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逻砾石层二分性的讨论

阳逻砾石层二分性的讨论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透镜状泥质夹层或冲刷面为依据将阳逻砾石层分为下部的半边山组和上部的阳逻组是不可取的,应尊重优先律,将阳逻砾石层称阳逻组。纵观阳逻一带的砾石层发育特征,上下砾石层的颜色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这种上下砾石层颜色的差异并不能作为二分阳逻砾石层的依据。阳逻开发区北剖面的冲刷充填构造特征表明,阳逻砾石层中的黏土或粉砂质黏土沉积是辫状河分流间湾沉积,在剖面上呈透镜状,不具有区域分布和发育的特征。

目前,邓健如等(1991)在半边山建组剖面已向东被挖掘殆尽,从残留的剖面上看,砾石层内部泥质层表现为砾石层中的透镜体,而没有区域分布的特征(图6-4),泥质层与上覆砾石层之间有强烈的冲刷面,上覆砾石层底部有泥质团块,泥质团块与下伏透镜状泥质层岩性一致(图3-9,图6-5)。

图6-4 阳逻半边山砾石层剖面结构

香炉山变电站剖面被认为是阳逻砾石层上下二分论的替代剖面,但是该剖面上的泥质层在短距离内亦无法追溯,而呈现出侧向尖灭现象,显示该泥质层为阳逻砾石层内部的透镜体(见图3-9)。

以透镜状泥质夹层或冲刷面为依据将阳逻砾石层分为下部的半边山组和上部的阳逻组是不可取的,应尊重优先律,将阳逻砾石层称阳逻组(Qp2y)。

纵观阳逻一带的砾石层发育特征,上下砾石层的颜色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这种上下砾石层颜色的差异并不能作为二分阳逻砾石层的依据。此外,阳逻砾石层中的透镜状泥质层为辫状河分流间湾沉积;而冲刷面在辫状河沉积或辫状河冲积扇沉积中非常发育,是河流或沙坝侧向迁移造成的,并非不整合界面,冲刷面下部可以是泥质层也可以是砂砾石层。冲刷充填构造造成下伏泥质层尖灭或缺失,是河流相沉积中常见的现象(图6-5至图6-7)。

图6-5 阳逻半边山砾石层中部泥质层

(图中左侧中部)侧向尖灭或冲刷尖灭

图6-6 阳逻香炉山砾石层中部泥质层

(泥质层中的小草横向宽12cm)

在阳逻开发区北侧,巨大的开挖面则将泥质层的空间发育特征揭露无余,清楚地显示出泥质层的辫状河分流间湾沉积的岩性特征及充填过程(见图3-13、图6-8中第⑤层)。

阳逻开发区北剖面描述如下:

图6-7 阳逻砾石层沉积特征的不同解释

①黄宁生等,1993:河漫滩相;②本书:分流间湾相

⑧超覆在③~⑦层之上。砾石(卵石)层。顶部为剥蚀面

⑦超覆在④层、⑤层和⑥层之上。中砂或粉砂层。呈透镜状

⑥含细砾石中粗砂—卵石层。前积层向南倾斜,顶积层向北收敛。前积层超覆在⑤层之上,与⑤层间有起伏的界面

⑤偶含2~3cm大小的中细砂层或粉砂。剖面上呈透镜状。覆盖在④层和③层之上,与④层的层系界面呈连续过渡沉积,与③层的接触面则为起伏不平的槽状,呈现出粒级的跳跃

④含砾中粗砂层,具有向上变细的粒序,层理面向南倾,层系内部下部为粗砂细砾石,向上逐渐过渡为含砾粗砂或中粗砂层,展示出向南进积的层序

①~③粗砂砾石层夹透镜状含砾粗砂层。③层顶面为起伏不平的槽状

----------不整合接触----------

下伏地层:东湖群紫红色粉砂岩

图6-8 阳逻开发区北砾石层中发育的分流间湾相充填构造

①席状砾石层;②席状砂砾石层;③席状砾石层,顶部发育冲刷槽;④具有前积交错层理的含砾粗砂和细砂层;⑤含泥粉细砂层;⑥具有前积交错层理的粗砂层;⑦泥质粉砂层,顶部有冲刷面;⑧具有前积交错层理的砂砾石层

阳逻开发区北剖面上,由北向南约150m的剖面上,连续有3个类似第⑤层发育在砾石层中的槽状冲刷面之上的细粒透镜体。冲刷充填构造十分发育,如阳逻半边山—九龙山一带(图6-9)、阳逻淘金山(见图3-2)和黄陂下店(图6-10)。

图6-9 阳逻九龙山一带阳逻砾石层上部发育的冲刷充填构造

图6-10 黄陂下店砾石层中发育的冲刷充填构造

阳逻开发区北剖面的冲刷充填构造特征表明,阳逻砾石层中的黏土或粉砂质黏土沉积是辫状河分流间湾沉积,在剖面上呈透镜状,不具有区域分布和发育的特征。这种现象在阳逻九龙山、黄陂下店一带也十分发育(见图3-8、图6-10)。此外,辫状河分流间湾沉积往往在剖面的不同层位发育。透镜状的分流间湾沉积不能作为区域对比的依据。

阳逻一带的砾石层物源相似、成因相同、岩性相同,均代表早更新世中晚期沉积,颜色的差异与气候的变迁没有直接关系,是物源的差异和风化作用的结果,划分的两个地层单位会造成区域划分对比的困难或混乱,是不可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