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该追求的“纯净”

不该追求的“纯净”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人们喝纯净水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污染水的危害。因此,对儿童、老人和某些病人,纯净水不宜作为长期的唯一饮用水。这种污染,在劣质的纯净水中非常普遍。由此看来,我们追求了“纯净”,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健康。为了抢救急需氧的危重病人,要给他输入“纯氧”。在2004年3月上旬,中央电视台就播放了一个早产儿过量吸入“纯氧”死亡的案例,导致一场官司。原来,是医务人员不知道医学书中有长期吸入“纯氧”有害的知识。

“喝污染水和除盐水,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美国的水专家马丁·福克斯(Martin Fox)博士在《健康的水》中这么说。这本小册子在1996年就翻译到了中国。这里所说的除盐水,是指纯净水。纯净水除去了通常的水——我们称为“常水”(例如自来水)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杂质”。

喝污染水危害我们的健康,这是常识。那为什么喝纯净水也会危害健康呢?

原来,人们喝纯净水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污染水的危害。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你的肾脏“下岗”。久而久之,肾脏倒是“安逸”了,但一旦接触“常水”,反倒不能适应了,这就要引发某些病症。

再者,纯净水在除去“常水”中有害杂质的同时,也除去了其中所含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据上海和天津两市的调查,一些长期饮用纯净水的家庭——特别是那些学龄前后的孩子,普遍出现不明不白的浑身乏力、掉发秃发和肌肉哆嗦等现象。医学专家们经过分析,认为这是因为长期饮用纯净水所致——少年儿童需要从饮用水中摄取的钾和钙等微量元素,纯净水中恰恰缺乏。

不但如此,由于纯净水有很强的溶解能力,所以它进人人体之后,会溶解人体内原有的一些微量元素,并将它们排泄到体外,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对儿童、老人和某些病人,纯净水不宜作为长期的唯一饮用水。

此外,福克斯还强调,由于纯净水中不含矿物质,就没有保护作用,因而其中只要被污染上任何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的作用就会被放大。这种污染,在劣质的纯净水中非常普遍。

最后,纯净水会让人体细胞选择有害的金属——例如铅,从而导致蛋白质或酶的机能发生障碍。约翰·索仑森(John Sorenson)博士,是美国矿物新陈代谢的理论权威和医学化学家。福克斯引用他的话说,新陈代谢的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的比例极易受水中主要元素数量的影响——如果所需的主要元素得到满足,次要元素就不会或很少被吸收,而是被排泄掉。举例来说,如果水中钙和镁含量高而铅含量低,人体就会选择钙和镁而把铅排到体外;但是,如果钙和镁含量也低,细胞就会选择吸收铅。

实践也证明,除去了一些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的纯净水,确实会带来一些疾病。例如,美国的牙医专家的长期调查表明,喝自来水得牙病的概率比喝纯净水的少。原因是自来水中含氟,适量的氟可以保护牙齿健康——这对幼儿特别重要。又如,上海医科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指出:“长期饮用纯净水,并用它来烧饭做菜,对健康有一定影响。现在有国外的研究资料证明,纯净水这种软水与心脏病血管疾病有关联。”

福克斯认为,健康的水的标准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有一定的“硬度”——指其中钙和镁的总量(以水中的碳酸钙的量来计算)应该在170毫克/升左右。

二是水中的溶解性固体总量应该在30O毫克/升左右。

三是水的酸碱度应该略偏碱性,即pH略大于7。

而“常水”能基本上满足这些条件。

由此看来,我们追求了“纯净”,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健康。此时,倒不如回归“自然”——例如饮用“常水”。所以,一些专家建议,最好是饮用烧开了的自来水——特别是儿童,并呼吁推广一场“喝白开水运动”。例如,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的微生物博士张文清,就主张“灌上一瓶凉白开,塞进冰箱冷冻室,等上10分钟,包你喝得爽快”。

也正因为如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1997年就下达了《不应在中小学推荐饮用纯水》的文件,通知各中小学和幼儿园,不应让处于发育期的孩子们长期饮用纯水,以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据说,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都明确规定不能饮用纯净水、超纯水和蒸馏水等。

不过,支持饮用纯净水的人——特别是生产纯净水的厂家认为,在均衡膳食的条件下,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无害。在这种宣传下,纯净水曾经“火”过一阵子。而各种水之间近10年争夺市场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当今世界,形形色色的水——纯净水、超纯水、太空水、电解活性离子水、蒸馏水、矿泉水、富氧水和各种饮料充斥市场,有的纯粹是为赚钱而做片面宣传,我们可不要被这些水的“汪洋大海”“淹没”啊!

