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慰行为”暴露谎言

“安慰行为”暴露谎言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慰行为有时,并不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但能帮助人们保持冷静。安慰行为是区别舒适与不适的主要方式之一。史密斯指出,安慰行为是调查人员应该关注的重点,因为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揭穿谎言或找出隐藏的信息。搓腿动作也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安慰行为,因为这一动作通常是在桌子下方完成的。这种安慰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一箭双雕,既能擦干手心的汗,又能通过触觉上的安抚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

心理学家对非语言行为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后发现,一旦有边缘反应产生的地方——尤其是在一段令人悲痛或充满威胁的经历中——安慰行为就会出现。

安慰行为并不专属于人类,比如,猫和狗会舔自己或同类,这也是一种安慰行为。不同的是,人类的安慰方式会有很多种。比如,小孩子吸吮拇指的动作。还比如,无论孩子或成人咀嚼口香糖和咬铅笔等行为。安慰行为也能表现出一个人内心活动,如果不观察仔细,也就意识不到它们在揭示一个人的思想和感觉方面的重要意义。

安慰行为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有的人在感到有压力时通常会轻轻按摩一下颈部、摸一摸脸或玩弄一下头发,这些动作完全是自发的、下意识的。比如,有的人会擦一下脸颊或用舌头舔一下嘴唇,或者鼓起脸颊然后再轻轻地呼一口气,这些也都是安慰行为。

安慰行为会泄露很多秘密,会告诉别人你的“不自在”,或者是你对别人所做的或所说的事情产生了某种消极反应。通常,当表现出不适的行为(如身体倾向一侧、皱眉、手臂交叉或抱紧)后,大脑就会命令双手来进行安慰,对某些消极刺激物(如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一种令人尴尬的境遇,听到、看到或想到什么压抑的事情等)进行回应,于是人就会触摸脸、头、颈、肩、手臂、手或腿,这些都属于安慰行为。安慰行为有时,并不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但能帮助人们保持冷静。

安慰行为是区别舒适与不适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某种角度看,安慰行为就是人们的边缘反应的“接应队员”,它们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们的情绪状态和真实感受。在人们的安慰行为中,触碰或抚摸颈部是一种最常见的回应压力的动作。当一个人用手触摸他的胸骨上切迹(“颈窝”)或将手放在这个部位上时,说明这个人感觉到了苦恼、威胁、不适、不安或害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索,通过这个动作,人们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可能在说谎或隐瞒了重要信息。

在一次侦查工作中,人们都认为佩枪的危险逃犯很可能藏匿在他母亲家里。一名特工和心理学家史密斯一起走到这位老妇人的家门口,敲了敲门,那位老妇人请他们进去。史密斯出示证件后开始询问一系列问题。当史密斯问到“你儿子在家吗”时,老妇人把手放到了颈窝上,然后说:“没有,他不在。”史密斯注意到了这一动作,但是恍若不知,接着问下面的问题。几分钟后,史密斯再次问道:“你儿子会不会趁你外出时偷偷潜入他的房子?”老妇人又一次将手放到了颈窝上,然后说:“不,应该不会。”这个时候,史密斯已经可以确定她儿子一定就藏在那间屋子里了。史密斯继续提问,一直到离开的时候,史密斯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么,我可以总结我的记录了,你儿子确实不在家里,是吗?”这一次,老妇人仍然把手放在颈窝上。由此,史密斯更加肯定老妇人是在说谎了,于是申请了搜查令,结果老妇人的儿子就藏在有一堆盒子下面的密室里。

有一次,史密斯问一名受审者:“您知道希尔曼先生吗?”这名受审者回答说:“不知道。”他说话的同时,摸了一下自己的脖子,史密斯便由此断定他正在对自己的回答进行自我安慰。史密斯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撒谎,但史密斯知道,他对这样的询问感到紧张了,以至于他要在给出答案后进行自我安慰。史密斯指出,安慰行为是调查人员应该关注的重点,因为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揭穿谎言或找出隐藏的信息。与测谎仪相比,安慰行为的意义更大,也更值得信任。

史密斯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还发现,当一个人在举棋不定的时候通常会摩擦前额,或者通过嚼口香糖、吸烟、大量进食、舔舌头、搓下巴、抚摸脸部、把玩一些物品(比如钢笔、铅笔、唇膏或手表等)、拉头发或抓小臂等动作来回应某些消极刺激。另外,在回答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时,在某些境遇不愿意听到、看到或想到什么压抑的事情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摸脸、头、颈、肩、手臂、手或腿等不同的身体部位,这些都属于安慰行为。

触摸或按抚脸部是缓解压力的常用方法。主要动作包括:搓擦前额、触摸及抿或舔嘴唇、用拇指拉或捻耳垂或食指、按抚脸颊、触摸胡须、把玩头发等,这些动作都能在人遇到压抑境况时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人的脸部有很多神经末梢,这使它成为边缘系统进行自我安慰的最理想区域。

