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要的衍生物

重要的衍生物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或用作溶剂。吡咯及其甲基取代的同系物存在于骨焦油内。吡咯的衍生物极为重要,很多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以及胆红素等,都是吡咯的衍生物。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米糠、麦麸、花生、豆类、瘦肉及酵母等食物中。吲哚是吡咯与苯稠合而成的杂环化合物,又称为苯并吡咯。

1.呋喃及其衍生物

呋喃是最简单的含氧五元杂环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松木焦油中。其为无色、易挥发液体,有温和的香味,熔点85.6℃,沸点31.4℃,相对密度(水=1)为0.9514,闪点为-35℃,不溶于水,溶于丙酮、苯,易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或用作溶剂。

α-呋喃甲醛,俗称糠醛,可由农副产品大麦壳、麦秆、高粱秆、玉米芯等水解得到。在稀酸作用下,这些原料中的多聚戊糖水解成戊糖,再失水生成糠醛:

糠醛为无色液体,沸点162℃,微溶于水,与醇、醚等能混溶。在空气中遇光、热很快氧化聚合,变为黑褐色。与苯胺醋酸盐溶液作用显深红色,可用于鉴别糠醛。化学性质与苯甲醛相似,不含α-H,能发生康尼查罗反应(歧化反应)及一些芳香醛的缩合反应,生成许多有用的化合物。其蒸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气反应可脱去羰基,生成呋喃:

这是我国生产呋喃的主要方法。呋喃在石油工业上可用作优良的溶剂,也可用于制造合成树脂、医药、农药等其他产品,如治疗痢疾的药物痢特灵(呋喃唑酮)和合成抗菌药呋喃妥因等。

2.吡咯及其衍生物

吡咯是最简单的含氮五元杂环化合物。为无色液体,沸点130℃~131℃,相对密度为0.9691(20/4℃)。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吡咯在微量氧的作用下就可变黑;松片反应给出红色;在盐酸作用下聚合成吡咯红;对氧化剂一般不稳定。吡咯及其甲基取代的同系物存在于骨焦油内。

吡咯的衍生物极为重要,很多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以及胆红素等,都是吡咯的衍生物。这些物质分子结构中都含有一个卟吩环,即四个吡咯环的α-原子通过四个次甲基(— CH )相连而成的环状共轭体系,含有该环的化合物称为卟啉类化合物。

卟吩环中的氮原子可以通过配位键与不同的金属离子结合,如在叶绿素中与镁结合、在血红素中与铁结合、在维生素B12中则与钴结合。

(1)叶绿素 叶绿素是一个重要的色素,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催化剂。自然界的叶绿素由蓝绿色的叶绿素a(熔点117℃~120℃)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熔点120℃~130℃)组成,二者的比例为3∶1。

(2)血红素 血红素存在于高等动物的红细胞中,与血球蛋白质结合成血红蛋白,是输送氧气及二氧化碳的主要物质。

除了运输氧气,血红素还可与一氧化碳结合,并且结合能力比氧强,从而阻止与氧结合,造成机体缺氧而窒息。

(3)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一种深红色的结晶物质,最早于1948年从肝的有效成分中提取出来,具有很强的医治贫血的功能。其结构中含有一个类似卟啉结构的环,由4个还原的吡咯环组成,但比卟吩环少一个次甲基。其结构于1954年用X射线衍射方法予以确认,并于1972年完成全合成工作。它是第一个发现的含有钴的天然化合物,也是迄今为止人工合成的最复杂的非高分子化合物。

3.吡啶及其衍生物

吡啶是最小的含氮六元杂环化合物。可以看作苯分子中的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故又称为氮苯。吡啶及其同系物存在于骨焦油、煤焦油、煤气、页岩油、石油中。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熔点为-41.6℃,沸点为115.3℃,相对密度(水=1)为0.9827,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吡啶与水能以任何比例互溶,同时又能溶解大多数极性及非极性的有机化合物,甚至可以溶解某些无机盐类。所以吡啶是一个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溶剂。除作溶剂外,吡啶在工业上还可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料、食品调味料、黏合剂、炸药等)的原料。

吡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且很多在生物体内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最常见的有维生素B6、维生素pp、雷米封等。

