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菌的门第之争

真菌的门第之争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较早的时期,植物学家尼克尔认为,真菌的形态虽然各种各样,面貌各异,但都是植物组织分泌出的产物,它们就像植物身上的废料一样,不可以划入到生物的范畴之中,所以他认为,真菌更接近于矿物,而不是接近于植物。虽然尼克尔当时注意到菌丝的形态,但他却错误地以为,那些蛛丝般的物质仅仅是植物的分泌物,而实际上,这恰恰就是真菌。但是,真菌的生活方式,细胞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特点,又很接近植物。

真菌虽然年轻,家族却很庞大。据估计,地球上真菌的数量约为150万种,被人类冠名的就有8万种,也就是说,人类已经知道的真菌仅为真菌总数的5%。可见人类对真菌的认识不过九牛一毛,再加上它们长相参差不齐,大小悬殊,小如长在果皮上的酵母,大至长在草原或森林中的蘑菇和马勃,在“巨人”与“侏儒”间,人类对这一家族产生了误判。

人类总认为生物不是动物就是植物。在很早的时候,真菌就被人类科学家勉强地归入到植物界中,但关于真菌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的争论,千百年来,人类如钟摆一样徘徊在二者之间。

人类有关真菌的最早论述,应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著名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首次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了真菌的特征。大约300年后,著名科学家达普林尼开始把蘑菇分为可食蘑菇和有毒蘑菇。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对真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十分幼稚的水平,只知道它是一类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常常依靠腐生或寄生的生物,科学家们甚至无法确定真菌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更没有一个人能为它下一个权威性的确切定义。

相比真菌家族其他成员,酵母算是侏儒了。

首次描述真菌特性的亚里士多德

随着对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纷纷对它的正确归属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在较早的时期,植物学家尼克尔认为,真菌的形态虽然各种各样,面貌各异,但都是植物组织分泌出的产物,它们就像植物身上的废料一样,不可以划入到生物的范畴之中,所以他认为,真菌更接近于矿物,而不是接近于植物。虽然尼克尔当时注意到菌丝的形态,但他却错误地以为,那些蛛丝般的物质仅仅是植物的分泌物,而实际上,这恰恰就是真菌。

在这个问题上,就连赫赫有名的瑞典分类学家林奈也感到迷惘。刚开始,因为他在真菌中发现了一种与水螅相似的小动物,所以一直认为真菌是动物,后来才改变了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生物学家瓦扬幽默地说:“真菌是破坏了自然界普遍和谐性的魔鬼杰作。”的确如此,如果真菌是植物,可又没有花,它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就是为了刁难人类中最有天才的研究者。

到了18世纪,林奈才正式把真菌归属到植物的家族之中。

正当大家认为真菌是植物时,不少植物学家又提出了新观点。他们认为,真菌在地球生命史的早期就已出现,再加上没有叶绿素,不能自我制造食物,所以不应该属于植物界,而应当属于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第三个界——真菌界。但是,这个新观念没有受到同行们的普遍支持,经过反复多次激烈争论,最后还是把真菌列入植物界中。

即使在真菌的分类上有种种不同看法,但大部分植物学家认为真菌是植物,就连蘑菇和放在潮湿处的发霉馒头、皮革或其他霉腐品上所长的“霉”,也被称为植物。

神秘美丽的水螅。当瑞典著名分类学家林奈在真菌中发现了一种与水螅相似的小动物时,他也非常迷惘。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1909年,俄国科学家曼莱日柯夫斯基再次提出,应该建立真菌界,它包括细菌、蓝绿藻和真菌。他指出,这互相并列的三个界,有各自的生活特点。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来自于三个假想的祖先。后来,科学家又进一步提出,生物可分为四个界,即真菌界、裂殖界(细菌和藻类)、植物界和动物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发现真菌确实兼有植物体和动物组织的特点。例如,真菌能直接进行氮交换,细胞壁中有几丁质(壳多糖),这些方面很接近动物。但是,真菌的生活方式,细胞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特点,又很接近植物。

后来,意大利科学家密凯利首次打开了通往真菌生活史迷宫的大门。他认为真菌和植物不同是因为它既没有叶绿素,也不能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真菌之所以被划归植物,主要是因为它们是固着生活的,还有就是它们中间有些种类与藻类相似,所以把它们归入植物。真菌贮存的养料是牲粉,而不是淀粉,这个又与动物相似。但是,从营养方式来看,真菌为吸收,动物为摄食,植物为光合作用,它们显示了生物进化发展的三大方向。所以真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随即,他以出色的研究证明了,真菌是由极细微的孢子来传播繁殖的。此后,人类结束了对真菌盲目猜想的阶段,使研究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领域之中。

2000多年的纷争,终于画上了休止符。人类目前才得出一个完全统一的结论,即这类生物叫作真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