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恐龙为何灭绝

恐龙为何灭绝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气候而导致无法存活。恐龙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龙,体长25米,体重达30吨,由于体型过于庞大,使动作迟钝而丧失生活能力。

恐龙为何灭绝

许许多多的恐龙与我们人类相比实在是太大了,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思考:它们为什么会长那么大呢?还有,恐龙的种类如此繁多,样子那么千奇百怪,不由得使我们想知道,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成员?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那么多曾经浩浩荡荡、生气勃勃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为什么一个不留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留下它们的后代,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这个谜永远激发着我们去探索、去求知。

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绝灭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到了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种其他的生物。在这次灾难中绝灭的还有蛇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彩蜥等恐龙的陆生爬行动物亲戚、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至于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动植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微型浮游植物也几乎被一扫而光。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恐龙是所有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几千万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大批恐龙化石。这真是一场大绝灭、大灾难。大绝灭的结果使得在距今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这场大绝灭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生代。

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分析研究了到目前为止可以发现的所有线索,提出了解释这一大绝灭现象的各种理论。但是至今,关于这场大绝灭的原因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长期以来,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千米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入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

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力卡坦半岛发现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个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劫点。今天,这种观点似乎已成定论了。

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事实是:蛙类、鳄鱼匕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顶住了白垩纪而生存下来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死光了。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薤已不下十几种,比较富于刺激性和戏剧性的“陨星碰撞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也许,这样的答案等待着你来寻找。

第一种说法:陨石碰撞说

距今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地球,使得君临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此理论是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4位科学家所提出的。

这一颗巨大的陨石,直径大约10千米。因撞击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200千米。因撞击而产生的能量,若换算成黄色炸药,则相当于106吨。粉尘经由大气层扩散至成层圈。导致地球持续了数个月的黑暗状态。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

第二种说法:彗星碰撞说

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

第三种说法: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候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万一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第四种说法:气候变动说

由于板块移动的结果,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严寒的气候使植物死亡,恐龙缺乏食物而导致了灭亡。

第五种说法:火山喷火说

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剧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第六种说法:海洋潮退说

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一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

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问题。

第七种说法:温血动物说

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气候而导致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獭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而它们又没有厚毛避免体温丧失,却容易从其长尾和长脚上丧失大量热量。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它们过于庞大的躯体,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

第八种说法:自相残杀说

有人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们自相残杀的结果: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恐龙为食,肉食恐龙增加,草食恐龙自然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消失,肉食恐龙因无肉可食,就自相残杀,最后终于同归于尽。

第九种说法:压迫学说

恐龙的数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况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龙的灭绝,接着靠食用草食性恐龙为生的肉食性恐龙也因为食物的不足而跟着死亡。(何以恐龙会庄历经了长达约两亿年的生态平衡之后突然增加,为此学说成立的重要关键,也直接地造成了许多学者对恐龙异常增产的原因调查。)

第十种说法:哺乳类犯人说

在中生代后半,已有哺乳类的祖先生存。根据化石的记录,当时的哺乳类体型甚小,数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垩纪的后期,数量才开始急速增加。推测它们属于以昆虫等为主食的杂食性,这些小型哺乳类发现恐龙的卵之后,即不断取而食之。

第十一种说法:种的老化说

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间长达一亿数千万年,使得肉体过于巨体化。而且,角和其他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终于导致绝种。

恐龙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龙,体长25米,体重达30吨,由于体型过于庞大,使动作迟钝而丧失生活能力。另外,三角等则因不断巨大化的三角以及保护头部的骨骼部位异常发达,反而走向自灭之途。

第十二种说法:生物碱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恐龙所生存的最后时期,即白垩纪,开始出现显花植物,其中某些种类含有有毒的生物碱,恐龙因大量摄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为,哺乳类能够借味觉和嗅觉来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龙却没有这种能力。

不过,含有生物碱的植物并非突然出现于白垩纪后期,在恐龙绝种的500万年前已经可以见到。此学说未说明何以恐龙在这段期间内仍能生存。

除了上述的12种说法之外,还有传染病、来自宇宙的放射线或超新星的爆炸、未乘上诺亚方舟、太阳系震动说等较鲜为人知的说法,至于到底是哪一种说法,还有待恐龙灭亡之谜的真正解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