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化学家

物理化学家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卢嘉锡先生,在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核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都有重要的成就。对中国结构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卢嘉锡,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对还处在起步时期的结构化学的发展方向,以及它在今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产生了敏感的意识。2001年6月4日,卢嘉锡在福州病逝,终年86岁。卢嘉锡研究出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他带来了众多的荣誉和学衔。

中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卢嘉锡先生,在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核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都有重要的成就。尤其是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他对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的研究,对中国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还曾指导新技术晶体材料的科学研究,由他设计的等倾角魏森堡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还被载入了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被称为“卢氏图”。卢嘉锡还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学术领导职务,对中国近代高科技的发展和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卢嘉锡

对中国结构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卢嘉锡,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对还处在起步时期的结构化学的发展方向,以及它在今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产生了敏感的意识。在当时,物质的分子表征通常是以获得合格单晶为前提的,可过氧化氢的单晶非常难得到,以致如何测定这种简单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得到其详细结构资料成为当时的难题之一。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卢嘉锡与P.A.盖古勒合作共同研制出了这种化合物的单晶物质,随后又和E.W.休斯共同完成针对这种晶体结构的测定,证实了W.彭尼和G.萨塞兰对过氧化氢分子结构所做的理论分析。紧接着他又和J.多诺休采用电子衍射法研究了硫氮、砷硫等化合物的结构,并定出了被称为“摇篮”形的八员环构型晶体结构体。在研究晶体结构的过程中,卢嘉锡提出的处理等倾角魏森堡衍射点的极化因子和洛伦兹因子的图解法,成为当时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较简便的方法,被《国际晶体学数学用表》(第二版)收录其中。

回国以后,由于当时国内科研条件的限制,卢嘉锡不能继续进行结构化学的研究,所以他就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科研人才的教育培养上。他先后任教于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卢嘉锡学识渊博且又善于表达,讲起课来生动活泼,见解独到,板书格外工整清晰,这使得他的课堂差不多都座无虚席。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卢嘉锡在福建创建了物资结构研究所,组织并领导了对过渡金属络合物和一些簇合物、硫氮系原子簇化合物,以及新技术晶体、材料等方面一系列的研究,分别取得了不同的可喜成果。到70年代以后,他组织并参与了我国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这项重大研究为我国今后原子簇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引起了美、英、日、德、法、俄等几十个国家同行专家的高度重视,对国际原子簇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卢嘉锡还指导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合作完成了天花粉蛋白空间结构测定的研究,建立了国际上首个核糖共活蛋白的分子模型。

卢嘉锡的一生致力于化学科研的工作,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他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和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假设了关于“活性元件组装”的设想,对“类芳香性”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卢嘉锡还是一位较早应用结构化学理论于新技术晶体材料探索的科学家,他应用了A.M.布特列罗夫结构理论的思想,对非线性光学材料中的构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阴离子基团理论的建立也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见解和建议,这些见解和建议对促进一系列新型晶体材料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因而开辟了材料科学的一个新分支。

2001年6月4日,卢嘉锡在福州病逝,终年86岁。卢嘉锡研究出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他带来了众多的荣誉和学衔。但是众多的荣誉光环并没有遮挡着他对科学事业的热诚,他对科学事业的高度认真和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态度,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