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曲率与渐近线

曲率与渐近线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曲线的主要特征应包括:通常,一阶导数用于确定单调区间与极值点;二阶导数用于确定凸性区间与拐点。适当地建立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信息表,对绘制函数曲线是有帮助的。显然,x=1是f的一条垂直渐近线。由于x→∞时,因此f没有斜渐近线。

函数图形的凹向与拐点

单调性、极值性刻画了函数曲线的升降与峰谷形态。然而要比较全面地了解函数曲线,仅仅考虑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性是不够的。例如函数y=1-x2alt在(-∞,0)内均严格单调增加,在(0,+∞)均严格单调减少,同时,x=0均为这两个函数的唯一极大值点,且极大值也都是1。但两者的整体特性却大相径庭。参见图4.2。

alt

图4.2 函数y=1-x2(左)与alt

对于函数,y=1-x2,其任何一点x0处的切线alt(在x0的局部范围内)均在曲线之上。这一特点在alt上并不总能保持。读者可以验证:如果|x0|适当大时,x0处的切线alt却在曲线alt之下。

定义4.6.1 如果在区间(a,b)内的任何一点x0处,函数f的切线均在曲线之下,即在x0某个邻域内总有

alt

则称f在(a,b)内凸(下凹)。类似地,如果在区间(a,b)内的任何一点x0处,函数f的切线均在曲线之上,即在x0某个邻域内总有

alt

则称f在(a,b)内凹(上凸)。

alt

图4.3 凸函数(左)与凹函数(右)

如果向函数值增加的方向看,上述凹凸的定义与几何直观一致。

由于仅需要局部地满足(7)或(8),我们可以借助于Taylor展开式来检验。考虑二阶Taylor展开式,

alt

其中ξ=x0+θ(x-x0),θ∈(0,1).易知,如果f″>0,则(7)满足;如果f″≤0,则(8)成立。于是我们证明了下述凹凸定理的充分性。

定理4.6.2(凹凸判别法) 设f在区间[a,b]上连续,在(a,b)内二阶可导。那么

(1)f在[a,b]内凸,当且仅当在(a,b)内恒有f″≥0;

(2)f在[a,b]内凹,当且仅当在(a,b)内恒有f″≤0.

定理的必要性证明留给读者。

例4.6.3 求函数alt的凹凸区间。

解 通过仔细运算得

alt

当x∈(-1,-1/2)时,f″(x)<0,从而f在(-1,-1/2]内凹;当x∈(-1/2,1)时,f″(x)>0,从而f在[-1/2,1)内凸。  ◇

在上述例子中,函数f在x=-1/2的两侧改变了凹凸性。具有这一特性的点称为拐点。

直接由定理4.6.2可得拐点的必要条件。

定理4.6.4 设f在区间(a,b)内二阶可导,x0∈(a,b)为曲线y=f(x)的拐点,则

f″(x0)=0.

如同f′(x0)=0仅是极值点的必要条件一样,f″(x0)=0也仅是拐点的必要条件。判定x0是否为拐点还需进一步的条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考虑证明下述定理。

定理4.6.5 设f在x0处n阶可导(n≥3),满足

f(k)(x0)=0,k=2,…,n-1,f(n)x0≠0.

如果n为奇数,则x0为曲线y=f(x)的拐点。

下表给出了在f(k)(x0)=0,k=2,3,4,f(5)>0情形下,证明定理4.6.5的步骤示意图。

alt

例4.6.6 若a=π/4-2,则x=π/4是f(x)=(x-a)sinx的一个拐点。

解 计算f的二阶导数,得

f″(x)=2cosx-(x-a)sinx.

则f″(π/4)=0.而三阶(奇数阶)导数f(3)在x=π/4处非零alt因此x=π/4是f的拐点。  ◇

f″在拐点x0处可能不存在,见例题4.6.9。

曲率与曲率圆

在一个半径为R的圆上截取一弧段,其弧长l由半径R与弧段的弧度θ确定:

l=θR.

