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卷风威力大

龙卷风威力大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陆地国家都出现过龙卷风,其中美国是龙卷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尤其是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龙卷风的破坏力极强,危害十分严重。龙卷风会给人们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并会导致失业和人员伤亡,危害不容小觑。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在野外遭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趴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

       快看,远处的湖面上有一条高高的水柱,直插入云层,还一边旋转,一边移动。远远看去,空中的水柱很像一条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巨蟒,这就是传说中的“龙吸水”。“龙吸水”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龙吸水又称水龙卷,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水流被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这样,就形成了人们所说的“龙吸水”这一罕见的现象了。

       那么,什么是龙卷风呢?它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随狂风暴雨、雷电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时,可以形成上面所说的“龙吸水”;经过陆地时,常会拔起大树、吹折电线杆、掀翻车辆,甚至把人和牲畜吸到空中带往别处,有时还能摧毁房屋等建筑物。  

       每个陆地国家都出现过龙卷风,其中美国是龙卷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印度等国,发生龙卷风的机会也很多。在我国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华南和华东地区,它还经常出现在南海的西沙群岛上。

       如此强大的龙卷风是如何形成的呢?

       地面上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蒸汽层上层,由于蒸汽层上层温度低,水蒸气体积缩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由于蒸汽层下层温度高,下降过程中吸热,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分子逐渐缩小,最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这就形成了云。云团逐渐变大,云内部上下云团的温差越来越小,水蒸气分子升降的幅度越来越大,云内部上下对流越来越激烈,云团下面上升的水蒸气向上升,水蒸气分子在上升过程中受冷体积越来越小,呈漏斗状。上升的水蒸气分子受冷体积不断缩小,云下气体分子不断补充空间便产生了大风,由于水蒸气受冷体积缩小时,周围补充空间的气体来时不均匀,便形成了龙卷风。

       龙卷风有哪些主要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尤其是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最大为1千米左右,在空中直径可达几千米,最大约为10千米。龙卷风持续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但风力特别大,在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龙卷风的破坏力极强,危害十分严重。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遭到严重威胁。龙卷风会给人们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并会导致失业和人员伤亡,危害不容小觑。

       因此,遭遇龙卷风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加强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把损失降到最小。

1 (17)

       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在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引起火灾。在野外遭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趴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驾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1 (3)       

       龙卷风按破坏程度不同,分为0~5增强藤田级数,简称为“EF级”,1971年由芝加哥大学的藤田博士所提出。

       EF0级,风速在104~137千米/时,烟囱、树枝被吹断,路标被破坏,较轻的物体被卷起,根系浅的树木发生倾斜等。

       EF1级,风速在138~177千米/时,屋顶被卷走,活动板房被吹翻,行驶中的汽车被吹出路面等。

       EF2级,风速在178~217千米/时,屋顶被刮跑,汽车被吹翻,火车、货车脱轨等。

       EF3级,风速在218~266千米/时,轻的物体如导弹发射一般被刮走,金属器具被卷走,森林中的大半部分树木被连根拔起等。

       EF4级,风速在267~322千米/时,汽车被卷走,一间牢固的房屋可被夷为平地等。

       EF5级,风速在323~480千米/时不等,大型建筑物也能被刮起,树木被刮飞,汽车被卷上数百米高空等。1 (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