(1)维生素B6又称吡多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如肝、鱼肉、谷物、香蕉、干酵母、白菜等中含量丰富。自然界的维生素B6包括三个组分:

维生素B6易溶于水和酒精,对酸、碱稳定,但易被光破坏。它是动物体维持蛋白质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维生素,鼠类缺少维生素B6就会患皮肤病。

(2)雷米封 异烟酰肼,商品名雷米封,白色固体,熔点为170℃~173℃,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于乙醚。异烟酰肼可由异烟酸(γ-吡啶甲酸)与肼缩合制得:

异烟酰肼是治疗结核病的特效药物。

4.咪唑及其衍生物

咪唑,即1,3-二氮杂茂,是含有两个氮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白色棱形或片状结晶,熔点为89℃~91℃,微溶于苯、石油醚,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吡啶,易溶于水、乙醇。有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咪唑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医药和农药的合成,以及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在医药中用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是双氯苯咪唑、益康唑、酮康唑、克霉唑等药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广泛地用于水果的防腐剂。p H为6.2~7.8时是有效的缓冲液,用于天冬氨酸、谷氨酸滴定。

5.噻唑及其衍生物

噻唑是含有一个硫和一个氮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噻唑为淡黄色具有腐败臭味的液体,沸点116.8℃,相对密度1.998(17/4℃)。

噻唑的衍生物比较重要的有维生素B1、磺胺噻唑、青霉素等。

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在人体内参与糖的代谢过程。缺乏维生素B1,糖代谢受阻,影响神经组织的能量供应,并伴有丙酮酸乳酸等在神经组织中的堆积,引发健忘,既而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并表现为四肢无力、肌肉疼痛。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米糠、麦麸、花生、豆类、瘦肉及酵母等食物中。

磺胺噻唑和青霉素是常用的消炎药物:

6.吲哚及其衍生物

吲哚是吡咯与苯稠合而成的杂环化合物,又称为苯并吡咯。有两种并合方式,分别称为吲哚和异吲哚。吲哚及其同系物和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天然花油如茉莉花、苦橙花、水仙花、香罗兰等中。例如,吲哚最早是由靛蓝降解而得;吲哚及其同系物也存在于煤焦油内;精油(如茉莉精油等)中也含有吲哚;粪便中含有3-甲基吲哚;许多瓮染料是吲哚的衍生物;动物的一个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是吲哚的衍生物;某些生理活性很强的天然物质,如生物碱、植物生长素等,都是吲哚的衍生物。

吲哚为白色片状晶体,熔点52.5℃,沸点253℃~254℃,溶于2体积70%乙醇,溶于丙二醇及油类,几乎不溶于石蜡油和水。吲哚浓度大时具有强烈的粪臭味,扩散力强而持久;高度稀释的溶液有香味,可以作为香料使用。

吲哚的衍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许多天然化合物的结构中都含有吲哚环,有些吲哚的衍生物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吲哚以其独有的化学结构使衍生出的农药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许多生理活性很强的天然物质均为吲哚的衍生物,备受世人瞩目。在农药方面作为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等,如吲哚乙酸、吲哚-3-丁酸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调节剂,吲哚乙腈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是吲哚乙酸的10倍,可用于茶树和桑树等树木根系的生长,仅在日本其商品量就达到2000吨/年以上,国际市场十分畅销。

7.嘌呤及其衍生物

嘌呤是由一个嘧啶环和一个咪唑环稠合而成的杂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但能与酸或碱成盐。它有两种互变异构体系:

嘌呤本身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它的衍生物却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是核酸的组成成分。DNA和RNA中的嘌呤组成均为腺嘌呤和鸟嘌呤。此外,核酸中还发现有许多稀有嘌呤碱。核酸中的碱基一共有五个,除嘧啶的三个衍生物外,另两个就是嘌呤的衍生物:腺嘌呤(简称A)、鸟嘌呤(简称G)。

很多药物中也含有嘌呤结构。6-巯基嘌呤具有一定的抗癌药效,尤其用于治疗儿童的急性白血病。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的标准疗法。