和“火”的纯水类似的是纯氧——近年“火”起来的“氧吧”就是明证。

那么,纯氧又好不好呢?

为了抢救急需氧的危重病人,要给他输入“纯氧”。既然人体需要氧气,而空气中只含大约21%的氧气,那100%的纯氧当然就“多多益善”和“大大地好”了——一些人的逻辑推理,一定是这样的。就这样,人们为日趋严重的空气污染而惶恐不安的时候,除了纷纷涌向空气清新的山野或海滨以外,还戴着氧气罩“贪婪”地吸着城里氧吧的纯氧——这一时成了一道城市风景。

医学专家指出,如果不是治疗某些重病或抢救危在旦夕的生命,健康人根本不用去氧吧吸氧。尽管吸过氧的人认为,对缓解疲劳和心理紧张十分有效,但问题在于如何把握吸氧的“度”。适当的吸氧的确有益,可在氧吧谁又去负责计量呢?吸氧绝对不是多多益善啰!

再说,人类长期以来呼吸的是含有21%氧气的空气,整个身体已经适应了。如果吸纯氧,就很容易造成过量。这样,那些多余的氧,将会使人体脂质过度氧化,继而开始损伤细胞,加速人体衰老,甚至还会引致肺部疾患和癌症。

即使在医学治疗中,也不能长期使用浓度超过50%~60%的氧。因为长期吸入60%以上高浓度的氧,氧自由基会损害细胞中的DNA,影响体内的一些酶系统,抑制细胞内(尤其是线粒体内)的代谢反应过程,使肺部发生病理改变,形成“氧中毒”。事实上,我们前面提到的“为了抢救急需氧的危重病人,要给他输入‘纯氧’”中的“纯氧”,其实并不是纯氧,而是含有一定量的CO-2的氧。这里的“一定量”,由医生根据实际确定——急需氧的危重病人,可以输入含纯氧99%的氧,或者含5%的CO-2加95%的纯氧混合的氧;而病情相对较轻的病人,可以输入含30%~60%纯氧的氧。

在2004年3月上旬,中央电视台就播放了一个早产儿过量吸入“纯氧”死亡的案例,导致一场官司。原来,是医务人员不知道医学书中有长期吸入“纯氧”有害的知识。

类似,“一尘不染”也难以忍受。世界上的许多美景——例如迷人的彩虹和绚丽的晚霞,都是尘埃的杰作。

假如大气层中没有尘埃,强烈的阳光就会“原封不动”地照射地球,一切生物都难逃死亡的厄运。假如大气层中没有了尘埃,雨滴也因为没有凝结核而无法形成—科学家的实验证明,特别洁净的空气,就算水汽饱和达到300~400的相对湿度,仍然没有小水珠。在这两个条件下,地球也会变成像某些星球那样的了无生机的荒漠。

长期的“万籁俱静”,会使人渐渐产生忧郁、压抑、烦躁、紧张、恐惧和食欲减退,极大地伤害神经系统。这已有下面的实验证明。1951年,美国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们让受试者戴着耳机,呆在四壁用隔音材料制成的房间内。几天之后,这些人都感到烦躁而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有的还产生了幻觉等异常反应。显然,一定量的轻微噪音——例如海涛拍岸、树叶沙沙和犬吠虫鸣等,就像有益的营养素,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

在当今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时候,一些人变得刻意追求“纯净”了,仿佛只有这样才文明和时尚,才能寿比南山。于是,出于商业策略的炒作粉墨登场,披着科学外衣的“纯净”产品应运而生。其实,至清的纯水、至纯的氧气、至净的空气和至静的环境,并没有“一利”,有时甚至有“百害”。

此时,我们回忆起“水至清则无鱼”的古话——我们可不能当“清水”中的那条“鱼”啊!

其实,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也不能过于追求“纯净”——例如不分大小事眉毛胡须一把抓,处处追求“完美”,小事斤斤计较影响和别人的关系等。

同样,在我们的教育中,也不能过于把青少年关在“纯净”的校园中,不去接触那“混沌”的社会。否则在他们走出校园之后,就可能迷失方向而铸成终身大错。

于是,我们要说,在当今纷繁杂荡和红尘扰攘的社会中,不要过多在时尚的舞步和潮流的裙摆之间游走,而应经常在科学的圣殿和理智的天国之间穿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