在安慰行为中,有一种是吹口哨。黎明或是黄昏时分,行走在陌生城市或废弃走廊的人会努力吹口哨,让自己平静下来。有些人甚至会自言自语,目的就是缓解当时的紧张或压力。还有,当一个人在感到紧张或心烦意乱的时候,往往会说个不停。当然,有些触觉和听觉安慰方式是可以同时使用的,如用铅笔敲桌子或用手指打节拍等。

有些时候,某些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人会不停地打哈欠。事实上,打哈欠不仅仅是“深呼吸”的一种方式。当人们感到口干时,打哈欠会将压力传递到唾液腺上,这个时候,嘴内外结构的伸张会迫使唾液腺释放出水分,来缓解忧虑造成的口干。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打哈欠并不是因为没睡好,而是因为有压力。所以,打哈欠也是一种安慰行为。

搓腿动作也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安慰行为,因为这一动作通常是在桌子下方完成的。大多数时候,人们会将一只手或双手放在一条腿或者双腿之上,然后再沿着大腿向下搓到膝盖。有些人只做一次,有些人会反复做这样的动作,或者反复按摩腿部。这样做不只是为了擦干手掌上的汗,主要是为了消除紧张感。这种微动作带来的非语言行为值得好好观察,因为它能有效地反映出一个人是否正处于压力状态之下。

在史密斯看来,搓腿动作的意义十分重大。他在很多案例中观察到了这一动作,特别是当嫌疑人面对无可抵赖的证据时,比如,他们自己再熟悉不过的犯罪现场的照片。这种安慰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一箭双雕,既能擦干手心的汗,又能通过触觉上的安抚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

在办案的过程中,史密斯会注意观察讯问对象是否会出现手部或腿部安慰动作,并观察这类动作是否会随着问题难度的加深而增多。不管是动作频率的提高还是动作幅度的增大,都说明某个问题可能令某人感到不适,这种不适或者是因为他已经产生了犯罪意识,或者是因为他正在说谎,也或者是因为讯问者正在逼问一些他不想谈论的问题,使得他对自己的回答感到忧虑。

很多人在面临压力时会将手臂交叉并反复用双手摩擦肩膀,这一动作常常会让人想起母亲抱住孩子的场景。这是一种保护性动作,能让人内心平静下来。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安慰方式,会使人产生一种安全感。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双手交叉于胸前,身体后倾并露出挑衅的神情,就得将这个动作与安慰行为加以区分了。

有时,安慰动作会很细微,如轻轻弹扫衣服或校正领带的位置等。这些动作都是缓解压力的安慰行为,同样受边缘系统的管理。

通气行为也属于安慰行为。通常,男性会将手指放于衣领和脖子之间,然后用手将衣物拉离自己的皮肤。女性做出这种行为的方式更为巧妙,可能只是抖动几下衬衫或向后撩一撩头发。这些都是对压力的一种反应方式,也是反映一个人对自己想到的事情或所处的环境感到不快的信号。

比如,交谈中的商人可能会突然系上夹克的扣子,这可能是因为谈话让他感到了不适,当谈话结束后,他才会重新解开扣子,这也是一种安慰行为。当然,扣上衣扣并不一定是表示一个人感到了不适,有的时候,人们扣上衣扣是为了让某个场合变得更正式或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而在某些场合中,比如在烧烤野餐会上,解开扣子它所表达的也可能不是不安而是觉得热。

另外,女性的安慰行为与男性的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男性多喜欢触摸脸部,而女性多喜欢触摸颈部、衣服、珠宝、手臂和头发。比如,有些时候女性的颈部安慰行为表现为抚摸、扭转或把玩她们的项链,当然是在她们戴了项链的前提下。女性还有一种颈部安慰方式,就是用手覆盖她们的胸骨上切迹。很多女性在感到压抑、心神不定、受到威胁、恐惧、不适或焦虑时都会用手触摸或覆盖这一部位。有趣的是,怀孕的女性最初会把手移向颈部,但最后一刻,她们还是会将手放在肚子上,仿佛要保护她们的胎儿似的。

如果一名女性开始把玩自己的饰物,那就说明她可能有点紧张了。然而,如果她将手指伸向了颈窝,也就是胸骨上切迹,那就说明有什么事情令她焦虑不安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她使用右手盖住自己的颈窝,那么,她也会用左手托住手肘。当压力过去后,或当不愉快的讨论暂停的时候,她的右手会放低一些,并逐渐放松下来抓住左臂。如果局面再次紧张,她的右手会再次上升至胸骨上切迹。总结所述,她的手臂运动有点像压力计上的指针,总是根据压力的程度而变化,从静止上升至颈部,然后再回落。

在举行商务会议时,缺乏安全感的男性通常会紧紧抓住手提公文包,或是将文件夹抱在胸前,来掩饰内心的紧张或不安情绪。相比较而言,女性用来掩饰内心情绪的动作就显得更加隐晦、更加不易发现。如果她们意识到自己的仪表或行为有所不妥,或是感到不自信,她们完全可以紧紧抓住手提包或钱包等随身物品,而不必做出明显的大幅度动作。

因此,如果看到有人紧紧抓住或者是不断触摸身边的某些东西时,你应该可以判断出,此时对方正处于紧张和不安的状态。此时,你要设法消除对方的紧张和不安情绪,否则,你们的交流很可能会受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