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计资料在说谎吗

统计资料在说谎吗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计的对象具有“大量性”特征。与此同时,由于统计知识普及程度的不同,社会上对统计的议论颇多。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统计工作,正确了解产生统计误差的原因,辩证地看待统计结果。比如人口统计主要有三大数据来源,分别由统计部门、公安部门、计生部门负责。四是部分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高,不愿意透露真实情况,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不高。五是统计基层基础力量薄弱,统计执法力度不够。

六、统计资料在说谎吗

统计的对象具有“大量性”特征。研究的总体中个体单位的数量表现往往具有特殊性、偶然性,如果只研究其中几个或少数,其结论就不足以说明大量性这一特征,只有对现象足够多的单位进行综合调查与研究,才能消除个体单位的偶然性或特殊性的不正常影响,才能发现现象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与此同时,由于统计知识普及程度的不同,社会上对统计的议论颇多。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统计工作,正确了解产生统计误差的原因,辩证地看待统计结果。

造成一些统计数据与人们的实际感受出现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忽视宏观与微观以及整体数据与局部的区别,将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整体数据与局部数据进行直接对比。统计是从总体上研究事物的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着眼点总是放在宏观大势的把握上。宏观是由大量不同的个体组合而成,宏观经济统计研究的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体特征,统计数据反映的是总体共性特征,它抽象掉了个别,抽象掉了具体,而每个具体的微观个体之间千差万别,因此,在解读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时,必须看数据是否反映宏观经济现象的总体趋势,而不能将宏观数据与某个经济个体对象的特征来比较,更不能将整体与局部对比,进而判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它是由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等八大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测算得出的,利用的是抽样调查的统计方法。在现实中,由于食品特别是蔬菜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居民高度关注其价格变化,但对于如文化娱乐、汽车、数码家电等商品价格的关注程度相对要差一些,因此,居民普遍用对食品或蔬菜价格的上涨幅度来对应地验证CPI的变化,而忽视了汽车特别是家电价格下降也对CPI形成影响。二是政府统计机构与政府部门数据在口径、计算范围等方面存在区别,造成数据不一。比如人口统计主要有三大数据来源,分别由统计部门、公安部门、计生部门负责。计生部门由于计划生育处罚政策等原因可能出现漏报现象;公安部门统计户籍总人口,但是可能存在死亡未销户口、生了孩子未报户口的现象;统计部门主要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只是抽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统计推断,这里就有抽样差异,也不可能100%准确。所以,三个部门得到的人口数据是不相同的。三是个别地区或部门负责人,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人为干预统计工作。四是部分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高,不愿意透露真实情况,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不高。五是统计基层基础力量薄弱,统计执法力度不够。六是统计数据采集的方法尚存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的问题,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准确”是将误差控制在一定区间上的准确,要以“客观性”、“可靠性”、“可信度”来评价统计数据质量。如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整个经济,它是在无法进行全面的调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加工测算,因此,SNA核算表中,为核算账户的平衡,设置了“统计误差”这样的指标。再如抽样调查方法是市场经济国家最经常采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但抽样调查方法也不是万能的,一般也会产生三个方面的数据误差:一是抽样误差,就是在设计抽样调查方案时所考虑的一定范围的误差;二是登记性误差,是在填报调查表时有意或无意错填而产生的误差;三是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程序、录入、审核、汇总不当而产生的误差。评价抽样调查数据质量,不是以全面调查数为依据进行比较,而是要看是不是以规范的概率抽样调查,要看抽样比及抽样误差设计,要看调查表的回收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