8.喹啉及其衍生物

喹啉是由苯和吡啶稠合而成的杂环化合物,有两种稠合方式,分别称为喹啉和异喹啉。存在于煤焦油和骨焦油中,由煤焦油制得的粗喹啉约含4%的异喹啉。金鸡纳碱在蒸馏时产生喹啉。

喹啉为无色油状液体,具有特殊气味。凝固点-15.6℃,沸点238℃,相对密度1.0929 (20/4℃)。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异喹啉的熔点26.5℃,沸点242.2℃(743mm Hg),密度1.0986g/cm3(20℃),其气味与喹啉的完全不同。二者都具有碱性,异喹啉比喹啉碱性更强,都可以与强酸生成盐,如苦味酸盐和重铬酸盐;与卤代烷形成四级铵盐等。

喹啉主要用于制作强心剂,还可用作酸、溶剂、防腐剂等;医药行业用于制作烟酸类及8-羟基喹啉药物,天然的或合成的抗疟疾药物如奎宁(也称金鸡纳碱)、氯喹啉等都含有喹啉环结构;印染行业用于制取菁蓝色素和感光色素;橡胶行业用于制备促进剂;农业方面用于制作生产抗滴虫、螺旋体阿米巴原虫药氯碘喹啉、双碘喹啉等8-羟基喹啉酮农药。

9.苯并吡喃衍生物

苯并吡喃又称为色烯,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吡喃环稠合而成的杂环化合物,有两种稠合方式,分别称为苯并α-吡喃和苯并-γ-吡喃。苯并-α-吡喃为无色液体,沸点92℃~92.5℃(1.99k Pa),相对密度1.0993。苯并-γ-吡喃沸点77℃(1.19k Pa)。

这两种化合物本身并不重要,但它们的某些衍生物却很重要。例如,色烯的羰基衍生物——苯并-α-吡喃酮和苯并-γ-吡喃酮就存在于许多天然化合物的结构中。

苯并-γ-吡喃酮又称色酮,2-位或3-位有苯基取代的色酮是一类重要植物成分的母核。2-苯基色酮称为黄酮,3-苯基色酮称为异黄酮,含有这类母核的植物成分通称为黄酮类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常带有羟基、烷氧基或烷基,并常与糖结合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例如,中药黄芩中就含有黄芩苷(糖部分是葡萄糖醛酸),它是黄芩具有抗菌活性的有效成分;中药葛根含有的葛根素(糖部分是葡萄糖)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它具有解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白果素存在于银杏中,属于双黄酮类化合物,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

10.喋啶及其衍生物

喋啶是由吡嗪和嘧啶稠合而成的杂环化合物。淡黄色片状结晶,熔点137℃~138.5℃,溶于水及乙醇。在水溶液中p H为5.8时的紫外吸收峰λmax为299μm。在过氧苯甲酸的醇溶液中可被氧化为N-氧化物,熔点350℃(分解)。存在于菠菜等绿色蔬菜中、人和动物的肝、肾中的叶酸分子中、从蝴蝶翅膀上提取到的黄喋啶、白喋啶等,都是蝶啶环的衍生物。

叶酸是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叶酸是米切尔(H.K.Mitchell,1941)从菠菜叶中提取纯化的,故而命名为叶酸。叶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类食品中,尤以酵母、肝及绿叶蔬菜中含量较多,其中猕猴桃中含有高达8%的叶酸,有“天然叶酸大户”的美誉。

叶酸为淡橙黄色结晶或薄片。约250℃变暗,不熔融而发生炭化。较易溶于乙醇、酚吡啶、氢氧化碱和碳酸碱溶液,微溶于甲醇,少溶于乙醇和丁醇,不溶于醚、丙酮、氯仿和苯。在25℃水中溶解度仅0.0016mg/m L,沸水中约溶1%。1g叶酸于10m L水中的悬浮液,p H为4.0~4.6。叶酸在空气中稳定,但受紫外光照射即分解失去活力。

叶酸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早在1948年即已得到证实,人类(或其他动物)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还会导致身体无力、易怒、没胃口以及精神病症状。此外,研究还发现,叶酸对孕妇尤其重要。如在怀孕头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从而增加裂脑儿、无脑儿的发生率。另外,孕妇经常补充叶酸,可防止新生儿体重过轻、早产以及婴儿腭裂(兔唇)等先天性畸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