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州佛像之谜

青州佛像之谜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州佛像窖藏随着这次偶然的发现被开启了。抢救性的青州佛像考古挖掘工作迅速展开。青州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立即轰动了中国考古界,国家文物局迅速组织专家前往青州进行鉴定。青州的佛教造像大多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在青州佛教造像挖掘出土之后,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数量如此之多的精美佛像为什么被埋入地下?

被偶然开启的窖藏

青州佛像

1996年10月的一天,青州市一所学校正在为修建操场紧张地施工。一直轰鸣的推土机似乎感到有些异样。工人们走到车前扒开浮土,一幅惊人的场景出现在他们眼前。青州佛像窖藏随着这次偶然的发现被开启了。抢救性的青州佛像考古挖掘工作迅速展开。窖藏在龙兴寺北部,东西长8.7米,南北宽6.8米,深2米,窖底距地表3.45米。窖藏坑四壁垂直,内有长6.3米的南北向斜坡,底部平整,未经夯实。考古人员采用局部发掘的方式整整工作了7天7夜,覆盖着泥土的佛像逐渐显露出他们本来的面貌。在考古专家进行完修复和对拼之后,发现佛像造像总数达400余尊,这是一个让人惊讶的数字,在我国佛教艺术考古史上也是罕见的。青州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立即轰动了中国考古界,国家文物局迅速组织专家前往青州进行鉴定。

考古学家认为,这批佛教造像绝大多数完成于五六世纪。当时统治中国的晋朝在来自北方草原民族的不断冲击下走向分裂,北方出现了由多个草原少数民族控制的政权格局。公元439年,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了北方。此后北方又相继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几个朝代,这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动荡的南北朝时期。青州的佛教造像大多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这里为什么会集中埋藏着佛像?这个问题似乎很好解释,因为在窖藏坑被发现之前,当地人就知道这里曾存在着一个古老的寺庙,县志上记载叫龙兴寺。龙兴寺约在5世纪前后就已是远近闻名的大寺院,此后香火繁盛长达800多年的时间。但在13世纪前后,龙兴寺却奇怪地消失了。在进行完修复和拼对之后,佛像的总数已达到400余尊。一个面积只有50多平方米,深度不到3米的窖藏坑内为什么会埋藏着数量如此之多的佛像。许多佛像在经过艰难的修复比对之后,仍然无法完整地再现原貌,他们原本只是一些残缺的肢体,或是一些没有身体的佛头。一些碎块表明,他们曾被人为地砸碎。

青州佛教造像中年代最早的是北魏晚期的作品,数量不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带有背屏的造像,这是最早从中亚传入的中国造像样式之一。造像的主体大多由三个佛像组成,两旁是协侍主佛的菩萨,中间是被供奉的主佛,主佛的形象主要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佛祖与菩萨身下的基座往往被姿态各异的荷莲连接成一个整体。与众不同的是,中国的古老图腾——龙的形象也出现在佛像的底座上,这在中国其他地区出土的佛像上还从未见过。在北魏至东魏时期的造像中,佛像身后的背屏用来表现佛祖身上闪耀的佛光,这是佛教世界里众神不同于凡人的一个重要标志。背屏也成为一个表现佛教世界的载体,在许多背屏的上部都用浮雕手法精细地刻画出一组飞天的形象。

北魏建国后,佛教逐渐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北魏的皇帝、皇后和一些王室贵族都是积极倡导佛教的虔诚信徒,巨大的石窟佛像因而在这时开始大规模兴建。造像的风潮也同样出现在青州。今天在青州市附近,还保留着几处公元6世纪到7世纪建造的佛教石窟。与这些石窟同时建造的,当然还有大量的寺院庙宇,以及庙宇中供奉着的佛像和菩萨。有一点可以肯定,青州地区当时的佛像雕刻技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深的水平。

