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江东去”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

“大江东去”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描写的景物也风格迥异:惊涛骇浪、乱石穿空和杨柳岸、晓风残月。而优美也可以称作“秀美”、“秀婉”、“阴柔之美”,与壮美和崇高相对。美学家柏克就认为美是“光滑、明亮、圆润等”,这种美实际上就是优美,他抓住了优美的外部特征,注重从姿态和动态等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方面来分析优美,不过,照这么说来秃子岂不就成了最美的人吗?所以柏克的理论也有一定的缺陷,他没有注意到优美在内容上与善的统一。

我们先来比较两首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一代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片段;另一首是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两首词都是对情与景的精妙描写,但是经过细细品味,读者就会感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粗犷豪放与温柔婉约。描写的景物也风格迥异:惊涛骇浪、乱石穿空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种不同的感受都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这在美学上属于壮美和优美两个不同的范畴,中国美学中也把二者称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壮美也可以说是崇高,是一种艰难的美,不易被人接受。它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对抗,却又在对抗中显出和谐的必然趋势。壮美对象在形式上也常常以人们不习惯,不熟悉的,与一般均衡、对称、和谐的规律相背离的形式出现。它以巨大、有力、奇异的特点给人一种强烈的刺激。人们感受壮美的对象时,首先会被它巨大的体积,无比的威力所压倒,觉得对象凶猛强大,自己渺小无力而畏惧,震惊,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矛盾。人的自由意识与物的对抗冲突进而又能在对象中发现自己的力量,感到主体实践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战胜客体,征服客体,实现人的自由意志,便由人的自卑感而激发起人的尊严,产生了自尊的意志和勇气,从而获得一种振奋的激进的愉快!

而优美也可以称作“秀美”、“秀婉”、“阴柔之美”,与壮美和崇高相对。美学家柏克就认为美是“光滑、明亮、圆润等”,这种美实际上就是优美,他抓住了优美的外部特征,注重从姿态和动态等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方面来分析优美,不过,照这么说来秃子岂不就成了最美的人吗?所以柏克的理论也有一定的缺陷,他没有注意到优美在内容上与善的统一。优美的对象常常呈现为小巧,轻盈,柔和,娇嫩,纤弱,平静,曲雅。它以自己的感性形象直接引起欣赏者的愉悦。它的形态好像在向人表示亲近,温顺,爱恋。从而赢得欣赏者眉开眼笑地迎上前去亲近它、宠爱它。优美的主要特点是和谐,物我和谐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