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学人要学点思维科学

青年学人要学点思维科学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之,对于青年博士生来说,除了要求在本门学科领域掌握宽广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外,还要自觉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可见,思维训练的主导作用对于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阶段,探索者在扩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交替进行的思维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我想强调的是,希望青年学人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创造性工作要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想给研究生讲点科学研究方法,我读了几本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书籍和一些文章。在关于思维科学论文中,有一篇刘奎林的文章《灵感发生论新探》,使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文中所说的一些意境与自己的创造实践极为吻合。因此,我想简单谈一下这个问题,以引起青年学人对思维方式和思维科学的注意。

首先,谈教育方法。东方的教育方法基本上是教师一步一步教,学生一步一步学。习惯于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即现在所谓填鸭式的教育。据说日本比中国还厉害。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基础也比较扎实。这对于进大学、参加考试有许多帮助。但是,搞科学研究工作需要走的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它要求研究生自己学会怎样选择研究方向,怎样进入课题,培养独立的全面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

其次,谈思维方法。我国的传统思维,思考问题的重点往往在于人的伦理纲常,而不善于执着地探索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具有封闭性、单一性和随和性的特点。封闭性是指人们的所谓活动往往局限于固定的框架之中,习惯于从已有的观念中寻找答案,在思维倾向上偏重于继承传统,追求安全、平稳。单一性表现在人们的思维活动往往只选择一个视角,从一个角度去认识对象,很少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和认识对象。随和性表现在人们的思想活动总是趋向谋求和谐,谋求一种完善的同一,总希望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一致,特别不愿反对所谓权威、尊者、贤者的意见,缺乏大胆的怀疑精神,热衷于对现行的理论进行论证和解释。这些特点潜在地压抑了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开拓精神,束缚着我国学人思维潜力的发挥,阻碍着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也影响出创造性的成果。在我国,一些学者即便是改革者,也往往是引经据典,论证自己的观点和先哲们或权威们一致。因而,相对来说,我国形成的科学体系和学派比较少,而注释学却很发达。这种伦理型的思维方式长期积累沉淀下来,投射到教育者的思维深处,对待传统的教育体制、思想,乃至教学大纲和权威论著等,往往表现出一种“勤于执行,疏于开拓”和“精于完善,怯于突破”的思维定式。

因之,对于青年博士生来说,除了要求在本门学科领域掌握宽广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外,还要自觉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创造性成果来。

对于一个从事理工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从大学到研究生阶段,每一门课程,实际上都是按学科发展的规律和态势来设置,按照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培养青年学人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技术学科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抓住主要矛盾,提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根据需要的设计计算方法,将其应用到各种具体的实际技术问题上。这一思维方式,在科技人员中几乎已是“约定俗成”,是形成思维能力的重要模式。

科技人员在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时,往往是首先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寻找与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有类似的“模块”,然后再按某种方式组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去分析、判断、推理,搞清问题的机制、机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时,在大学期间和工作期间知识积累和“铺垫”的基础上,借助于观察与实验,新的思想或解决问题的“模块”凭借思维的调剂呼之即出。可见,思维训练的主导作用对于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逻辑思维(概念、判断、推理),对于科技工作者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但是科技工作者还要十分重视非逻辑思维(想象、直觉、灵感)以及由此二者结合起来的综合性思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依据自己的科学创造实践,得出结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还一再强调:“在科学发明创造过程中,从科学观察和实验到一种新颖见解脱出之间,没有 ‘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直觉和灵感。”

通常认为,创造性思维既包括普通一般的思维形式(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又包括特殊的思维形式(灵感思维、直觉思维),还包括想象这样的心理活动。这些思维形式和心理活动的集合,就是创造性思维。其思考方式表现为聚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或称求同思维、收敛思维)和扩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或称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关于这两种思维的特点,我在《科学研究:先求同,后求异》一篇短文中做了解释。扩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交替运用的过程实际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研究科学创造的专家认为,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可被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发散”阶段,充分发挥想象力,以突破原来的知识圈;二是“收束”阶段,对各种新奇的设想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从发散到收束,再由收束到发散,只有如此循环多次,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才能完成。这里所说的收束与发散就是聚合思维和扩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活动所经历的阶段实质上与王国维先生“三种境界”是一致的。在科学探索中,第一阶段为问题酝酿、构想沉思、创造意识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探索者在扩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交替进行的思维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第二阶段为问题孵化、覃思苦虑、孜孜以求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探索者的大脑已进入高度激发与异常兴奋的状态,智力活动达到了高潮,灵感思维和直觉思维都派上了用场。只要得到某种启发,就会茅塞顿开。第三阶段为突然顿悟、问题明朗、实践验证的收获阶段。在这一阶段,几经艰苦奋斗,突然受到启发,直觉顿悟,探索到事物的奥秘。我十分同意这样的看法:“灵感来源于人们知识和经验的沉积,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的激发,得益于探新和独创智慧的闪光。”

思维科学是一门学问,非我这篇短文所能阐述清楚的。我想强调的是,希望青年学人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是因为,创造性工作要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质量”和“数量”,而且取决于组成知识体系的方式。我建议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们除了学习自然辩证法外,还可以读一点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以丰富和健全自己的思维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