汉化的佛像造型

在龙兴寺窖藏坑出土之前,青州及其周围地区就已经陆续出土了一些佛教造像,目前总数已有1000多件,这些佛像与龙兴寺佛像所处的时代大致相同。这更加有力地证明,当时的青州不仅是一个佛教中心,还是一个佛像制作的中心。在北魏晚期到东魏时期的青州佛教造像中,佛像大多身材单薄、肩部低垂,是典型的中国汉人的体态。佛像面部的颧骨微微突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者的形象。这样的造像风格被称为秀骨清像,他们深受汉族士大夫阶层传统审美情趣的影响,它先在南方的汉族王朝兴起,很快又波及北方。佛像在服饰上的风格也受来自南方汉族王朝的影响,从印度远道而来的佛只是到了中国后才穿起这种宽衣大袖褒衣博带的长衫,这是典型的汉族传统服装。

佛像上的汉化风格是当时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普遍汉化倾向的一个缩影。但是,公元6世纪中期以后北齐时期的佛教造像,早前秀骨清像的造像特征完全被新的造像风格所取代。早期从印度传入的艺术风格再次成为主流。在青州地区出土的北齐时期的石刻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胡人已经广泛地进入青州地区进行经济和文化活动。与异域的交流也体现在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上。另一些佛像,他们或是采用凸棱的方式刻出衣纹,好像打湿的衣衫紧贴身体;或是身上没有任何皱褶,肌肤的轮廓充分显现着人体的优美,他们很可能就是史书文献中记载过的“曹衣出水”的样式。

与佛像简练明快的风格相反,北齐时期的单体菩萨造像在雕刻风格上却表现出极为繁复、细腻和华丽的风格。四位菩萨像是造像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它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冥想而最终大彻大悟的故事。优美的姿态、残留的贴金彩绘和残缺的左臂引领着心灵无限的遐想,而神秘的笑意在婴孩一般天真的面庞中微微流露,仿佛在冥想中已顿悟佛的真谛。

被埋藏的佛像

在青州佛教造像挖掘出土之后,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数量如此之多的精美佛像为什么被埋入地下?而且,从挖掘的现场看,这些佛像在埋葬时已经被人为地砸坏,那么,砸毁佛像的原因是什么,砸毁佛像与掩埋佛像的人会是同一批人吗?种种细节说明,这是一次有计划的、精心安排的掩埋行动。那么真正砸毁佛像的人又是谁呢?考古学家认为,这或许是和灭佛有关系,在晚唐和五代时期,有两次很大的灭佛活动,这些石雕被破坏的可能性极大。在一些佛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烧过的痕迹和修复的痕迹,他们很可能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历次毁佛灭法运动中被砸毁,又在此后随着佛教的重新兴盛而被修复的。

在龙兴寺窖藏坑内发现的几件造像,根据鉴定为北宋时期的佛像。在一件佛像上还发现了“北宋天圣四年”的字样,北宋天圣四年也就是1026年,这距离南北朝时期的最后一次灭佛运动已近500年。如果是这样,那么之前关于佛像毁于南北朝灭佛运动并在此后被埋葬的假设就不会成立。

北宋末年,中国出了一场大动乱,根据文献记载,金兵在三年之内,五次攻打青州城,五次攻进来,有四次退出来,战斗在龙兴寺一带,所以龙兴寺的佛像或许是在这一次战火中被毁的。

然而,青州佛像是否毁于金人南侵,仍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个猜测提出了质疑。那么,如果这些佛像的掩埋既不是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毁佛运动,又不是因为金人南侵,会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泥土的隐埋中沉睡了如此漫长的时间呢?考古学家将目光投向了青州附近出土的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或许就是打开青州佛像之谜的钥匙。

根据这个线索可以推测,在北宋时期,青州地区的寺院应该盛行着一种隆重的法会,寺院的僧人将早年在各种灭法活动中损坏的佛像或者经年累月破旧的佛像集中起来,然后举行隆重的仪式,将他们埋葬起来,以积累功德。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龙兴寺的窖藏中,以曾经发生过灭法运动的南北朝时期佛像居多,而隋唐到北宋的佛像却十分少见的原因了。

然而,还有一个疑惑仍然困扰着人们,假设这些前代的佛像在北宋时期才被埋葬,历经几百年时间,他们身上的贴金彩绘估计早已褪去了。而直到今天,这些千年以前的佛像仍然散发着动人的光泽和炫目的色彩,这又如何解释呢?

或许,答案已不再重要。伟大的艺术品穿越千年岁月,闪现奇异光彩,这本身就是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