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病毒越来越多

新病毒越来越多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新病毒会越来越多呢?病毒性流行病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包括病毒本身的变异、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归结起来,病毒越来越“多”的原因有如下几个: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但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而且,病毒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科学家研究发现,新病毒的种类日渐繁多可能与其基因组的变异有关。一些新出现的病毒其实在一些动物宿主中早已存在。

新病毒越来越多

病毒,一直让人类望而却步。最近几十年,艾滋病、登革热、埃博拉、疯牛病、尼帕、sARS、禽流感等新发和再发传染性疾病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为什么新病毒会越来越多呢?这个问题不断困扰着科学家。

病毒性流行病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包括病毒本身的变异、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一些所谓的“新”病毒只是刚刚发现,并非是真正新生的病毒。归结起来,病毒越来越“多”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但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最初用来识别病毒的性状,如个体微小、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具有致病性等,这一定义现仍有实用意义。

从本质上我们可以区分病毒和其他生物。病毒含有单一种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在感染细胞的同时或稍后释放其核酸,然后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而且,病毒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中,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来复制其核酸并合成由其核酸所编码的蛋白,最后装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单位,即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从细胞到细胞或从宿主到宿主传播的主要形式。

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而且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他细胞器。

RNA病毒,全部遗传信息都在RNA上编码,这种情况在生物学上是独特的。它的体积比细菌小得多,仅含有少数几种酶类。病毒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或称病毒体(完整的病毒颗粒是指成熟的病毒个体)。

科学家研究发现,新病毒的种类日渐繁多可能与其基因组的变异有关。病毒基因组的变异能导致其表型发生一些改变,其中宿主范围的改变能使本来不感染人的病毒对人具有致病性,毒力的提高能使本来不致病的病毒具有致病性,而抗原性的改变使得病毒能感染已对原始病毒产生免疫反应的群体。由于新的群体没有针对已经改变了的病毒的免疫背景,因而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流行。

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发现,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新病毒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新出现的病毒其实在一些动物宿主中早已存在。如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黄热病病毒首先只是存在于猴子中,汉坦病毒只是存在于啮齿动物中,它们只有偶然的机会才能感染人。但是,一旦环境条件改变就可能流行。例如,人类进入如热带雨林等新的动物栖息地后暴露在新的病毒病原体面前,使得病毒能很快从动物宿主传播给人。尼巴病毒原本存在于果蝠身上,而果蝠分布于原始的热带雨林;由于人类不断砍伐热带雨林,使得果蝠失去了栖息地,它们才飞到人类生存的地方。

人类活动在影响生态环境的同时,活动的本身也有助于病毒的流行,这也是导致新病毒性疾病的流行的重要原因。全球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病毒的传播更为广泛、迅速。如来自于非洲的猪瘟病毒通过猪的长途运输很快在葡萄牙、西班牙流行。艾滋病等通过性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正由于人的社会活动而得以大规模流行。

病毒,作为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现在的研究结果看,还有更多的谜需要科学的发展来揭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