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赛斯登荒漠

赛斯登荒漠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越过伊朗东部又多尘又干燥的台地罗德沙漠,便是赛斯登沙漠区,面积七千平方公里,横跨伊朗与阿富汗边界。今天的赛斯登沙漠区,生物难以生存,人烟稀疏。赛斯登地区那种不停的夏季强风,年年从同一方向吹来,无疑至少有七百年的历史了。还有一个问题,比赛斯登在战后未能恢复元气的问题更难了解。这个问题就是在赛斯登繁荣时期,当地住民怎样应付夏季强风及来袭的沙丘。赛斯登的夏季强风,与广大南亚地区的热带季风有关。

赛斯登荒漠

六百年前,赛斯登人口很稠密,不但是个商业中心,而且农业也很发达,可现在的赛斯登确是一片荒漠,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是人为破坏,还是大自然的恶作剧?

越过伊朗东部又多尘又干燥的台地罗德沙漠,便是赛斯登沙漠区,面积七千平方公里,横跨伊朗与阿富汗边界。该地区偏僻荒凉,岩石裸露,沙粒干燥。境内河床终年在骄阳的炙晒下,除冬季及初春偶尔有水外,总是干涸的。今天的赛斯登沙漠区,生物难以生存,人烟稀疏。可是,在不到六百年前,赛斯登人口很稠密,不但是个商业中心,而且农业也很发达,设有不少复杂的灌溉系统。后来,经过战争的侵袭后,前此数世纪间在干燥土地上繁荣苗壮的文化,就这样在刀剑之下完全毁灭了。

在世界其他地方,即使遭受过数次战争的大规模破坏后,也很少会杳绝人烟达数百年之久。不错,要从头做起,沙漠地区决不是求生存的理想环境。但是,灌溉工程可以修复,房屋可以重建,一切都可以恢复旧观。刻苦耐劳的民族,即使人口大量减少,只要下定决心,也常常可以再过富裕的生活。

赛斯登的情形特殊,经过战争之劫,由于风沙的侵袭,很快就把该地变为一片荒凉。蒙古游牧民族离开后,十二旬风接踵而至,把沙带进区内,好像是有人主使似的。

这种大陆风每年五月底吹来。整个夏季,风势惊人猛烈,几无片刻宁静,直至九月末才平息。干风从北面稍微偏西方向的西亚干燥心脏地区猛袭而来,有时风来时速超过七十英里。风声呼啸,挟带尘沙滚滚,使整个地区有如鬼域。尘沙波浪式袭来。带头的是以前进沙丘形式到达的“散兵行列”,不断地向前翻滚。遇到不能立刻埋掉的障碍物时,沙丘就暂缓向前推进,好像等候援军。随着大量的沙从后面赶到,沙丘一个接一个地爬上障碍物当风的斜坡,堆成高耸的大沙岭,掩没挡住去路的任何东西。

曾于二十世纪初率队勘定俾路支-阿富汗-波斯边界的已故麦克马洪爵士报告说,在一个夏季内,赛斯登的基拉瑙村就完全被沙掩埋了。基拉瑙村位于一个山脊的背风隐蔽处。风吹来的沙容易在山脊堆积起来,好像狂风吹雪和河水挟泥一样,等到挟持力稍为减弱的时候,沙粒便落在地面上。麦克马洪爵士目睹赛斯登的风沙施威,在几个星期之内,就把一个大池塘填塞起来,变成一个有十英尺高的沙冈。

十二旬风不仅能把沙吹来,在一些地方堆起沙丘,也能把沙吹去,在另一些地方括掘地面。因此长期埋在地下的废墟,突然会在几周内被风掘出。十二旬风甚至能把黏土地挖出个大坑,坑深可达二百英尺。赛斯登地区那种不停的夏季强风,年年从同一方向吹来,无疑至少有七百年的历史了。目前用土坯建造的房屋,挡风那面墙造得特别厚,而且没有窗。六百年前建造的房屋,也有相似的结构,方向也相同。

还有一个问题,比赛斯登在战后未能恢复元气的问题更难了解。这个问题就是在赛斯登繁荣时期,当地住民怎样应付夏季强风及来袭的沙丘。他们当然不能控制风沙的动向。他们也许是在房子里躲避沙暴,直到风沙平静后才爬出来。那么,只有意志坚强和团结一致的民族,才能保存赛斯登文化。

赛斯登的夏季强风,与广大南亚地区的热带季风有关。在炎热的夏天,中亚细亚上空形成一个强烈的低气压区,赛斯登就在该区的西北面。寒冷干燥的北极气团从北方进入低气压区,同时,凉爽潮湿的空气从印度洋吹来。结果在这个广大的中亚细亚低气压区产生反时针方向环流,也就是赛斯登夏季干风的成因。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例如该地西北方及东北方较远处的亚洲大山脉所造成的“狭管效应”,以及当地酷热气温的影响。夏去秋来,中亚低气压消散,十二旬风渐小。到了冬季,又有其他方向的风吹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