考虑动点从弧段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此时动点处的切线的角度也随之改变。容易看到,θ实际上是切线角度的改变量。显然,弧长l或切线角度的改变量θ本身并不决定弧段的弯曲程度:等弧长但不等切线角度的改变量,或等切线角度的改变量但不等弧长的两个弧段,可以有不同的弯曲度。下图给出了这两种情形的对比弧段。

alt

图4.4


决定弧段的弯曲程度实际上是半径R.R越大,或等价地,1/R越小,弧段的弯曲度越小。即

alt

决定了弧段的弯曲度。我们称alt为弧段的平均弯曲度。

一般地,在一个可微函数曲线上点P附近截取一曲线段,记l为此曲线段的弧长,θ为此曲线段起点与终点处两切线的角度的改变量,我们用alt定义此曲线段的平均弯曲度。

显然,若l越小,则alt越能准确地反映曲线在P点处的弯曲度。因此,若l趋于零时alt的极限存在,则我们用此极限值

alt

定义曲线在P点处的弯曲度,又称其为曲率。

容易验证,半径为R的圆上任何点处的曲率均相同,且为K=1/R.所以我们又称

R=1/K

为曲线在P点处的曲率半径。

现在我们推导一般可微函数曲线y=f(x)的曲率表达式。首先在曲线上任取一固定点P(x,f(x)),然后再取动点M(x+∆x,f(x+∆x)).由于P、M两点处的切线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α(x)=arctanf′(x)和α(x+∆x)=arctanf′(x+∆x),因此,两点切线角度的改变量为

|∆α|=|arctanf′(x+∆x)-arctanf′(x)|.

另一方面,当|∆x|足够小时,P、M两点间曲线弧长可表示为

alt

(详细推导过程请参见第六章有关弧长计算的部分)因此,点P(x,f(x))处的曲率为

alt

如果K(x)≠0,则在P(x,f(x))的法线(过P点且与P点切线垂直的直线)上曲线弯曲一侧取一点Q,使其到Q点的距离为P.然后以Q为圆心,以R为半径作圆C.这样的圆具有如下特点:

(1)它与曲线y=f(x)在P点处相切(即具有相同的切线)。

(2)在此公共的切点,两者有相同曲率。

(3)在此公共的切点,两者有相同的凹凸性。

我们称这样的圆为f在P点处的曲率圆,R(x)=1/K(x)为曲率圆半径,简称曲率半径。曲线与曲率圆参见图4.5.

alt

图4.5

例4.6.7 求alt在x=1处的曲率K与曲率半径R.

解 因为f′(1)=1/5,f″(1)=9/10,所以f在x=1处的曲率alt曲率半径

alt

曲线渐近线

所谓“曲线的渐近线”是这样一条直线:当点P(x,y)沿曲线远离原点时,P(x,y)到此直线的距离趋于0(图4.6).

alt

图4.6 渐近线

动点P(x,y)沿曲线远离原点,可分两种情形:(1)x→x0时,f(x)→∞;(2)x→+∞或x→-∞.

如果x→x0时,f(x)→∞,则直线x=x0便是曲线y=f(x)的一条垂直渐近线。这种情形容易确定。

如果x→+∞,或x→-∞,则可能的渐进线为水平或斜直线,可统一表示为y=ax+b.在此情形下,曲线y=f(x)上的点P(x,y)到此直线的距离为

alt

因此,如果当x→+∞时,d(x)→0,则f(x)-ax-b→0.从而alt也即alt再由f(x)-ax-b→0,可确定

alt

反过来,对于这样确定的直线y=ax+b,显然有d(x)→0(x→+∞).故y=ax+b是曲线y=f(x)的一条渐进线。这样,水平或斜渐近线y=ax+b的系数可如下确定:

alt

可类似地分析x→-∞时的渐近线。

例4.6.8 求函数alt的渐近线。

解 显然f有垂直渐近线x=1.另外,由

alt

f有斜渐近线:y=x+3.注意:y=x+3实际上是在x→+∞,x→-∞下的二条重合渐近线。  ◇

函数图形的描绘

比较准确地绘制函数曲线,除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连续性外,还应考虑曲线的主要特征与特征点。曲线的主要特征应包括:

(1)单调区间;

(2)凸性区间;

(3)特征点,如极值点、拐点、间断点不可导点、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等;

(4)渐近线。

通常,一阶导数用于确定单调区间与极值点;二阶导数用于确定凸性区间与拐点。适当地建立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信息表,对绘制函数曲线是有帮助的。

例4.6.9 绘制函数alt的曲线图形。

解 经计算得

alt

根据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方程x3+2x2+8x-2=0只有一个实根

alt

其中,alt因此,f″只有一个零点x0.请注意:f″在x=0和x=1时不存在,而x=0恰恰是一个拐点。f的特征信息见下表所示。

alt

显然,x=1是f的一条垂直渐近线。由于x→∞时,alt因此f没有斜渐近线。同时f也没有极值(图4.7)。  ◇

alt

图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