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与中东语言的缘分

我与中东语言的缘分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的大学专业是阿拉伯语言文学。毕业后,曾前往巴以地区工作,又自学过一段时间的希伯来语,今生算是与中东的语言和文化结缘。阿拉伯世界面临的母语危机日益凸显,并引发了阿拉伯知识界精英的担忧。现代希伯来语的复活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希伯来语是以色列的官方语言,曾是古代犹太人的语言,是旧约《圣经》的语言。语言的活力源于其背后文明的不断地发展、创新以及与其它文明的交流相鉴。

我与中东语言的缘分

文/启锐


我的大学专业是阿拉伯语言文学。毕业后,曾前往巴以地区工作,又自学过一段时间的希伯来语,今生算是与中东的语言和文化结缘。

阿拉伯人自古喜欢诗歌,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一些现代诗人更是阿拉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因此,诗歌重新走进了我的生活。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我的心告诫我》等名篇的阿拉伯语版本自然是阅读课上少不了的内容,也屡屡被老师提及。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诗句被印在了新编的教材上,“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大海没有时间与沙子交谈,它忙于谱写浪涛”,读过一次,便被其中的意境深深打动,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常登台朗诵这些经典的诗歌,声情并茂,充分体现出诗歌令人沉醉的音乐性,这也成了每年新年晚会上的保留节目。

进入高年级,才真正从实用的语言学习进入到文学赏析的阶段,开始阅读一些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经典名著。《向北迁徙的季节》备受老师的推崇,印在A4纸上发给大家,每周阅读课上读一章,持续了近一个学期。这部长篇小说是苏丹作家塔伊卜·萨利赫的成名作,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被誉为那个时代阿拉伯长篇小说的最佳作品。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从英国留学回到苏丹后的生活,写出了阿拉伯年轻知识分子在不同文化和制度碰撞中的成长历程,更对阿拉伯文明的衰落和边缘化进行了反思。阅读课开出的书目还包括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家马哈富兹的《宫间街》三部曲,不过,大家只读了这部鸿篇巨制的几页节选。

同学们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并不大,从实用和功利角度考虑,更注重阿拉伯语政治外交经贸等内容的笔译和口译课程,而难以沉下心来探寻文学世界的幽微。而且,阿拉伯语毕竟是一门复杂的语言,只有三四年的学习积累,阅读经典还是比较吃力的。

毕业后,大家进入不同行业工作,为现实生活奔忙,阿拉伯文学更是无人问津,被遗忘在了昔日的课堂。阿拉伯语时不时需要用到,成了一项非必要的工具和技能。我大学时并没有出国留学交流,工作后去阿拉伯国家出差、常驻,深切地感受到大学所学的阿拉伯语和阿拉伯人实际所说的口头语是多么不同,以至于和当地人顺畅交流都成了困难,作为一名阿拉伯语学习者,这令我很尴尬。

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的语音和语法基本沿袭了源于《古兰经》的古典阿拉伯语,主要用于学校、政府、媒体等场合。同时,阿拉伯国家还存在许多种用于人们日常会话中的“土语”,西亚和北非不同地区的“土语”各不相同。阿拉伯语现代标准语和“土语”更是差异巨大,无法互通。国内院校阿拉伯语专业教的是标准语,而普通阿拉伯民众讲的是土语,拿标准语去跟讲土语的当地老百姓交流,当然是非常困难的。

阿拉伯世界面临的母语危机日益凸显,并引发了阿拉伯知识界精英的担忧。调查现实,阿联酋的学校普遍采用英语教授科学等专业课程。阿拉伯海湾国家受过教育的年轻一代唯一熟练掌握的语言是英语。不少中上等阶层家庭在家中也使用英语交流。因此,我也更愿意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在巴以地区时便是如此,好在巴勒斯坦人普遍都能讲不错的英语,用英语交流反倒比用阿语方便、顺畅。简单寒暄时说阿语,这样可以拉近与当地人的感情。

以色列的民族语言是希伯来语,但通用英语,如果能讲流利英语的话,在以色列基本上可以畅行无阻。但我还是决定要学习希伯来语。这源自一次尴尬的经历。一天,在以色列给车加油,自助加油站系统只显示希伯来语,那天我没记住先按哪个钮再摁哪个钮就可以扣动油枪扳机给车输油,望着屏幕上跳出来希伯来语,一头雾水,满脑子困惑,旁边正好有一位头戴犹太小帽的老者也在加油,我便向他求助,老者说了句“等一会儿”,就拿起拐杖一步一停地向我缓缓走来,这时,我才意识到老人家腿脚不便,顿时十分难为情,只有连声道谢,并为自己沦为“文盲”而深感羞愧。

本想报名参加Ulpan——以色列教外国移民基础希伯来语的集训班。但咨询后发现,Ulpan只有工作日的早上开课,晚间和周末都没有班。这也不奇怪,以色列人向来看重自己的休息时间,而且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是犹太教中神圣的安息日,在这“第七日”不能工作。而因为工作原因,我无法在工作日上午上课,只好自学希伯来语。

去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买了Ulpan的原版教材Hebrew from the Scratch,第一册,浅黄色的封面,相当于Ulpan的一级水平,英语希伯来语对照,在语言上循序渐进,内容也很有趣,大都是关于以色列的社会历史、犹太文化等题材,非常适合初学者。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同属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是阿拉伯语的亲属语言,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上有相似性,比如,希伯来语也是由辅音字母构成,手、家、中国、数字等不少词语发音基本相同,所以学过阿拉伯语的人再学希伯来语有一定的优势,况且现代希伯来语要比阿拉伯语简单。每天闲来无事翻翻教材,听听录音,一段时间下来便学会不少简单的日常用语,开车通过以色列的检查站时,也能和大兵寒暄打招呼了。

现代希伯来语的复活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希伯来语是以色列的官方语言,曾是古代犹太人的语言,是旧约《圣经》的语言。犹太人的大流散后,希伯来语便不再作为口语,仅作为宗教仪式语言和书面语言使用,成了一门日常生活不使用的死文字。现代希伯来语是在19世纪复活的,突出简明、实用的特点,使犹太移民容易学习和掌握,这也是其成功复活的重要原因。希伯来语文学出版由于新生代作家和读者群的出现而得以繁荣,时至今日,希伯来语已经成为一门丰富、充满活力的活语言,词汇已经由圣经时代的8000个发展到12万个。

相比而言,阿拉伯语缺少进化,未能全面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历史上,阿拉伯语言和文明曾创造过辉煌,在数学、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将大量古希腊、罗马、波斯、古印度等文明的经典著作翻译为阿拉伯文,这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也大大丰富了阿拉伯文明本身。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因文本失传,又将阿拉伯文的典籍翻译回拉丁文。

语言的活力源于其背后文明的不断地发展、创新以及与其它文明的交流相鉴。阿拉伯语曾从波斯语、土耳其语等伊斯兰世界的语言中吸收了大量词汇。中世纪时期,书面阿拉伯语是欧洲文明科学、数学和哲学等领域的重要载体,英语、西班牙语等许多欧洲语言也从阿拉伯语中借入了大量词汇。英语中,alchemy(炼金术)、alcove(凹室、壁)、alcohol(酒精)、algebra(代数)、almanac(历书、年鉴)等词汇皆是源自阿拉伯语,Al也正是阿拉伯语的冠词。据统计,西语中源于阿语的词有4000多个,约占西语词汇总量的8%,其数量仅次于拉丁语。

但现今,因为阿拉伯文明的衰落,阿拉伯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下降,远无法和中世纪相比。英语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一方面和母语国家的实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英语的简洁、实用、逻辑性和表达力强等原因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