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上海交通大学110年校庆之际,马可尼纪念柱复原重建。担当起马可尼纪念柱的保护工程设计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炯。

1933年12月,无线电发明家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勋爵夫妇应邀访问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12月8日,交大举行马可尼纪念柱植基礼。那天,马可尼轻抚闪闪的铜柱,亲手铲开土壤,然后将高高的铜柱植立于工程馆前草坪之上。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会同时任校长及千余名师生,用热烈的掌声见证了这个简洁而又深刻的典礼。

马可尼1874年出生于意大利。1895年,年仅21岁的他就发明了无线电。而后他不断提高无线电装置的发射功率和接收机的效率,相信可以将无线电波发射到遥远的地方并在那里接收到它。他踌躇满志地试验向大西洋彼岸发送信号,志在必得。但比他物理知识丰富的专家们嘲笑这个举动,对马可尼说,无线电波像光一样直线传播,不可能沿着地球表面(球面)行进,故而会射向太空散失。马可尼不听劝,终于在1899年成功实现了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通讯。当时收到的电文如下:

“你的来电收妥无误,而且很清楚。”

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电磁波通讯,马可尼因在无线电报领域做出卓著的创新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马可尼太走运了,他的成功是因为大气中有一个电离层,使得从地面射来的无线电波发生折射和反射。无论是他还是专家们当时都不知道这一点,尽管专家们的逻辑分析是正确的。至于电离层的形成原理则如同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曾仔细分析过紫外光使气体电离的物理原理,当然这是后话了。

马可尼的声名鹊起是因为有贵人相助——他得到了时任英国交通部交通总监普鲁斯的大力支持。普鲁斯也是一名电气科学家,他邀请马可尼去英国,把自己的成果一一介绍给他,还在英国帮助马可尼成立研究室及申请无线电收发设备的专利。当然,普鲁斯这么做,是为了让英国在通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我曾于1987年在加拿大访问时去了一趟大西洋中的纽芬兰岛,岛上有马可尼纪念馆。1901年,马可尼在纽芬兰收到了发自英格兰康沃尔的信号“S”,这一成功也得益于高空中的传导层对信号的反射与折射。

馆中陈列了不少马可尼获得的奖励证书,但没有提到诺贝尔物理学奖。我感到不解,就向值班的一位女馆员说起。馆员很惊喜,原来她竟从未听说过这件事。

在1933年12月8日上海各学术团体欢迎马克尼的茶话会上,蔡元培说:“无线电的学,在马可尼先生以前,如德国的赫兹,英国的麦克斯韦……均可为马可尼先生之前驱,而我们却没有这一种经历,这是我们不胜惭愧的。”他又说:“我们只要肯努力,绝不是束手无策、专趁现成的。”到了1936年,蔡元培痛心地写道:“我国人士,由来尤多好高骛远。专尚空话,以致有科学落后之今日。”

知道落后而感到愧疚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如今,中国的科研实力已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蔡公元培可以含笑九泉了。

上海交大马可尼纪念柱

在上海交通大学110年校庆之际,马可尼纪念柱复原重建。担当起马可尼纪念柱的保护工程设计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炯。那高达20尺、直径寸余的圆柱,形如第一次开启人类通讯新世界的垂直天线。铜柱下有大理石基座和花岗石板铺地,营造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场所,象征蓝天中飞扬的创新精神。基座两面镶嵌大理石,分别雕刻“天线铜柱”和“马可尼纪念柱”字样。

碑上的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